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今社會可以說已經是一個赤裸裸的娛樂至死型社會。除卻繁縟的課業,當今99%的同學的課餘生活基本都是建立在個人興趣和娛樂之上。一有時間便刷微博熱搜、抖音、追土創101......或是去淘寶、京東、唯品會、小紅書等大買特買,不夠了花唄、借唄、微信貸上借了繼續買買買。

可以說這些愛好不夠“高雅”,卻是社會生活的常態。最主流的信息隨時都呈現在我們的閱讀範圍內,甚至面臨著被社會大眾思潮洗腦成“庸俗”之人的危險。

但是作為未來新一代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同學們如果僅僅只能看到上述這些表象的東西,那麼你的創作作品註定只能是一層皮,甚至只是一個外表好看的俄羅斯套娃,而沒有靈魂。

所以,同學們必須要有從生活中“抽絲剝繭”的能力。從這些信息、生活經驗、表象中,提取出內裡“核心”的元素和現象,從而使作品在內涵和視覺上都顯得飽滿充實

01 “核心”獲取途徑

“從個人興趣出發深入挖掘”

對社會生活抽絲剝繭之前,首先要明確的是,社會生活千姿百態,如何從中找到信息的獲取途徑?這裡要強調的是一定要選取自己喜愛的現象或者話題去進行一些深入挖掘。

17屆Z學員作品 ,獲RCA 視覺傳達專業offer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如上圖中,Z學員從自身對“亞文化”的興趣出發,確定了“彈幕”這一新奇亮眼的“奇葩主題”。“彈幕”這一元素,在年輕人的群體裡已經廣泛流行開來而在現實中,針對這種文化現象的設計還非常少。

Z學員在創作中探尋彈幕本身所具有的鮮豔色彩和重複性的韻律感的特點,與平面設計相結合的可能性。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該學員使用彈幕中的色彩和形式來進行設計,營造出了獨特的迷幻效果。

17屆T學員作品 ,獲Camberwell 書籍設計offer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上圖T同學的設計靈感也是來源於自己非常喜愛的日本歌手Jun Togawa關於肉的一首歌。她從其歌詞中提取出自己的設計方向,最後用腐爛肉塊結合蒼蠅的視覺畫面為這首歌設計出一個CD和插畫的作品。

由此,建議同學們從個人興趣出發,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設計主題。另外,同學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對於某一事件的印象以及理解,將其運用到平面化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比如說《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殺手與抱著植物的小女孩是最深入人心的畫面;《駭客帝國》中虛擬世界的人和真實世界的人們都靠使用公用電話亭進行聯繫;《殺死比爾》中女主在日本幫會中手拿武士刀殺得飛起的場面......

上述這些都是非常經典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場景或者細節。但如果你善於將自己對於這些畫面的印象和感受運用於平面設計,將創作出一個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02 挖掘社會現象

“將平凡轉化為不平凡”

下面以平面設計師Victor Hertz的幾組平面作品為例進行解析,看一看他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和愛好中捕捉日常大家愛好中的“庸俗”核心,同時挖掘出更深的社會現象的

▌電影:將情節簡單化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下面這一組電影海報,依次是《盜夢空間》、《大白鯊》、《蜘蛛俠》、《閃靈》: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相信同學們都能夠立即看出這是一組系列作品,而且這一組作品比起上面所列舉過的幾張海報顯得更加的平面和簡潔。在這一組作品中,所有的設計主元素都運用到了經典的廁所人物logo。

然後在這之上,同時添加了最簡單的一些平面圖形元素,再加上電影的名稱,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但是

這種簡單,卻能夠讓我們立即理解這些都是來源於哪些電影的精彩鏡頭。

▌音樂:將複雜的字句圖形化

下面是幾張Victor Hertz為自己喜愛的幾位歌手所創作的音樂海報:

比如根據巨星David Bowie生平的部分專輯所轉換成的圖像,從海報中看出的專輯就有《China girl》, 《Everyone Says 'Hi'》, 《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Young Americans》,《Diamond Dogs》,《Starman》等等。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另外Beatles、Johnny Cash和貓王的的海報也是如此,都是通過簡潔化的圖標語言直接抽離出字句的核心含義並圖形化。雖然看起來就是簡單的圖形組合成的海報,但是仔細一分析才深知,這一張張簡單的海報所蘊含的龐大信息量和作者驚人的統合能力。

(同學們可以試著找一找下面這些海報中蘊含著多少張專輯?) ▽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社會現象:善於觀察身邊事

由於現今是一個以消費為主的快節奏社會,很多直接引導人們無休止消費的品牌便應運而生。Victor Hertz同樣針對這樣的社會現象製作了一批揭露當代社會現象的平面作品

比如說下面的菸酒logo海報,可以一眼就看出這是伏特加,本來應該是ABSOLUT VODKA就突然變成了“ABSOLUT VOMIT(絕對的嘔吐)”,只是簡單的動了幾個字母,便讓人們對該品牌給人帶來的真實反應感同身受,讓人忍俊不禁。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而萬寶路的方向也沒有從傻傻的呼籲健康出發,而是探尋購買的本質影響。從家庭的角度看待了萬寶路帶來的影響:浪費錢

從Marlboro→Moneywaster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又比如把好萊塢的三個字母“O”變成了廢物再利用的標識,體現了好萊塢“套路化”的電影拍攝方式和橋段的本質。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又或是直接在奧運五環之中加入了錢的logo元素,表現了奧運其本質就是一個國際性互相燒錢的攀比活動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至於Nike的標語,則直接改成了“買買買”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最後再放幾張海報供大家揣摩: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我的愛好就是“庸俗”,難道我的作品集就沒法“深刻”了麼?

導師建言

從上述舉例可以看到,其實Victor Hertz也沒有用到很難的表現手法,僅僅只用到了極簡的基礎圖形就完成了對於自己“愛好”的轉化以及揭露事物本質的表現。

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同學們不要再一味的認為越難的表現手法,越能體現出自己的設計深厚的功底能力以及深刻的項目設計的深刻。反而,只要同學們撥開事物表象抓住其核心的本質,即使用最常見的簡單事物或標誌,也能讓人們一眼便能辨識出你所設計的事物以及要表達的主題概念

另外,同學們在靈感主題創作階段也不要總盯著具有所謂“深刻”主題的方向,挖空心思的想要在設計中體現出關於抑鬱、性、跟蹤狂等不常見的社會批判性問題。而要學會從自我“庸俗平凡”的生活入手,找到與人們“深刻共鳴”的創作靈感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喜好,本質並沒有這“庸俗”和“高雅”之分。很多同學經常抱怨說自己創作沒靈感,主題不深刻。而當你“走投無路”之前,為什麼不先試一試從自身出發,將你對自己喜愛的事物的感悟轉化到設計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