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這幾天,我的朋友圈被一家老燒餅鋪刷屏了,白塔寺旁邊安平巷的“徐記”燒餅鋪因政府治理開牆打洞將被迫關張了,好些朋友蜂擁而去搶燒餅。這家被譽為擁有“北京最好吃的豆麵丸子湯和各式燒餅”的小鋪子,不去就恐怕吃不到了。我堅持到關張前最後一天,終於忍不住頂著酷暑的大太陽也跑過去了,結果排隊人實在太多了,沒有兩三個鐘頭根本排不上。為了避免中暑,只好半途而廢,望著燒餅,悵然而歸,空留遺恨!不過,在“徐記”燒餅鋪關張前最後一天,和眾多北京市民一起來向它告別,也算是一種紀念,特作此文表示對這家老燒餅鋪的緬懷。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今天中午11點,我拐進安平巷,沒走多遠就聞見一股焦香的烤燒餅的味道,循著香味過去,就看見長長的隊伍,少說也有四五十號人。原來遮雨棚下的小桌子已經撤了,大家坐在一長溜的小凳子上邊等邊聊,據說從今天早上5點多鐘,這長隊就已經排上了。自從關張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每天都是這樣的大長隊。以前是飯點的時候人多,現如今就沒有人少的時候,而且好些人一要就是上百個燒餅,裝滿好幾個大袋子拎走,所以等的時間就特別長。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要說北京人吃貨相當多,可是在這數年不遇的桑拿天,露天排隊等好幾個小時就為了買幾個燒餅,這種精神也是相當值得欽佩,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呢?實在是因為如今北京這樣正宗、乾淨、便宜、良心的小吃攤很難找到了,好吃的燒餅對北京人來說,幾乎已經成了鄉愁了。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在這裡請允許我掉一下書袋說說北京和燒餅的淵源。據傳,燒餅是漢代班超出使西域時傳入我國的,《續漢書》有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了。燒餅何時傳人北京,併成為京城老少爺們最愛的吃食兒之一不得而知,但從侯寶林先生的相聲《改行》中可見一斑。相聲描述了清末皇帝駕崩,藝人被迫改行的故事。侯先生在此的一句唱詞:“吊爐燒餅扁又圓”,說明至少在清末民初燒餅已是咱北京人不可或缺的吃食兒。《天橋雜詠》曾這樣描述京城燒餅:“幹酥燒餅味鹹甘,形有圓方儲滿藍。薄脆生香堪細嚼,清新食品說宣南。”作品清晰描寫了京城燒餅的形狀、味道與口感。

京味燒餅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一是價格低廉,二是味道好。而好味道又來源於用料精細,製作考究。據說製作京味燒餅必須用半發麵,因為只有用半發麵烙出的燒餅才能即鬆軟,而又不失嚼頭。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在老世年間,北京城的燒餅可謂是品種繁多,各具特色。僅烙制工藝就有烙、烤,或烤烙相結合等等,而烤制燒餅的爐子又有吊爐、燜爐之分。不過這些老工藝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的電烤箱、電餅鐺。燒餅還有個“親戚”叫火燒,如何區分兩種吃食兒,據說是以餅表面是否有芝麻為標準來區分的。有芝麻的叫燒餅,沒芝麻的叫火燒。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而安平巷的這家“徐記”燒餅據說繼承的正是北京老世年間的手藝。1993年,下崗的徐春玲女士響應國家鼓勵下崗職工自謀職業的號召,跟父親學了做燒餅的手藝,在家門口開了燒餅鋪,沒想到生意越做越火,有時一天能賣出上萬個燒餅。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據吃客評價,徐記的芝麻燒餅火候掌握的總是恰到好處,內裡層次均勻,麻醬量恰到好處,皮面酥脆、芝麻酥香,一口下去唇齒間就留下了回味悠長的幸福感。“剛出爐的燒餅帶著一股質樸的小麥香和芝麻烤熟後的脂油香,餅皮乾焦,滿滿當當的白芝麻蓋足了頂兒,用手一掰,二三十餘層的橫紋剖面清晰得見,相互之間不粘黏。趁著熱乎勁兒,豎直地咬下一口,皮殼酥脆掉渣,內裡卻綿軟帶勁,帶著胡鹽的鹹口味,香息滿鼻。”一位老主顧充滿感情地描述。

除了燒餅,“徐記”的糖火燒也被很多人稱為京城最好吃的,殼脆芯兒軟,糖料豐富,剛出鍋時透著一股子焦香, 吃下去沙口還不膩人。螺絲轉兒這種如今已不多見的小吃,徐記做的同樣堪稱一絕,外酥裡喧,鹹香可口。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吃這些“乾貨”時,再配上一碗被大爺大媽們稱為“兩樣兒”的豆麵丸子湯,有豆麵丸子,還有豆腐泡,淋上芝麻醬,點上幾滴醋,一頓完美正宗的京味兒飯食算是齊活了。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然而,開了25年的這樣一家老店如今要消失了。這一消息在網絡很快發酵,吃客蜂擁而至,有的是在這裡吃了十幾年的老主顧,有的是聽聞要關張慕名來嚐鮮的新顧客。“在這兒能吃到老北京的味道,在別處已經很難找到了。”60多歲的趙阿姨道出了老主顧的心聲,她已經在這兒買了近20年的燒餅,以前在附近工作時,就經常來這裡吃早點,現在退休了,也會

隔三岔五地過來。雖然別處也有燒餅和丸子湯,但她覺得不是一個味兒。“能吃到想吃的味道是最幸福的。”趙阿姨特意找老闆留下了微信號,希望店鋪搬遷後能第一時間知道新地址。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已經連著去了好幾天的馬先生連連嘆息:“北京最好的豆麵丸子湯和各式燒餅,可惜明天就吃不到了。”他說,老街坊們無不為徐記的歇業惋惜,一片唏噓。“三分味道,四分回憶,兩分不捨,外加一分茫然。”大家大熱天頂著大太陽排隊,為的就是這口唸想和人情味兒,都是真愛啊。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這附近的白塔寺會客廳上個週末特意舉行了一次吃燒餅的聚會,只為了“不留遺恨”,這是“北京人文地理”公號舉行的線下活動。老街坊,新朋共聚一堂,徐記燒餅就著大家自己做的醬肉、燻雞,滷菜,這才是久違的衚衕生活的味道。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網友bq大哥還特意手繪了徐記燒餅鋪,這位大哥攝影、繪畫技藝都相當高。畫中的徐記燒餅鋪質樸而溫暖,看看裡面的細節,非常精美,而且據說裡面的人物有幾位是有故事的,生活中確有其人。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很多朋友關心的是,“徐記”這次歇業之後還會重張嗎?據說街道也在幫助徐家尋找新店址,但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地方。“燒餅鋪是衚衕文化的一部分,離開了衚衕就不是那種感覺了。”徐春玲說。這是實話,就如同前不久前重張的西四包子鋪,搬進超市的美食街之後,不管是不是那個味道,都覺得差了點意思。但如今衚衕裡已經很難再開店了,重新選址開店,租金肯定比現在要貴很多,夥計的工資、燒餅的定價等,都是54歲的徐春玲需要重新考慮的問題,重張並不容易。

北京人這樣告別一家老燒餅鋪 安平巷“徐記”的最後一天

“如今,找一家乾淨、便宜,順口的北京早點鋪子都很難了,有時候走三四站地都遇不上一家。”一位排隊的老主顧一聲嘆息。不管怎樣,大家依然盼望“徐記”重張的那一天。

(文章配圖大部分為馬毅先生拍攝,特此感謝)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首席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