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没办法,这片儿实在是太精彩了,演员个个演技好到炸裂,尤其是这种直指现实的题材更让人意外,电影你们自己去看,叔就不给你们剧透了!”对《我不是药神》未映先火的评价,上面这句话恐怕最具有代表性。对一部还未公映的电影好评如潮,这是商业化宣传的造势,还是有人先睹为快后发出的真实感叹,令人云里雾里。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大数据分析

传播趋势

据复兴新媒体中心全国社情民意、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从7月3日到7月6日发稿时,共监测到相关报道13500篇。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如上图所示,话题热度自7月3日起逐渐上升,于7月5日,电影《我不是药神》电影当日到达话题声量最大之,随后话题热度逐渐下降。

媒体类型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媒体类型方面,新媒体是此次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其中微信占比超过五成。另外,新闻门户网站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占比37.2%。

正负面分析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报道倾向上,正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大,占比四成。其次是中性报道占比38.9%,负面报道占比20.3%。

媒体观点

北京青年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国内患者吃得起,吃得上“救命药”,除了采取类似将抗癌药进口关税降为零这样的政策之外,我们还必须做得更多。比如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制度,加快进口“救命药”、仿制药进入内地市场的速度;比如采取各种措施为进口“救命药”、仿制药争取更大的降价空间,让更多国内患者吃得起进口药;再比如一些进口的“救命药”、仿制药,应该尽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有效降低患者的吃药负担。

四川在线:泪水击痛人心的是,国家如果还存在救命的天价药,老百姓还在吃不起的情况下自生自灭,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国家的耻辱。具体到剧中的这种药,之所以是天价,应该跟药品开发研制的成本有关。药品研制成功后,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这是应有之义。但是,我在想,在国家层面可不可以拿出一大笔钱买到它的生产权,减轻国内病人的负担呢?于情于理,这都是必须的吧?

《我不是药神》为什么戳了大伙儿的心?

网友观点

@路过的蚂蚁fy : 中国的医疗部门,不觉得脸疼吗?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却由一个病人去解决,还给他定罪,太讽刺了。

@西厢房的橘子 : 刚看完,泪目,很感人。回味无穷。口碑好。评分高,都是有理由的。演技。实力。都摆在那里。会继续关注的。

@就想要个女朋友 :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

复兴观点

我不是药神 1日破3亿,该电影集结了徐峥,王传君,周一围等实力派,我不是药神豆瓣9.0高分,影评也是一片好评。

人们对于这部影片的高评价不仅因为几个演员的演技,更因为这部电影反映出了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让走进电影院的人们能够感到共鸣。

电影男主人公的原型,是2002年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陆勇。在寻找便宜仿制药的过程中,他逐渐成为病友们心中的“药神”。陆勇曾因帮病友给印度厂商汇款而被起诉,检察院又因其善举撤诉。对于“自己”在电影中为钱代购仿制药的形象,陆勇在微博上发文表示不满。他说,“在病友面前,我是’神’;在资本和明星面前,我也是弱势群体。”

对于我国大多数家庭而言,一个人患重病就足以压垮一家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国内患者吃得起,吃得上“救命药”,除了采取类似将抗癌药进口关税降为零这样的政策之外,我们还必须做得更多。

图/复兴大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