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社会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赤裸裸的娱乐至死型社会。除却繁缛的课业,当今99%的同学的课余生活基本都是建立在个人兴趣和娱乐之上。一有时间便刷微博热搜、抖音、追土创101......或是去淘宝、京东、唯品会、小红书等大买特买,不够了花呗、借呗、微信贷上借了继续买买买。

可以说这些爱好不够“高雅”,却是社会生活的常态。最主流的信息随时都呈现在我们的阅读范围内,甚至面临着被社会大众思潮洗脑成“庸俗”之人的危险。

但是作为未来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学们如果仅仅只能看到上述这些表象的东西,那么你的创作作品注定只能是一层皮,甚至只是一个外表好看的俄罗斯套娃,而没有灵魂。

所以,同学们必须要有从生活中“抽丝剥茧”的能力。从这些信息、生活经验、表象中,提取出内里“核心”的元素和现象,从而使作品在内涵和视觉上都显得饱满充实

01 “核心”获取途径

“从个人兴趣出发深入挖掘”

对社会生活抽丝剥茧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如何从中找到信息的获取途径?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选取自己喜爱的现象或者话题去进行一些深入挖掘。

17届Z学员作品 ,获RCA 视觉传达专业offer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如上图中,Z学员从自身对“亚文化”的兴趣出发,确定了“弹幕”这一新奇亮眼的“奇葩主题”。“弹幕”这一元素,在年轻人的群体里已经广泛流行开来而在现实中,针对这种文化现象的设计还非常少。

Z学员在创作中探寻弹幕本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重复性的韵律感的特点,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该学员使用弹幕中的色彩和形式来进行设计,营造出了独特的迷幻效果。

17届T学员作品 ,获Camberwell 书籍设计offer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上图T同学的设计灵感也是来源于自己非常喜爱的日本歌手Jun Togawa关于肉的一首歌。她从其歌词中提取出自己的设计方向,最后用腐烂肉块结合苍蝇的视觉画面为这首歌设计出一个CD和插画的作品。

由此,建议同学们从个人兴趣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设计主题。另外,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印象以及理解,将其运用到平面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比如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杀手与抱着植物的小女孩是最深入人心的画面;《骇客帝国》中虚拟世界的人和真实世界的人们都靠使用公用电话亭进行联系;《杀死比尔》中女主在日本帮会中手拿武士刀杀得飞起的场面......

上述这些都是非常经典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场景或者细节。但如果你善于将自己对于这些画面的印象和感受运用于平面设计,将创作出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02 挖掘社会现象

“将平凡转化为不平凡”

下面以平面设计师Victor Hertz的几组平面作品为例进行解析,看一看他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和爱好中捕捉日常大家爱好中的“庸俗”核心,同时挖掘出更深的社会现象的

▌电影:将情节简单化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下面这一组电影海报,依次是《盗梦空间》、《大白鲨》、《蜘蛛侠》、《闪灵》: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相信同学们都能够立即看出这是一组系列作品,而且这一组作品比起上面所列举过的几张海报显得更加的平面和简洁。在这一组作品中,所有的设计主元素都运用到了经典的厕所人物logo。

然后在这之上,同时添加了最简单的一些平面图形元素,再加上电影的名称,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是

这种简单,却能够让我们立即理解这些都是来源于哪些电影的精彩镜头。

▌音乐:将复杂的字句图形化

下面是几张Victor Hertz为自己喜爱的几位歌手所创作的音乐海报:

比如根据巨星David Bowie生平的部分专辑所转换成的图像,从海报中看出的专辑就有《China girl》, 《Everyone Says 'Hi'》, 《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 《Young Americans》,《Diamond Dogs》,《Starman》等等。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另外Beatles、Johnny Cash和猫王的的海报也是如此,都是通过简洁化的图标语言直接抽离出字句的核心含义并图形化。虽然看起来就是简单的图形组合成的海报,但是仔细一分析才深知,这一张张简单的海报所蕴含的庞大信息量和作者惊人的统合能力。

(同学们可以试着找一找下面这些海报中蕴含着多少张专辑?) ▽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社会现象:善于观察身边事

由于现今是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快节奏社会,很多直接引导人们无休止消费的品牌便应运而生。Victor Hertz同样针对这样的社会现象制作了一批揭露当代社会现象的平面作品

比如说下面的烟酒logo海报,可以一眼就看出这是伏特加,本来应该是ABSOLUT VODKA就突然变成了“ABSOLUT VOMIT(绝对的呕吐)”,只是简单的动了几个字母,便让人们对该品牌给人带来的真实反应感同身受,让人忍俊不禁。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而万宝路的方向也没有从傻傻的呼吁健康出发,而是探寻购买的本质影响。从家庭的角度看待了万宝路带来的影响:浪费钱

从Marlboro→Moneywaster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又比如把好莱坞的三个字母“O”变成了废物再利用的标识,体现了好莱坞“套路化”的电影拍摄方式和桥段的本质。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又或是直接在奥运五环之中加入了钱的logo元素,表现了奥运其本质就是一个国际性互相烧钱的攀比活动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至于Nike的标语,则直接改成了“买买买”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最后再放几张海报供大家揣摩: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我的爱好就是“庸俗”,难道我的作品集就没法“深刻”了么?

导师建言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到,其实Victor Hertz也没有用到很难的表现手法,仅仅只用到了极简的基础图形就完成了对于自己“爱好”的转化以及揭露事物本质的表现。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不要再一味的认为越难的表现手法,越能体现出自己的设计深厚的功底能力以及深刻的项目设计的深刻。反而,只要同学们拨开事物表象抓住其核心的本质,即使用最常见的简单事物或标志,也能让人们一眼便能辨识出你所设计的事物以及要表达的主题概念

另外,同学们在灵感主题创作阶段也不要总盯着具有所谓“深刻”主题的方向,挖空心思的想要在设计中体现出关于抑郁、性、跟踪狂等不常见的社会批判性问题。而要学会从自我“庸俗平凡”的生活入手,找到与人们“深刻共鸣”的创作灵感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本质并没有这“庸俗”和“高雅”之分。很多同学经常抱怨说自己创作没灵感,主题不深刻。而当你“走投无路”之前,为什么不先试一试从自身出发,将你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感悟转化到设计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