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怎樣才能避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

做父母的,怎樣才能避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

這些年,父母一輩都學會用微信了,然後,大家都被逼學會了一個新功能——分組可見。俺的母親大人、父親大人微信還不會用,可是俺老公的父親大人會用啊,還加了我好友,於是,我果斷屏蔽掉。

為什麼?網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發一句“也是醉了”,爸媽說少喝酒;換個頭像,爸媽說沒個正經趕緊換回來;發個肯德基麥當勞,爸媽說垃圾食品;發買了個新包,爸媽說不知節儉浪費錢……要一個個解釋完,心累啊~

機智的孩子索性分組可見,甚至直接屏蔽掉。微信本來可以成為父母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樑,可在一些孩子看來,微信已經成為了父母控制滲透的又一便捷工具。日記本還帶個鎖的,而朋友圈,父母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然後橫加指責,那還不趕緊跑啊!

騰訊在年初的時候發佈了一個《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52%年輕人的朋友圈屏幕了父母,包括了我。

我的小孩已經五歲了,很快就要上小學,很快就懂得怎麼用微信、怎麼發朋友圈了,為了避免被她屏蔽朋友圈,我可是要提前做好準備的。

做父母的,怎樣才能避免被孩子屏蔽朋友圈?

1.減少我的控制慾

對於孩子,父母有一種由閱歷優越感衍生出的控制慾。

“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你聽我的準沒錯。”

“你媽你爸是過來人,你聽我的準沒錯。”

在父母的家裡,孩子永遠是孩子,有一句話叫“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操心,但孩子都已經九十九了,是不是就可以讓他自己作主、不再事事為他操心了?這是愛,還是以愛為名義的束縛?

龍應臺說,“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既然不必追,也就別想著讓孩子走你預設的軌道了,也別想著孩子事事照你說的做。

2.減少對孩子的關心

讓父母與孩子成為朋友很難,因為父母對孩子本來就有養和育的責任,這是無可非議的。有人說,母者,牧也,牧羊人的責任就是把羊趕出羊圈,找一塊水草豐茂的地方讓羊吃草,同時在遠處觀察著周圍的安全隱患。待羊吃飽喝足後,再把羊趕回羊圈。

牧羊人還會關心羊吃的每一根草是否青綠,是否咀嚼到位,水是否喝夠了嗎?不會,但我們父母會。我們會擔心孩子的衣服是否穿得夠,他是否吃得飽,他今天的水是不是喝足了,他是不是開心……直把人壓得透不過氣。

兒女自有兒女福,把對他的關心適度收起來吧。就如放風箏一樣,你不放線,他又怎麼飛得遠呢?

3.多關注自己

在你家,誰是第一位?這還用說,當然是孩子啊!君不見那麼多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夫妻二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幾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現在二胎放開了,這個中心可能變成兩個孩子了,但依然不改變孩子為中心的本質。

愛如同手裡的沙,握得越緊,留下的越少。不如將這點愛分一點出來,好好關心下自己吧。有空去做個spa,去找朋友聊個騷,去找個啥學習下自我提升,總比整天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強,說不定因此有了共同語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