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英国教育产业化如今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收益,很多院校开始大肆扩招,

某些院校甚至出现师生1:10的情况,每个学生所能接受的关注度的下降,使得学生质量不可避免的有所下滑。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威敏斯特大学像是一个“不入流”的学校:

  • 仅设男装设计专业,每年只有2-3个中国人
  • 老师全为业内精英,3-4个导师合作负责1个班级
  • 拥有CSM、RCA同等的教学质量,学生数量常年保持不变
  • Alexander McQueen、Tom Ford、Marc Jacobs等商业品牌合作顶级配置,但因综排不高,被大家严重忽视

也正因为这些种种严格审核,与某些院校相比,威敏斯特大学的offer还有多一层的含义——大家的设计水平,已然高过普通设计师圈层。申请名校的作品集,排版、创作逻辑都是最为基础的要求,但什么样的作品集才能触及威敏斯特,由于拿到入场券的同学太少,市场上关于这所院校的经验谈近乎为零。本期Lele老师以拿到CSM预科、威敏斯特两大英国高门槛院校offer的G同学作品集为例,为大家揭秘:什么样的作品集,才能让你梦想成真。

01 申请威敏斯特

“作品集4个项目,需要哪些亮点”

▌项目要有反转

申请威敏斯特,除了需要呈现扎实的个人基本功之外,如何将一个概念主题深入并艺术化表达也是极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因此G同学的第二个项目,便以社会问题入手,进行了创意设计:

G同学通过调研发现,对于中国人来说性似乎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但在国外,这个话题十分开放且平常,国内这样的“性压抑”其实会产生一些行为或者思想上的扭曲。因此G同学选择性压抑作为自己的设计主题,希望大家能够给与性一个正面的态度。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G同学的话题深度足够,但如何将这一主题通过服装的形式呈现出来则是考官更为重视的内容。因此在创作中,G同学做了大量的色彩、装置、面改等尝试,最终通过一些偏粉的色调,用织物和刺绣去展现性美好的部分,而在造型上,通过装置获取灵感,并用灰调去表现压抑感,通过拉链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好的表达了主题深意。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紧跟当下市场趋势

无论申请威敏斯特还是其他顶级服装院校,作品集中包含一个商业项目都是极为必要的,最好理解的原因便是,你的作品集不是为了一个学校准备的,多样的项目是作品集基本要求之一。

而在国外教育中,本科便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因此对于威敏斯特这种顶级服装院校而言,对于所有研究生申请者的预设便是:对于商业已经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设计师。而想要体现这样的实力,大家就必须在项目中对于当下时尚有了解,并且能够对于未来趋势有一定预测。

因此G同学的三四两个项目中,一个则是以人工和科技的结合为主题,结合过去工人阶级的时尚元素,与当下最为热门的运动风做出结合;而第四个项目则对印花这项工艺做出更多深入研究,展现自己对于印花这一元素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项目很好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当下时尚的认知和探索。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展现真正的“男装设计”

申请名校,关于设计和剪裁等基本功是大家作品集中必须要呈现的内容,但对于申请威敏斯特而言,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其服装设计方向只有男装设计。

与女装设计相比,男装在实用性及细节上的要求明显会更多,以衬衫举例,女士衬衫风格十分多样,

但有设计感的男士衬衫,无论休闲还是商业,在纽扣的缝法、门襟的做法及领子的处理上,都会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些在G同学的第一个项目中,便得到充分的展现。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经过教研团队多年教学经验及调查发现,西装设计能够更好的向考官呈现个人的基本设计和剪裁能力。原因有二:

1. 对于男装设计而言,西服设计是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2. 一套完整西服设计需要经过360道工序。对于学生而言,虽不必全部掌握,但透过西装可以呈现大家更多基础实力。

因此,在G同学的第一个项目中,便选择用西装作为创意表达形式,且每颗纽扣的排布、剪裁方式等都严格按照西装工艺进行,在面料上也选择较为成衣的面料,更加突出细节在男装上的重要性,其最终成品效果极好,作品集中的成片除几个褶皱之外,没有做任何修片。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02 2018年申请准备

“你的作品集创作,还欠些什么”

▌让作品集变得“耐看”

正如上述所言,男装设计对于细节的要求要比女装更多,但对于面料改造、剪裁、包括G同学第1个项目中所提及的西装设计所需要的工艺,国内很少有学校会去教授,因此很多同学在面对概念“变现”阶段时,迟迟进行不下去或者说直接问过老师后去找裁缝制作。但这些部分却是在院校申请中,极为重要的考察重点。

因为G同学本就是服装设计专业,所以对于剪裁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对于面料改造、装置等方面仍旧有着不足,甚至一些工艺是在这里从头再学起,因此G同学基本是汉艺工作室常驻同学,甚至一段时间我都有种她住在这里的感觉。其努力的过程和成果,在作品集中也有着不俗的呈现:

G同学项目中逐步实现过程呈现▽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试穿过程不断调整细节问题▽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突破服装认知框架

由于多年的国内应试教育,G同学在刚到这里时有很多国内学生普遍会有的问题:想法上较为局限,想法不够大胆,不敢做太突破的内容。简单举例,在G同学的作品集中,下图标红的边框处,在最开始时,她会考虑是否不够成衣,是不是不太“服装”: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在项目进行间,为了让G同学突破这一认知,我选取了部分优秀案例对其进行讲解,告诉她别人的设计亮点在哪儿,哪些部分可以供她参考借鉴,并在课后给他推荐了很多网站和作品,让她自己去做更多学习。这样的训练大概持续了两个星期,G同学的思维便有了极大的突破,变得更敢想敢做,到第二个设计时,可以明显感受到G同学突破这一框架,完全在享受做设计这一过程。

▌比老师多走一步

很多同学受国内教育影响,做项目或者做作业过程中,会十分希望获取老师的一个认可:

  • 老师你看我这个行不行?
  • 老师,这个东西做出来长这样,是可以的吗?
  • .......

但设计不是数学题,没有一个1+1=2这样的确定结果,老师永远是引导者,最了解项目的人其实是学生自己,所以在接收到老师意见或者作业后,自主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而G同学便是这样一位每次都能给我惊喜的学生。

在对其指导过程中,有时我不经意提及的一个想法,G同学都会记录下来,在课后去做尝试,或者在我提出修改意见的时候,在第二次上课时,会比我预期的结果更好,即使有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但也是G同学做过多次尝试的结果,这个时候我再对其进行一定点拨,便让这个设计变得清晰明确许多。

只用4个项目,她进入了英国“门槛最高”的服装名校

03 导师总结

对于国外顶级院校考官而言,对大家的审核从来不是能做设计,而是会做设计,这一点对大家的要求也会更高:在了解设计框架的同时,要有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学识。学生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在作品集中其实都可以一目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