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鼓曲泰斗駱玉笙親傳弟子劉春愛《鶯鶯聽琴》唱腔,深得真傳

劉春愛11歲考入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由桑紅林開蒙,後被駱玉笙看中,從此跟隨駱學習。由於她嗓音寬厚,天資聰穎,頗受乃師喜愛。在駱先生的精心培育下,很快就學會了駱派代表曲目《紅梅閣》、《汜水關》。而後駱老將大部分自己京韻大鼓曲目手把手地傳授給了她。1962年舉辦的第一屆津門曲薈上,劉春愛演唱了由沈鵬年改編《祭晴雯》受到好評,當時《新晚報》上刊登評論文章中稱讚其演唱“嗓音甜潤、韻味十足,頗具乃師風範,是一個好苗子。”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她與駱玉笙合作的雙人京韻大鼓大受歡迎。曲目有《緬懷周總理》、《韓英見娘》等。

5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劉春愛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藝術上日臻完善、成熟。她不僅很好地繼承了駱派京韻的神韻,同時不斷探索,使其演唱以情帶聲、情真意切、聲情並茂、激情飽滿,具有獨特的魅力。她所演唱的《琵琶行》、《鶯鶯聽琴》、《夜請李月華》等在曲藝大賽中多次獲獎。

劉春愛先後兩次赴臺灣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一曲《劍閣聞鈴》藝驚四座,使寶島同胞親耳聆聽到駱派京韻,倍加讚賞。2000年她又獲得了中國文聯、中國曲協頒發的“中國曲藝牡丹獎”。

退休後的她潛心教學,在老年大學開設了京韻大鼓學習班,傳播曲藝藝術,頗受社會好評。2010年2月9日,她在中國大戲院舉辦了慶祝個人舞臺生活50年暨收徒儀式的盛大演出,收張曦文、李月群等8位專業演員和票界人士為弟子,並演出上演唱了駱派的代表作《劍閣聞鈴》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2010年3月1日,天津大劇院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專場,她作為京韻大鼓的代表,演唱了一段經典作品《紅梅閣》2010年6月14日,在另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專場上表演了《擊鼓罵曹》。

退休以後奔波在京津兩地,不辭辛勞地演出、教學,在北京市文聯、曲協的支持下成立了“劉春愛駱派藝術工作室”。劉春愛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第一代曲藝藝術家,具有新文藝工作者的素質,50 年來在繼承發展駱派藝術的道路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她曾榮獲首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長治杯”全國鼓曲大賽二等獎等國家和省市級獎項,曾兩度赴臺演出,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2 月10日在天津市文聯二樓展館舉行的劉春愛京韻藝術研討會上,中國曲協副主席籍薇、天津曲協主席丁元,京津兩地的曲藝理論家倪鍾之,曲藝作家朱學穎、孟然、張昆吾以及天津市群藝館負責人李治邦、張玉恆,北方曲校領導張慶和,天津電臺資深曲藝編輯張慶長,天津市曲藝團團長許秀林,天津市曲協副主席王永良及曲藝家籍薇、魏文華、儲從善、曹元珠等深情回顧了劉春愛的成長曆程,高度評價劉春愛的演唱藝術,並提出殷切希望。在祝賀她藝術生活 50 年之際,祝願她高擎駱派大旗,永葆藝術青春,傳藝授徒勇往直前,使駱派神韻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以感恩之心告慰駱先生在天之靈!

當代鼓曲泰斗駱玉笙親傳弟子劉春愛《鶯鶯聽琴》唱腔,深得真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