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

是誰矇蔽我雙眼


我十四年前就在東北的瀋陽和鐵嶺待過,2004年8月底到達瀋陽,在瀋陽的第一感覺就是比我老家福建涼爽很多,八月的瀋陽已經隱隱有秋天將來的感覺,白天感覺略熱,但溫度剛好不高也不低,很舒服,進入九月就不一樣了,晚上開始需要蓋被子睡覺,早晚溫差開始變大,東北的秋天比南方來的早的多。

那一年應該是在十月低還是十一月初瀋陽就開始下雪了,起初下的是毛毛雪,到十一月初動身前往鐵嶺時雪已經越下越大,對於我這個第一次來北方的南方人來說,東北的冬天真的很可怕,不管是下雪或雪化都是一種煎熬,太特麼冷了,十一月初到鐵嶺後雪還是經常下,在鐵嶺龍首山爬一次山全身被雪花包成個雪人,這是我對北方的初次印象,夏短冬長,進入十月就開始冷了。



北方的主食大同小異,基本上三餐純吃米飯的少,我在河南吃的多的是燴麵和大饅頭,在東北就是大蔥配貼鍋餅,很少吃米飯,街上也鮮有像南方那樣的以米飯為主食的快餐店,北方人炒菜重油,而且分量足,下館子經濟實惠又划算,但經常吃不完最後還是浪費了。



中國經濟自北向南轉移已成常態,北方經濟從建國初期佔全國比重的51%已經下降到如今的39%,南方宜人的氣候和良好的經商氛圍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北方人來南方創業定居,這可能會成為趨勢和常態,畢竟沿海省份不僅僅是經濟發達,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人居條件確實是很吸引人的,東北的人口外遷在這幾年已呈爆發式增長了。

南方人鮮有在北方置業定居(京津除外)的,可能也是出於氣候原因和飲食原因還有經商創業遠不如南方來的開放方便,南方人由來已久的祖根觀念讓他們更願意生老在故鄉。

對此你們又怎麼看呢?


大國布衣


我本人就是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我出生在山東,求學在北京,工作在廣州。我身邊確實有很多北方人在廣州定居。至於在海南島定居的北方人那就更多了。大家當然都知道這裡幾乎已經被瑞典人佔領了,甚至連哈爾濱市公安局都要在三亞設立警務站了。



逃離北方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方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比北方是普遍高一些,人際關係簡單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不僅高學歷的北方人被南方吸引。以廣州的出租車行業為例,一大半出租車司機都是河南人。這些河南司機普遍願意來廣州淘金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廣州的就業機會太多了,遠遠超過河南老家。



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氣候問題。據媒體報道,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每年春秋、冬季在海南省生活、居住的黑龍江戶籍人員達30多萬人,並且以老年人居多。


再加上近年來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也在促使不少北方人向南方遷移。北方的空氣汙染問題比南方嚴重很多。廣東、海南等地的空氣清潔,已經成為南方吸引人才的重要軟實力。


就我身邊的朋友來說,最近兩年已經好幾位放棄了北京的工作,跳槽來深圳了,他們來南方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希望為孩子找一個空氣好點的城市。



最近幾年,隨著以GDP為首的各種城市數據排名席捲而來。其實大可不必這麼麻煩,一個地區究竟是否被大家看好,人才吸引力最具說明力,通過人口淨流入(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就可以最直觀的體現。


最後,作為北方人我必須想說的是,中國的北方的確是在沒落了,中國的未來還是在南方。


李明波論中東


我楊角風的回答一般與眾不同,換種視角看待這件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我再從經濟和文化談,顯得重複了,所以我就回答幾點,比較另類,忘博君一笑!

1、妹子

南北方的區別是必須要提妹子的。這就不用解釋了,南方的妹子小巧玲瓏,溫柔體貼,當然不是說北方的美女少,最重要的在於衣著!

在北方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看妹子,都只看到一個球,對,一個球,一條腿!

在南方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看妹子,都能看到兩個球,對,兩個球,兩條腿!

看懂的,自動去面壁……

北方人少(我所謂的北方指東三省那裡)南方人多,尤其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來了南方就不捨得回去了!

這絕對算一條理由!

2、何為南方北方?

還是要解釋一下何為南方北方吧:

有人說黃河以南就是南方,黃河以北就是北方。顯然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題主也說了,河南也屬於北方!

那麼是不是長江以南就是南方,長江以北就是北方呢?

但這是民間的說法,其實也不科學,真正的區分是秦嶺淮河。這是根據氣候來劃分的,秦嶺擋住氣流,導致南北差異大。而且在古代,尤其是涉及到南北兩個國家對峙時,往往也是以淮河為界,這樣導致兩邊的文化、經濟、語言、食物、民俗等等的不同!

有人出來反對了,是誰呢?是廣東,因為在他們眼中,他們以北都是北方……

3、必須提到身高

大家不要噴我,實話實說,平均身高的話,確實是北方人要高一些,南方人到北方以後,小身板無法跟北方大漢抗衡。

而北方人到了南方,有一定概率變成壯漢,比如小編楊角風,在北方普通的身高,到了這邊就成了巨人,以前很少聽到有人誇身高,到這邊反而成了身高的人!

我們中國人,尤其是男人,比較忌諱的一件事,就是被人談論身高,這跟國情有關,就像自古以來我們稱呼日本人為小日本,可見這種觀念多麼的根深蒂固,並且帶有略微的鄙視!

(聲明:楊角風絕對沒有一絲嘲笑的意味,我反而要抨擊這種情況!)

所以也就造成了,南方人不太願意去北方,北方人反而願意來南方……

4、食物的差距

雖然有時候在南方也是不適應這種飲食,但是明顯的,在南方食物的選擇太多了,而北方相對就單調的可憐!

比如小編楊角風曾經去過最北方,冬天除了肉還是肉,各種各樣的肉,要麼燉,要麼烤,要麼涮……且都是大盆的,吃起來是爽!

而南方就比較精緻,活的也比較小資,分量少,但是樣數多,兩邊一對比,還是南方的飲食更合理一些!

而且水果也多,要知道很多熱帶水果是很難運到北方的,小編楊角風小時候哪裡吃過荔枝、芒果、榴蓮等等,當然也可能跟經濟基礎有關,更大的原因在於那時候的運輸水平根本無法大量運輸這種水果。

而到了南方,我吃過太多的第一次了,吃爽了以後,也不願意回北方了,水果也死貴死貴的,除了蘋果、梨等北方可以長的水果!

還有就是海鮮,這個必須要提一下,這就很容易理解了,作為愛吃的貨,還是南方好啊!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經濟發展不均衡,北方工作難找,南方要好找的多,這樣導致很多大學畢業生或者打工者都來到了珠三角和長三角,一旦紮根,又會引來七大姑八大姨投奔,這樣也就紮根南方了!

文化也不太同,北方辦事一般找關係,不然很難辦,南方的辦事效率要遠遠高於北方,當然也跟地區財政和人員有關,總之我在南方待著,只要依章辦事便可!

其他的大家的回答都比較詳細了,就不補充了!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世界,喜歡就關注吧!也可關注我公眾號:楊角風發作!更多精彩等著你發現!


楊角風發作


作為一個記者,常年走南闖北,對於中國南北的情況,應該說都比較瞭解。關於“在南方定居的北方人很多,北方定居的南方人卻很少”這個情況的描述,應該說是屬實的。

1.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目前的經濟中心在南方,說得通俗一點,錢多的地方在哪裡,人就會流向哪裡。北上廣深,中國四個一線城市,南方就佔了三個。未來海南還要搞自貿區,杭州這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馬雲已經把它打造成了中國互聯網未來的中心城市。

錢多是根源,與之帶來的是各種物質條件的不同,相比於北方的卷大部分地區,南方的生活條件各方面比較講究。比如吃,北方相對粗糙,同樣是沿海,北方的一些海濱簡直是糟蹋東西,一點都不講究,南方不管是江浙還是廣東,對吃就做的很精細。再比如澡堂,北方大學的澡堂都沒有隔間,這在南方簡直無法想象。

雖然,北方也有北方的優勢,但是如果你從商品經濟的角度,會發現南方遠勝於北方,無論是東南沿海還是西南地區,一個海歸博士跟我講:中國城市規劃最好的,一個是成都,一個是上海,生活水準最高,他在北京待了兩年,給他的印象是沒有南方有吸引力。

2. 南方的自然環境比北方要更好。尤其是這些年來的霧+霾盛行之後,北方的PM2.5實際上比起南方要嚴重很多,因為工業中心,煤炭中心都是在北方。至於氣溫溼度之類的,各有偏好,有的人喜歡北方的四季分明,有的人喜歡南方的溫和溼潤,但是從海南聚集的很多東北人來看,似乎還是後者的更多一點。

3. 說到東北,就不得不提到北方的衰落,東北是一個縮影。我認識的很多老家東北的,很多都去了南方。上海廣州對於他們的吸引力,比起北京要大得多。我認識一個“精神廣東人”,是一個95後的妹子,我開始以為她是廣東人,因為操著一口廣東腔的普通話。後來才得知,她是吉林人,但是來廣東的兩年時間,日常從來不暴露自己的東北口音,而是學南方妹子的口音,兩年時間基本上以假亂真,聽上去甚至帶著一點臺灣腔。她跟我說:相比北方,她更喜歡南方。她對自己的故鄉北方並不認同,而是極力融入南方,即便春節,也只是回家待幾天時間,就匆忙返校。最近,和東北的淘寶賣家吵架,她居然也自稱廣東人,讓人歎為觀止。

4. 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其根源實際上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差別,北方是人情關係文化,南方是契約文化。相比於前者,後者更加符合現代商業社會的特徵,因此中國比較成功的商人,很多都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廣東這幾個南方省市。不相信的話,大家可以去看淘寶的數據,那是一個公平的競爭平臺,你會發現,南方的商家的市場份額,規模,要比北方的商家強很多。

5. 很多的北方人逃離北方,本質上不是逃離地理環境,更多的是逃離這樣的人文社會環境,在熟人關係的社會,一個人向上的通道很容易被堵死,看不到未來;而在一個講究商業文明的南方,則更有逆襲的機會。這不僅是南方和北方的差異,也是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異,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流動,其背後是理性的考量。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圖自網絡,侵刪)

在今天的中國,人口流動的大趨勢:由北方流向南方,從農村流向城市,從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從環境差地區流向環境好地區

上述四個維度上,南方沿海的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和廈門等城市,基本上佔據了吸引人口流入的幾大優勢——既是大城市,又是發達地區,相對北方,環境較好。因此,南方的這些城市特別能夠吸引外地人,其中,對北方人的吸引更大。

為何?因為同為南方的其他地區,經濟和環境等,都還不錯,附近大城市對這些地區人口的吸引力就降低了。這就給給題主留下了這種印象——北方人到南方定居的很多,而南方人到北方定居者少。

(改革開放以來,人才南流,有“孔雀東南飛”之說。而留下的人,就不高興了:飛走的都是孔雀,留下的都是麻雀了嗎?)

嚴格說來,是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環境不錯的城市,吸引了很多北方人前來定居。貴州、廣西和雲南等地,也屬於南方,環境也不錯,但對包括北方人在內的外地人吸引力就低多了。

另外,題主提到廣州約有320萬河南人,這主要原因是廣州等地開放較早,工廠眾多,工作機會多,很多河南人來務工。長年在廣州,社會關係逐漸建立起來,也逐漸習慣了當地的生活,便有了定居的傾向。而老家相對較低的社會發展程度,更讓那些有意回家發展者,忍不住停下腳步,嘗試尋求定居廣州。

真正能夠定居、立足廣州等大城市的北方人,絕對人數可能不少,但是佔常年在廣州的北方人的比例卻較低。

此外,北京屬於北方,但是因為其豐富的資源,不是一樣吸引了外地人的進入?

應該說,地域的南北本身,不是造成北方人南遷的原因。而是由於地域差別,造成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差別,才是真正造成人們遷徙的真正原因。

總體而言,北方寒冷就不說了,環境破壞,空氣汙染嚴重,社會發展程度較低,各種不透明,是其難以留住本地人,更難以吸引南方人的重要內因。具體到東北地區,經濟社會衰落是重要原因,而又與難以預測的危險國家挨著,還經常搞搞核試驗,有能力跑路的,有多少願意繼續留在那裡啊?

以上,是我的看法。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吧~


大冬天裡,碼字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記得點贊鼓勵哈。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人文觀察


我自己長期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確實感覺到很多北方人願意在南方定居。比較重要的理由有:南方普遍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一些,人際關係簡單一些,個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度和獨立性也高一些。

前不久在北方一個城市開會,閒聊中朋友說了一件事,就是在北方某些地區,省管縣的體制改革很難推動。所謂省管縣涉及到財政撥款方式的改變。以前省政府先把一大筆財政撥款給到地級市,然後地級市再往下把款項撥到所管轄的縣。由於中間要經過“市”這一道門檻,縣的獨立性就很小。錢可能來得很慢,經常會有剋扣;縣裡想發展個什麼項目,常常要先服從市政府的全盤考慮。很多時候,市並沒有把自己的好處輻射給縣,反而會抽取甚至吸乾縣的資源。省管縣就是要改變這種局面,省裡把財政的錢直接撥給縣,省掉了中間環節。有了錢做保證,縣一級的獨立自主性就會加強。

在我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縣級政府普遍歡迎省管縣,特別是那些比較富裕的縣,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更加自主。但是按我朋友所說的,北方地區的有些縣官們卻不喜歡這樣。理由很奇特,也很簡單。就是他們跟市裡的官員混得更熟,地理上是接近的,人情上是抱團的。想搞什麼項目,可以找市裡熟悉的官員,憑人情關係搞定。如果省管縣了,要跟省裡打交道,對他們就不方便。一來人不熟,二來省級政府裡也更強調按章辦事。

以上只是閒聊中談到的南北風氣的比較,細節上不一定都準確。但確實說明一種普遍的認知,北方的官場上,至少在比較基層的一級中,更盛行人情關係和抱團。而在南方,則不那麼看重過分熱情的抱團,比較願意把人際關係搞簡單一些,大多數時候,照章辦事走程序,事情反而更順利。

我自己一直在廣東,可能有偏愛,不便評價哪邊好壞。很多時候這也是一種生活趣味的不同。有人喜歡北方的熱情如火,豪爽大方,覺得南方人情淡漠,格局不大,沒勁。不過我接觸過很多在這裡定居的北方人,甚至做過一點小小調查,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人際關係簡單一些,是南方的吸引力或者叫“軟實力”。很多並非在大城市的基層公務員跟我說,回到北方老家(通常是指小地方),那裡還是熟人社會,辦一點常規小事都要搞關係、託人情,實在是受不了。不如這邊好,凡是能按程序辦的事情,就按程序辦,生活更輕鬆。

可見經濟富裕程度雖然很重要,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很多人非常希望大環境是制度健全的,規範化的,比較有確定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個人生活的自由度和隨意性要大一些,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必天天想著跟誰搞關係或者看誰的眼色。我個人覺得,南方更加有這種氛圍。


郭巍青


作為一個海漂過的北方人(天津),我覺得可以對南北方的差異進行一些評價。

從經濟環境來講:

我國經濟中心在於東部沿海,在東部沿海中最核心的經濟區帶無非是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帶和珠三角經濟帶,三個最大的經濟圈核心地區中,南方地區就佔據了兩個(以秦嶺淮河為界,長三角中江蘇的經濟重鎮明顯在於江南地區),而即便在環渤海經濟圈中,也只有北京、天津、大連、青島、煙臺等幾個有限的城市具有一定的經濟競爭力,而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城市多屬於胖子跑馬拉松——舊的產業格局無法甩脫,新的經濟增長極尚未建立,經濟轉型尚未見成效。基本上每跑幾步都要喘喘。

而南方城市則不遑多論,長、珠兩個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不勝枚舉,自古以來水即代表財富,事實上我國的城市發展也始終未能離開江河湖海的範圍,南方地區水量豐沛,所帶來的也是漕運經濟(現代河運、海運)的發展,在與歐美國家的航運貿易來說,南方諸多的深水港口天然有利於大型船隻停靠,並且在行程上而言南方港口也確實更能夠節省運輸成本;而在北方,大型船隻若駛入黃海領域,除了遼東、膠東兩個半島尖上附近,如想停靠天津港口,過於大型的船隻還要停靠錨地過駁,否則會面臨擱淺的風險。

而根據馬太效應強者恆強的定律,南方依據有利的天然地理優勢,在經濟水平上始終處於高速奔跑狀態。


從宜居環境來講:

在防沙治霾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立之前,我的印象裡每到春季大約3、4月份的時候,總會看到天空被厚重的沙塵暴所掩蓋,那時候每天的天氣預報總離不開大風揚塵、沙塵暴幾個詞,而風沙被防治住以後,北方傳統粗放型工礦產業的弊病就顯露出來,昔日天氣預報中的沙塵儼然變成了現今的霧霾。

而在南方則無需多言,我記得在魔都上學時,全年未必患上一次重感冒,回家後生病咳嗽在回到上海之後呼吸道狀況明顯改善,這種生活環境的不同,也是印象人們選擇移居城市的選擇之一。雖然說南方的冬天(尤以長三角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為甚)實在令人無法忍受,但總歸沒有人僅僅因為冬天難熬於是捨棄了江南而來到霧霾困擾的城市群吧?


從法治環境來講:

法治環境始終伴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而發展,在我的觀點來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其法治環境也相對較高。有一次我到某個內地城市的基層看守所會見,就遇到這麼一件事:

在等待會見的過程中,一個公安人員到辦理送押手續的地方,得知準備提訊的嫌疑人正在與辯護律師會見,於是打了一個電話給領導,1分鐘後告知看守所管教:這案子有同案犯未到案,不允許律師會見!把那律師帶出來,以後不許會見!最終那個當地律師還是被迫離開了看守所。(根據刑訴法規定,只有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階段才需要辦案機關批准,而所謂的同案犯未到案從來不是阻止會見的理由)。

而在南方城市裡,當手續齊備時,在履行律師職責時從未遭遇過困難。(行政許可、行政審批神馬的那種案件全國上下一個樣,沒有可比性)


所以綜合來說,南方城市更為便利,經濟水平發展相對較高,人文、政治、法治等環境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所以單就移居而言,南方的備選更多,人數也更多一些。


高萌Goal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經濟。我是北方人,在廣州十幾年了,思鄉情與日劇增。不是不想回,而是迫不得已,究其原因歸納兩點。

一就業環境,這就不用多說了,南方經濟大大優於北方,無論你是打工、創業、還是就業機會都遠遠優於北方。比如在我的老家,如果你能找個五險一金的工作,哪怕工資兩三千的工資都不敢換工作,就算生活成本低,這點錢也不夠養家餬口的。反過來在南方,只要你肯幹,就算擺地攤月入過萬也是很輕鬆的,我就認識一個在我們寫字樓收垃圾的,廣州兩套房,當我聽到這以後,心裡萬馬奔騰。當然,這些人只是來廣州早,但是這種早期來廣州創業的北方人要麼發財了,要麼買房了。所以生活壓力不大,收入高,也就定居下來。反觀我們80、90後外來人,真的沒有定居的心情,要不是回家沒有好工作,早就回家了。

二在大城市打拼,有房有車,但是生活壓力大,想回家但是又要考慮小孩的教育問題不得不留在大城市的也很多。現在和我周邊朋友聊天,大部分都是說壓力大啊,城市生活辛苦啊什麼的。現在大城市工作,稍好點的工作基本上是加班拼出來的,再加上堵車、消費成本高,人流密集,造成了幸福感普遍偏低。到是外地人來了以後說還是大城市好啊,但是他門們體會不到上下班三個小時是什麼感覺,一天三餐吃快餐是什麼感覺,不懂的別人在瀟灑自己在加班是什麼感覺。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應屆畢業生多選擇在二三線城市就業的原因,好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當然還有很多北方人願意留在南方,多數是混的相當好的,還有一部分是過來養老的。總之生活所迫的還是不少,像我這種退伍留在南方,又沒什麼一技之長,回到家又要從頭開始的是想回不敢回。說的對不對多包涵,如果有跟我一樣的就只能說同命相連了。


傳說27691955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咱們中國是個人口大國,無論你是哪個地方的人,只要有機會,通常你會選擇最有發展機會的城市,作為你的首選定居之地。

發展機會,是造成了人口流動不均衡的首要原因。

咱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僅有東面靠海,而海上運輸業是現代國家的生命線,靠近海岸的區域,往往經濟獲得穩定的區域,也最能吸納外來人口。

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塊地域就是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地區。

相比較而言,位於南方的長三角和珠三角,要明顯好於位於北方的環渤海經濟圈。

最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的人口,無論是高學歷人群,還是體力勞動者,都在往上海或者廣州的周邊地區跑,帶動這兩地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

文化習俗,那東西與賺錢相比,你會為了所謂的文化,就放棄一個地方而選擇另一個地方嗎?

文化可以慢慢融入,生活習慣也能逐漸適應,與越來越嚴峻的生存相比,這些都不是事兒。甚至於所謂的環境,醫療,教育等等,也都不是事兒。

畢竟有錢了才能講究環境,醫療,教育是不是?

所以呢,北方人喜歡往南方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南方有錢賺。無論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都是經濟發達,企業眾多的地區,也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工作機會,發展機遇,這是人口流動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一切都往後靠。

當然了,也有一些是例外。

比如說全國各地跑生意的浙江人,他們就沒個北方南方的忌諱,全國只要有大量人口聚居的地方,你幾乎都能看到浙江人的身影。

還有做沙縣小吃買賣的福建人,做蘭州拉麵的甘肅人,也是全國各地到處跑。

或許有人提出疑問,北京呢?北京是個隨時隨地可能大把撈錢的地方,按照上面的邏輯,全國的精英人口不是都要往北京跑?

沒錯,去北京的當然很多外地人,其中當然也包括南方人。

外地人去了北京,基本上只能跟著有門路的人蹭點湯喝,但那也足夠吸引很多南方人去往北京。關於這一點,筆者認為題目中描述有誤,北京的外來人口中,無論北方南方都很多。

一線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選杭州,蘇州,寧波,廈門,成都。


99隨便


如果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的話,北方的經濟水平差不多是落後於南方的,整體上的氛圍沒有南方那麼方便,很容易自由創業、白手起家,有利於個人發展。北方在中國同樣也意味著“權力面”,整個社會的文化都是比較傳統、官本位的,很多人都想從這樣的氛圍裡面出來,到南方去開始新一代的生活。

所以自從改開以來,從北到南的移民潮,比如以廣東為目的地,從陝西、山西、江蘇、四川、河南、重慶乃至於西面的廣西、雲南,基本上都是農民進城打工的形式來完成的。中國的“世界工廠”的地位,也是這一代人用肩膀扛起來的。由於有著這麼大的人口基數,所以很多人就選擇留在了南方,併成家立業。然後呢,市場經濟的發展又具有很明顯的馬太效應,導致後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在南方,比如大學畢業的,因為南方的經濟條件已經遠好於北方以及廣大中西部地區,那裡有著更好的機會和更舒適的人際關係,便會選擇留在南方,哪怕“南漂”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情。

題目裡面說“去文化習俗更接近的北方發展豈不是更好嗎?”,而真實的情況是,北方人裡面越對北方的風俗習慣瞭解、感興趣的,越是討厭北方那一套繁瑣而傳統的習性——年輕人只看出人頭地的機會,不會看哪兒的文化燦爛,熟不熟悉。

同樣的,如果說北方人本身都看不到什麼發展的機會,那更別談南方人如何看待北方了,所以,更少有人願意去,反而對北方充滿了無數的誤解和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