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遷夜未眠

這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週末,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特別的,正恰逢農曆的月中,滿月的銀輝灑落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如飄散的銀沙,消散在城市的霓虹燈光之中。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小城的人們結束了一週的忙碌,很多人都會選擇把這難得的閒暇時光用來陪伴自己最親近的人。然而,在城市的角落,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似乎忘記了週末,忘記了回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驅車開往文苑路以北約一公里,記者一行來到宜秀區大橋街道太平村村部。夜幕悄悄落下,村部燈火通明。2018年,太平村351戶被納入獨秀大道三期西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而這次棚改任務的指揮部也就設在村部。

7月3日,大橋街道召開2018年棚改項目推進動員大會,這標誌著全街道的棚改工作進入了攻堅階段。得益於前期紮實開展的基礎性工作和近一個月以來街道、村兩級黨員幹部的連續奮戰,截止28日,太平村351戶棚改任務已完成了279戶。晚8點,太平村5個徵遷工作組已經深入一線,他們今晚的目標是成功簽約7戶,這樣以來,太平村的棚改任務就能完成80%的大關。

晚上,來指揮部溝通拆遷事宜的群眾絡繹不絕。在太平村採訪的一個小時時間裡,指揮長江大聰和副政委楊善春不得不經常打斷採訪,接待前來辦事的拆遷戶。作為大橋街道拆遷任務相當繁重的一個村,15個人的工作班子包保著全部351戶的的棚改任務,這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肩負著繁重的工作任務。

楊善春略帶歉意地解釋道,“棚改徵遷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這些村民之所以主動來村部諮詢,大部分都是因為訴求比較迫切,希望儘快得到答覆和解決。如果把他們晾在一邊,可能會引起群眾反感的情緒...”

此刻,記者深感自己才是應該說抱歉的那個人。為了不影響指揮部正常工作的開展,簡單告別後,記者啟程前往下一站,眉山村。

記者一行又來到了外環北路周邊棚改項目指揮部即眉山村村部。相比於太平村,眉山村的棚改項目絕對任務數量相對要少,全村共計190戶棚改任務,而截止28日已經完成148戶,完成進度約78%。夜已深,直接來村部諮詢棚改業務的村民也不多。指揮部由17人組成的三個徵遷小分隊已經深入徵遷一線,眉山村幹部蘇雲和大橋街道駐點幹部斯瑩留守村部負責處理信息整理、比對、開房票等一些基礎性工作。

蘇雲今天的任務是將前期戶口認證時遺留的幾個難題進一步梳理並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瞭解到記者的來意,他止不住打開了話匣子,“眉山的任務量雖然不大,但是難題不少,比如這戶,男主人是外地人,早年在眉山這邊服役,退伍以後和眉山本地的一個女孩‘結婚’生子,多年未回老家,最後因為一些複雜的原因,老家戶口被註銷了,現在他是無戶口狀態,所以戶口認證的問題非常麻煩...”

談到最近的工作狀態,蘇雲非常感慨,他告訴記者:“徵遷不只是籤一紙協議這麼簡單,為了簽下這一紙協議,要協調做好大量工作,不僅要精通棚改業務知識,還要會協調處理好徵遷對象家庭成員之間的利益關係等等...”

蘇雲說,之前他包保的一戶老人,年事已高,膝下四個子女均已成家,如果能順利簽訂協議,老人和四個孩子分別都能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但蘇雲上門談協議的時候,這四個子女提出,老人身體不好,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老人單獨居住,如果徵遷後老人的贍養問題不能圓滿解決,這個協議無論如何都不會籤。

蘇雲和村裡領導彙報以後,先是提出了將老人的拆遷款平均分給四個子女保管,由四個子女輪流照看老人的方案。但當蘇雲再次上門溝通時,老人的四個子女一致否定了這個方案,理由是老人已經癱瘓在床,四家輪流照看太折騰老人。

這可讓蘇雲犯了難,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蘇雲四處“取經”,最終蘇雲通過自己的關係,聯繫到城區的一家敬老院,敬老院可以為老人提供“全託”式的專業管護,而老人的拆遷補償足夠支付每月的補償費用。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老人和四個孩子們一起住了快一輩子,為了做通老人和四個孩子的思想工作,蘇雲挨家挨戶上門,前前後後跑了十幾趟,最終大家才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意將老人送到敬老院,老人的拆遷補償款由大兒子保管,每月支付老人的管護費用。同時四個子女也達成共識,四家必須定期、輪流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照顧老人,陪伴老人安度晚年時光。

聊到這裡,記者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迫切想到棚改一線去了解一下徵遷小分隊們的工作實況了...

晚10點半,記者驅車來到眉山村徵遷對象蘇家財家,外環北路周邊棚改指揮部政委何承海、副政委左雪琴、指揮長楊民和蘇家財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房間裡不時傳來計算器的按鍵音。

指揮部政委何承海對照資料,按照清單項目,當著蘇家財倆兄弟的面,一項一項為他們算賬,一邊算賬還一邊解釋,哪些項目對應哪些政策,依據哪些標準進行補償。

蘇家財兄弟二人謹慎的審核著拆遷圖紙、拆遷政策、補償標準和自家的補償賬單。兩輪算賬下來,一直在一邊圍觀的蘇家財的妻子對個別項目依然有疑問,何承海翻閱著文件資料,追根溯源,耐心地對照著項目清單,又為她重新算了一遍。

快到次日凌晨,蘇家財兄弟二人已經對補償賬單核實了多遍,雖已確定無誤,但是還有一些猶豫。何承海見狀,拍了拍蘇家財的肩膀,告訴他:“小夥子,今晚所有的資料,你都可以拍照存檔,如果哪個地方算錯了,讓你吃了虧,你隨時來找我,只要情況屬實,符合政策,我們一定給你補償到位。”

何承海的這句承諾讓蘇家財吃了一顆定心丸,兄弟二人先後在徵遷協議上籤了字。蘇家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街道和村裡的領導已經不是第一次上門做工作了,他們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裡,今天的賬算的清楚明白,能為我們爭取的利益也都爭取到了,於是就把協議給簽了,我很感謝他們,也希望通過棚改,今後的日子能夠過得越來越好。”

時間:7月30日凌晨0:10 地點:眉山村徵遷對象蘇家財家門口

蘇家財家順利簽約,何承海長舒一口氣。他從車後備箱裡翻出一瓶蘇打水,三口並作兩口一飲而盡,他這才意識到,講了一晚上、算了一晚上,自己竟然一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

何承海掏出手機,時間已是第二天的凌晨,大橋街道棚改工作群內,除了眉山,太平、九塘和三義三個分指的同事們也紛紛將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在群裡。對於何承海來說,這是動力,也是壓力。

他轉身對左雪琴和楊民說,走吧,抓緊時間,我們還得去汪向東(爭取對象)家去一趟,他那還有點問題...

時間:7月30日凌晨3:10 地點:大橋街道眉山村村部會議室

按照工作安排,大橋街道四個指揮部在攻堅月期間,對工作進度實行每日例會調度制度,彙總當天的工作成果,梳理問題,並制定次日的工作任務。眉山村三個工作組全部完成當天的任務,返回村部已是凌晨兩點多,何承海召集大家開了一個短會。

“2018年外環北路周邊棚改涉及三個地塊,共計拆遷房屋190戶(含3戶集體非住宅),截至今日,已籤拆遷協議156戶(今日簽訂8戶),完成率83﹪...”

這是29號的工作成果,然而何承海心裡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最後關頭,工作難度越大,也越需要全體大家全神貫注,咬牙堅守...

(李賢文 王書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