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不回家,這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這兩天被一篇爆款文刷屏,《凌晨三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該文章將加班悲情故事細數了一遍,吐槽者有之,感同身受者更是數不勝數。

01

一個試用期女生,凌晨加班趕製會議PPT,即將完成時因電腦藍屏,導致沒有保存,求助無果後重啟電腦,但文檔已經不在了...

凌晨三點不回家,這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結尾中,當她因愧疚含淚寫下辭職信時,老闆突然發來一條暖心消息:會議延遲,你可以轉正了。

凌晨三點不回家,這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短片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因片子總是達不到客戶要求,她不僅要協調模特時間,還得一遍遍重新來過,同時,異地男友來到她的城市,想一起吃個飯,可無奈工作繁忙,男友不得不考慮和她的關係。

凌晨三點不回家,這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結尾中,當她終於忙完手頭工作,男朋友突然來到她公司樓下:你是想一個人回去,還是上車跟我結婚。

凌晨三點不回家,這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戳痛點、撩情緒、帶節奏,引起很多職場人的共鳴。

而在真實世界中,你電腦藍屏PPT沒保存,換來的不是第二天“恭喜你轉正”的短信,而是被老闆罵的狗血淋頭拎包走人。

同樣,你長期忙於工作疏忽男友,換來的也不是男友午夜求婚,而是大家“默契”的從此失聯。

02

販賣焦慮的套路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難以尋覓。

如果你想升遷、想表現,那是自己的選擇,用慾望訴說心酸,那是矯情。

如果不得已加班,偶爾幾次可以理解,但若經常這樣,是不是應該考慮自己的專業性還不夠強,或者,工作時間外去提升自己。

有很多剛入職場的人都會有一個誤區:老闆更喜歡努力加班的人。

但事實上,在這個注重結果的年代,沒有人會關心加班到幾點,拿出成績才是關鍵。

凌晨三點不回家,這樣的工作有什麼意義?

03

沒有什麼緊急的工作,一定要熬夜完成。

人不僅有工作,也要有生活;不僅能賺錢,也要有好身體。

人民日報評論:“凌晨3點不回家”不該成為生活的普遍現象,更不應該把它當成販賣焦慮的手段。

與其讓讀者在所謂的“忙碌和壓力”裡自我感動,不如想想如何切實保障員工的利益,讓每個奮鬥者都能有尊嚴地追求夢想。

謹以共勉每一位職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