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不回家,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这两天被一篇爆款文刷屏,《凌晨三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该文章将加班悲情故事细数了一遍,吐槽者有之,感同身受者更是数不胜数。

01

一个试用期女生,凌晨加班赶制会议PPT,即将完成时因电脑蓝屏,导致没有保存,求助无果后重启电脑,但文档已经不在了...

凌晨三点不回家,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结尾中,当她因愧疚含泪写下辞职信时,老板突然发来一条暖心消息:会议延迟,你可以转正了。

凌晨三点不回家,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短片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因片子总是达不到客户要求,她不仅要协调模特时间,还得一遍遍重新来过,同时,异地男友来到她的城市,想一起吃个饭,可无奈工作繁忙,男友不得不考虑和她的关系。

凌晨三点不回家,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结尾中,当她终于忙完手头工作,男朋友突然来到她公司楼下:你是想一个人回去,还是上车跟我结婚。

凌晨三点不回家,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戳痛点、撩情绪、带节奏,引起很多职场人的共鸣。

而在真实世界中,你电脑蓝屏PPT没保存,换来的不是第二天“恭喜你转正”的短信,而是被老板骂的狗血淋头拎包走人。

同样,你长期忙于工作疏忽男友,换来的也不是男友午夜求婚,而是大家“默契”的从此失联。

02

贩卖焦虑的套路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难以寻觅。

如果你想升迁、想表现,那是自己的选择,用欲望诉说心酸,那是矫情。

如果不得已加班,偶尔几次可以理解,但若经常这样,是不是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性还不够强,或者,工作时间外去提升自己。

有很多刚入职场的人都会有一个误区:老板更喜欢努力加班的人。

但事实上,在这个注重结果的年代,没有人会关心加班到几点,拿出成绩才是关键。

凌晨三点不回家,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03

没有什么紧急的工作,一定要熬夜完成。

人不仅有工作,也要有生活;不仅能赚钱,也要有好身体。

人民日报评论:“凌晨3点不回家”不该成为生活的普遍现象,更不应该把它当成贩卖焦虑的手段。

与其让读者在所谓的“忙碌和压力”里自我感动,不如想想如何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让每个奋斗者都能有尊严地追求梦想。

谨以共勉每一位职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