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這個,同樣的茶葉水和茶具,泡出來的茶葉不如別人泡的好喝

同一泡茶,相同的水溫和茶具,不同的人沖泡,泡出的茶湯滋味會有差別,很正常。

其實泡茶這件事真的很簡單,需要講究的地方有,但並沒有那麼玄乎,把泡茶這事講得雲裡霧裡,要麼是拿泡茶當表演的,要麼是故意顯擺的,再有就是用耳朵喝茶,總把這道那道掛嘴邊的。

在茶葉品質沒問題的前提下,要把一款茶泡得好喝,我個人認為主要在於茶具、投茶量、浸泡時間這三個方面,而且它們之間是首尾呼應聯繫的。

因為這個,同樣的茶葉水和茶具,泡出來的茶葉不如別人泡的好喝

茶具:蓋碗或壺外觀好看沒用,重要的是容量,多少容量跟接下去投茶量以及注水量、浸泡時間有直接關係,比如巖茶的袋泡裝是8g一泡,分別在容量100cc和130cc的蓋碗裡沖泡,前者注水量和後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一樣的浸泡時間,泡出來的滋味也會不同,前者相對來說會濃郁一些。因為100cc的注水量比130cc的少,從而增加了濃度。

投茶量和浸泡時間:如果是泡袋裝的茶,基本上巖茶是8g一小袋,紅茶是5g一小袋,這種就方便了些。但如果是散裝的茶,你無法確定該投放多少茶葉量,可以先自己嘗試放適量茶葉沖泡,覺得淡了或者濃了,那麼下一次沖泡茶葉時,心裡就會知道該放多少量。而浸泡時間,是根據你投放的茶葉量所調節的,茶葉放多了,浸泡時間應該短些,茶葉少了,那麼浸泡時間則可稍微久一些。講究的人會在茶盤邊上備個克稱,若不嫌麻煩,我個人是推薦買克稱的,每次喝多少就稱多少克的茶,至少會比憑感覺投放茶葉精準。

因為這個,同樣的茶葉水和茶具,泡出來的茶葉不如別人泡的好喝

以上只是一個參考建議,具體還需依自己口味而定,適合自己的口味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泡茶是可以很靈活,不必看著網上所謂的“泡茶方法”照葫蘆畫瓢。你喜歡什麼樣的口味,只需要琢磨投茶量和浸泡時間這兩點就行了,沒有規定一定要泡多少克和多少時間出湯。茶葉是因人、因時而異的東西,因為製茶人和天氣關係,所製出的茶葉會有不同表現,比如有的茶因工藝或天氣、採摘等原因,茶味偏重,這種情況就不宜浸泡過久,否則會濃苦。而有的茶做出來茶味偏薄,無力,這就需要稍微浸泡下才出味,所以浸泡時間是沒法用準確時間去控制的。千萬別死板照著“教程”泡茶,面對新茶或者第一次接觸到的茶葉,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開始試著沖泡,根據自己口味投放茶葉和調節浸泡時間,在第一泡的時候感受下淡了還是濃了,再在下一泡時候就知該快些出湯還是慢些出湯,幾次之後你就會了解某款茶的茶性,知道該怎麼沖泡合自己口味。

因為這個,同樣的茶葉水和茶具,泡出來的茶葉不如別人泡的好喝

注水方式,我是直接注水入蓋碗,是否沿著邊緣注水還是直接注水,這個在我看來對茶葉影響不大,茶葉自身品質擺在那,一泡帶有澀感的茶,再怎樣變著花樣注水,依然還是澀。一泡口感好的茶,如果說直接注水會讓湯水口感變得不好,那這茶也不用喝第二次了。

關於水溫問題,這個已經討論過很多次,除了綠茶有的人喜歡用溫水泡,其他茶用沸水泡完全沒問題!不要說紅茶芽頭怕燙這種讓人不明覺厲的話,如果說怕燙傷,製作過程中在焙乾的時候要100以上的溫度,那豈不早燙死了?當然,這句話只是玩笑,實際只要工藝到位、採摘期到,根本不懼沸水沖泡。用80、90度的水沖泡茶,湯水確實會柔和許多,包括茶葉的缺點,苦澀感也會減弱。但一款好茶明明可以用沸水沖泡表現出本真滋味,還依然好喝,為什麼卻要用溫水呢。沸水衝下去會把苦澀感泡出來的茶是工藝欠缺,不是水溫的問題。不過,各人有各自口味喜好,若覺得水溫低一點泡的茶更好喝,那就繼續依自己方式泡茶。

因為這個,同樣的茶葉水和茶具,泡出來的茶葉不如別人泡的好喝

自己泡的茶不如別人泡的好喝,情況可以有很多,水溫、投茶量、浸泡時間,注水量,任何一環節對茶都是會有影響,所以具體哪個環節問題,因為我沒喝到所以不敢亂下定論,大致的影響簡單說下:

水溫低:湯水柔和,茶味略淡。 沸水:茶味、香氣足,優缺點能明顯感受到。

投茶量少:浸泡時間不夠,味淡,水薄。投茶量多:浸泡時間沒控制好,茶味濃,甚至帶微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