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开辟中国瓷器之外销瓷史

 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瓷器贸易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瓷器、丝绸、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常见的中国外销商品。与宋元时代中国瓷器主要销往东南亚、西亚北非不同,明清时代海上丝路,远销欧洲的中国瓷 器,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推算,18世纪流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瓷器应在1亿件以上。不仅是各国王室,就是像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这样的社会名流, 客厅沙龙里如果没有几件中国瓷器,也是很没有面子的事。《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迪福(1660—1731)甚至说,住宅里若没有中国花瓶,不能算第一流的 高档住宅。

大航海开辟中国瓷器之外销瓷史

最初葡萄牙人从中国买回的瓷器应该是普通的中国风格瓷器,这类瓷器现在也还常能在西方看到。但是很快的葡萄牙人就开始订制他们喜欢的西方风味的瓷器,例如于基督教题材有关的瓷器,大家族的徽章瓷器以及少量写有船员名字的瓷器。

但是当时因为葡萄牙人没有稳定的据点来进行瓷器贸易,而且贸易业是非常的不固定,因此订制的东西往往拿不到。所以这类瓷器往往都是为王室或上层贵族定制的。目前据知最早的一件订制徽章瓷器是 1517 - 1521 年间,葡萄牙人为葡王曼奴埃尔一世订做的一件青花瓷罐。而另外一件较早的青花水壶上的家族徽章则被认为是嘉靖时期到中国贸易的帕首投父子 。

因为订做特殊瓷器在这一时期不太现实,而且数量少,价格高,不利于大量出口,因此中国瓷器商人特别设计生产了符合西方人审美要求的克拉克瓷器,给中国瓷器赋予了符合西方的审美要求的形式,因此很快就大批量生产出口到欧洲。

大航海开辟中国瓷器之外销瓷史

克拉克瓷器质地细腻,画工精美,胎体轻薄,釉水明亮,发色雅致,颇受欧洲贵族厚爱,几乎畅销整个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高档的景德镇克拉克瓷器, “ 以高岭山优质高岭土 ( 以土膏形态赋存的次生高岭土或伟晶岩的风化物 ) 掺合瓷石制作。器壁薄腻,胎骨洁白,透光度好,青花呈色兰翠,优雅、明快、绘制萧洒生动,完全可以和明清官窑最佳瓷器媲美 ”

克拉克瓷器从此泛指明末清初(主要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之后)中国外销欧洲的定制瓷器。其装饰图案虽然以中华风格的纹饰为主,但是,却为迎合海外的 消费者,做了适度的改造。早期销往东南亚和阿拉伯的伊斯兰世界,主要器形有盘、碗、瓶、军持(一种盛水器)等,出现在欧洲的则主要是直径30—50厘米的 大盘。这种青花瓷有特定的纹饰风格,盘心、盘壁两层纹饰布满全器的内里,中心图案以山水、花鸟、人物或动物为主题。边壁是八至十组的开光纹饰(所谓开光, 是常见于陶瓷器、景泰蓝等的装饰方法之一,在器皿某处留出莲花形、扇形、梯形空间,并在此绘上各种花纹),开光呈梯形、圆形、椭圆形、菱花形、莲瓣形,开 光内的图案有向日葵、郁金香、菊花、灵芝、蕉叶、莲、珊瑚、鱼、螺、卷轴、伞、盖、佛教吉祥物。

大航海开辟中国瓷器之外销瓷史

  晚明外销于欧洲的克拉克瓷,常见梯形开光,且两个梯形之间以一个细长方形小开光间隔,开光所占面积和盘心画所占面积大致相等,并且在视觉效果中 开光往往更抢眼。采用的虽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事项,但因为构图有几何性的严谨,画面充实而又整齐,看起来充满异国情调,与明代后期流行于国内的青花瓷纹饰截 然不同,有很明显的市场指向。

纹章瓷:欧洲时尚中国造

  瓷器贸易量的逐年增大,使瓷器在欧洲日益从奢侈品变成欧洲人日常生活用品,这就促使欧洲商人开始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喜好定制瓷器。定制瓷器,有的是按照欧洲进口商提供的图案纹样装饰瓷器,也有的是由欧洲人提供器型模具烧制瓷器。

  截至18世纪初,中国外销瓷都是在景德镇完成全部流程,以成品运至广州。随着定制图案的瓷器数量增加,1730年代初期,广州出现了外销瓷的专 业画工,此时景德镇开始提供少部分素白瓷或只有部分装饰的瓷器,由广州的画工以釉上彩的方式完成欧洲商人要求的图样。比如纹章瓷盘,离开景德镇时只有盘边 饰(通常是青花),作为主体图案的盘心纹章则在广州完成。18世纪中叶以后,广州成为制作釉上纹章和其他定制釉上彩纹样的重要基地,广州画工表现出绘制各 种欧洲图样的娴熟技巧。

纹章瓷的纹彩以釉上珐琅彩为主,单纯釉下青花不多见,也有青花与釉上珐琅彩相结合。后两种主要见于荷兰市场,因为荷兰人始终较偏爱青花瓷,哪怕 1730年代以后青花瓷在欧洲已成昨日之星,荷兰人仍爱定购有青花的纹章瓷。出现于荷兰市场的有青花的纹章瓷,单纯青花瓷同青花釉上彩瓷的数量不相上下, 青花同以金、红、玫瑰色为主的珐琅彩上下辉映,别有一番绚丽。作为纹章瓷图案的基本元素,除纹章本身,主要包括几何图形、涡卷饰(Scrollwork, 即螺旋形或漩涡形装饰纹样,形似一宽松卷起的纸卷横断面)、花朵、风景等。17、18世纪之交,荷兰纹章瓷的图样设计个人特色很强,从1720—1730 年代开始,纹章图案趋于程式化和标准化,可能是定制者大量增加所致。

  定制瓷器的其他纹饰,也总是随着欧洲时代风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乾隆年间纹章瓷的装饰图案,1735—1753年间以素净的葡萄藤或花蔓装饰最 多;1750—1770年间则是显著的罗可可式装饰;1770—1785年间转而为缠绕葡萄藤的黑桃形盾牌;1785年之后黑桃盾牌开始嵌入蓝黑边线和金 星;1795—1810年间则变成由深蓝色菱形花纹围成的圈。

大航海开辟中国瓷器之外销瓷史

 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外销瓷图案在最初阶段是纯粹的中国风格,随着定制瓷器成为主流,欧洲风景画、欧洲人日常风情画、宗教内容、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和情节都出现在中国 出产的外销瓷器上,同时图样风格逐渐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后来则以单纯欧洲风格的设计图样为主。18世纪中叶以后,欧式图样常在欧洲加绘,但仍有很多是由中 国画工完成的,这些画工由此成为接触和学习欧洲绘画及图样设计的先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