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夜未眠

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周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正恰逢农历的月中,满月的银辉洒落在小城的大街小巷,如飘散的银沙,消散在城市的霓虹灯光之中。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小城的人们结束了一周的忙碌,很多人都会选择把这难得的闲暇时光用来陪伴自己最亲近的人。然而,在城市的角落,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似乎忘记了周末,忘记了回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驱车开往文苑路以北约一公里,记者一行来到宜秀区大桥街道太平村村部。夜幕悄悄落下,村部灯火通明。2018年,太平村351户被纳入独秀大道三期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而这次棚改任务的指挥部也就设在村部。

7月3日,大桥街道召开2018年棚改项目推进动员大会,这标志着全街道的棚改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得益于前期扎实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和近一个月以来街道、村两级党员干部的连续奋战,截止28日,太平村351户棚改任务已完成了279户。晚8点,太平村5个征迁工作组已经深入一线,他们今晚的目标是成功签约7户,这样以来,太平村的棚改任务就能完成80%的大关。

晚上,来指挥部沟通拆迁事宜的群众络绎不绝。在太平村采访的一个小时时间里,指挥长江大聪和副政委杨善春不得不经常打断采访,接待前来办事的拆迁户。作为大桥街道拆迁任务相当繁重的一个村,15个人的工作班子包保着全部351户的的棚改任务,这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

杨善春略带歉意地解释道,“棚改征迁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这些村民之所以主动来村部咨询,大部分都是因为诉求比较迫切,希望尽快得到答复和解决。如果把他们晾在一边,可能会引起群众反感的情绪...”

此刻,记者深感自己才是应该说抱歉的那个人。为了不影响指挥部正常工作的开展,简单告别后,记者启程前往下一站,眉山村。

记者一行又来到了外环北路周边棚改项目指挥部即眉山村村部。相比于太平村,眉山村的棚改项目绝对任务数量相对要少,全村共计190户棚改任务,而截止28日已经完成148户,完成进度约78%。夜已深,直接来村部咨询棚改业务的村民也不多。指挥部由17人组成的三个征迁小分队已经深入征迁一线,眉山村干部苏云和大桥街道驻点干部斯莹留守村部负责处理信息整理、比对、开房票等一些基础性工作。

苏云今天的任务是将前期户口认证时遗留的几个难题进一步梳理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了解到记者的来意,他止不住打开了话匣子,“眉山的任务量虽然不大,但是难题不少,比如这户,男主人是外地人,早年在眉山这边服役,退伍以后和眉山本地的一个女孩‘结婚’生子,多年未回老家,最后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老家户口被注销了,现在他是无户口状态,所以户口认证的问题非常麻烦...”

谈到最近的工作状态,苏云非常感慨,他告诉记者:“征迁不只是签一纸协议这么简单,为了签下这一纸协议,要协调做好大量工作,不仅要精通棚改业务知识,还要会协调处理好征迁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

苏云说,之前他包保的一户老人,年事已高,膝下四个子女均已成家,如果能顺利签订协议,老人和四个孩子分别都能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但苏云上门谈协议的时候,这四个子女提出,老人身体不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老人单独居住,如果征迁后老人的赡养问题不能圆满解决,这个协议无论如何都不会签。

苏云和村里领导汇报以后,先是提出了将老人的拆迁款平均分给四个子女保管,由四个子女轮流照看老人的方案。但当苏云再次上门沟通时,老人的四个子女一致否定了这个方案,理由是老人已经瘫痪在床,四家轮流照看太折腾老人。

这可让苏云犯了难,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苏云四处“取经”,最终苏云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到城区的一家敬老院,敬老院可以为老人提供“全托”式的专业管护,而老人的拆迁补偿足够支付每月的补偿费用。

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老人和四个孩子们一起住了快一辈子,为了做通老人和四个孩子的思想工作,苏云挨家挨户上门,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最终大家才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将老人送到敬老院,老人的拆迁补偿款由大儿子保管,每月支付老人的管护费用。同时四个子女也达成共识,四家必须定期、轮流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照顾老人,陪伴老人安度晚年时光。

聊到这里,记者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迫切想到棚改一线去了解一下征迁小分队们的工作实况了...

晚10点半,记者驱车来到眉山村征迁对象苏家财家,外环北路周边棚改指挥部政委何承海、副政委左雪琴、指挥长杨民和苏家财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房间里不时传来计算器的按键音。

指挥部政委何承海对照资料,按照清单项目,当着苏家财俩兄弟的面,一项一项为他们算账,一边算账还一边解释,哪些项目对应哪些政策,依据哪些标准进行补偿。

苏家财兄弟二人谨慎的审核着拆迁图纸、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和自家的补偿账单。两轮算账下来,一直在一边围观的苏家财的妻子对个别项目依然有疑问,何承海翻阅着文件资料,追根溯源,耐心地对照着项目清单,又为她重新算了一遍。

快到次日凌晨,苏家财兄弟二人已经对补偿账单核实了多遍,虽已确定无误,但是还有一些犹豫。何承海见状,拍了拍苏家财的肩膀,告诉他:“小伙子,今晚所有的资料,你都可以拍照存档,如果哪个地方算错了,让你吃了亏,你随时来找我,只要情况属实,符合政策,我们一定给你补偿到位。”

何承海的这句承诺让苏家财吃了一颗定心丸,兄弟二人先后在征迁协议上签了字。苏家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街道和村里的领导已经不是第一次上门做工作了,他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今天的账算的清楚明白,能为我们争取的利益也都争取到了,于是就把协议给签了,我很感谢他们,也希望通过棚改,今后的日子能够过得越来越好。”

时间:7月30日凌晨0:10 地点:眉山村征迁对象苏家财家门口

苏家财家顺利签约,何承海长舒一口气。他从车后备箱里翻出一瓶苏打水,三口并作两口一饮而尽,他这才意识到,讲了一晚上、算了一晚上,自己竟然一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何承海掏出手机,时间已是第二天的凌晨,大桥街道棚改工作群内,除了眉山,太平、九塘和三义三个分指的同事们也纷纷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在群里。对于何承海来说,这是动力,也是压力。

他转身对左雪琴和杨民说,走吧,抓紧时间,我们还得去汪向东(争取对象)家去一趟,他那还有点问题...

时间:7月30日凌晨3:10 地点:大桥街道眉山村村部会议室

按照工作安排,大桥街道四个指挥部在攻坚月期间,对工作进度实行每日例会调度制度,汇总当天的工作成果,梳理问题,并制定次日的工作任务。眉山村三个工作组全部完成当天的任务,返回村部已是凌晨两点多,何承海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短会。

“2018年外环北路周边棚改涉及三个地块,共计拆迁房屋190户(含3户集体非住宅),截至今日,已签拆迁协议156户(今日签订8户),完成率83﹪...”

这是29号的工作成果,然而何承海心里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最后关头,工作难度越大,也越需要全体大家全神贯注,咬牙坚守...

(李贤文 王书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