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一提到“無人零售”,你會想到什麼?

亞馬遜的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淘咖啡?繽果盒子的無人店?還是甘來科技的智能微超?

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無人零售”,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人類服務的零售模式。在國內人工智能技術與移動支付技術逐漸成熟的時代,“無人零售”已演變出“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以及“無人售貨機”三種模式。

其中,“無人貨架”已經涼了,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一點,“無人”並不能解決傳統零售的痛點。在渠道和物流這兩個零售基礎都沒有得到質的改造時,“無人貨架”更像是一個華麗的噱頭,浮於零售的表面,並不能帶來什麼新的價值,所以,不到一年,就垮了。

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至於“無人便利店”,其實也是諸多後來者發現“無人貨架”市場已經失敗,只好將“無人”這個想法構建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也就是“無人店”。

“無人店”或許是未來的一種零售常態,但不會是現在,更不是“無人”,且不說無人技術的體驗是否解決了排隊購物的便利性,亦或是滿足了24小時購物的需求,光是零售最核心的物流與渠道問題,也遠遠比不上7-11、全家這類傳統便利店,更何況,便利店的核心營收項目,更多是來自毛利潤更高的熟食,且通過熟食帶動飲料等其它商品的銷售,而這些並不是“無人”所能解決的問題。

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對於紮根在社區的夫妻便利店而言,社交情感因素,遠比“無人”更重要。所以,如今的“無人便利店”基本上都靠砸優惠維繫用戶的復購,大多數用戶也只是衝著新鮮感去體驗一番。“無人便利店”的貨損雖然沒有“無人貨架”那麼恐怖,但也比傳統有人便利店要高得多,一旦沒能探索出合適的盈利模式,這將會是一個定時炸彈。

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自助售貨機”並不能等於“無人零售”,因為這鐵盒子已存在在市面上百年了,作為新零售的一員,這未免也太“老”了。所以,很多自助售貨機企業都會將自己升級,裝一個移動支付、或者弄一些人臉識別,就變成了新的零售方式。

當然,這與傳統自動售貨機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其實“自助售貨機”在發達國家早已普及,成為“無人零售”的核心方式,尤其在鄰國日本,人均體量更是世界第一,而且大多數售貨機使用的還是貨幣支付,雖然看上去挺不方便的,但日本的零售格局早已完善,物流成本也控制到佔比5%,而這一數據在國內可是高達15%(部分非大型連鎖佔比約20%),加之自助售貨機本身的佔地空間較小,管理方便,無人經營等優勢,使得這一零售方式在日本大受歡迎。

另一方面,自助售貨機之所以能成為日本“無人零售”的霸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無人零售”的定義是“不需要人類的服務,也能解決用戶的需求問題”,這與自助售貨機的優點完美匹配。

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自助售貨機一樣

​自助售貨機在日本與其說是一臺零售機器,不如說是一個基礎設施,就像大馬路上的路燈或是垃圾桶,是滿足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在日本一些荒無人煙的高速公路上,也總能看到一兩臺自助售貨機,或許一年下來也賣不出去一罐飲料,但它的存在,是為了保障路過的汽車和行人,一旦有需求的時候,便能快速找到服務。

在日本的自助售貨機裡,人們還能買到各式各樣的商品,從最普遍的飲料到便餐,甚至是化妝品或香菸,種類十分豐富,而且許多便利店門口都會放幾臺自助售貨機,以此補充消費場景,方便顧客快速購買商品。

所以,真正的無人零售,應該像日本的自助售貨機一樣,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不是單純的“無人”,如果“無人”並不能解決便捷的需求,那麼“無人”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