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馬雲、李嘉誠、柳傳志、杜月笙、曾國藩的創業異同

先說說杜月笙,因為這些天我研究得最多的是他。

要論出身之卑微低賤、無依無靠,歷史人物裡或許只有朱元璋,可以和杜月笙相比。3歲死了母親,5歲死了父親,視他如己出的善良繼母,在他8歲時又忽然失蹤,在舅舅家仰人鼻息被嫌棄,不得不15歲隻身闖蕩上海灘,從賣水果小夥計這低微的起點起步,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里洋場,靠著一身膽氣和智慧,漸漸闖出了點名氣。

拜老頭子、入青幫,這是杜月笙揚名立萬的序曲,而進入黃公館,則是他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在黃公館這個絕佳的舞臺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通過幾次漂亮的出手,他終獲黃金榮的賞識,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在取代黃金榮的位置後,他更是長袖善舞、縱橫捭闔,不僅將傳統的煙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且進軍工商界,成了令人咂舌的商界大佬,社會地位急劇上升,不僅是上海最大的黑幫教父,更成為了現代實業家、社會名流與地方領袖,成為當時活躍的政治風雲人物。

杜月笙所體現出的過人的投機沾營本領與玩弄權術的狡詐,對前清遺老、軍閥政客、黨國高層、社會名流,乃至金融工商鉅子,無不執禮甚恭,傾力結交。而蔣氏高層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無不結為杜氏豪門密友。可見,杜月笙對於人心的揣摩和把控的本領,實屬天才。

淺談馬雲、李嘉誠、柳傳志、杜月笙、曾國藩的創業異同

海量人脈,以及對於時機的精準把握,是杜月笙成功的秘訣,也是後世一代又一代中國所謂“成功人士”傾力學習之處。杜月笙之後的年代裡,從李嘉誠到柳傳志再到馬雲,華人世界裡的哪一個風雲人物,不是把人脈和時機的精準把握,作為了制勝的關鍵?

華人社會是一個注重人情的社會,由於並無宗教信仰,因此,在華人的世界裡,人際關係成為一切的落腳點和痛點。

而人際關係,其實本質上取決於兩點:一是你的自身實力,你是否對於他人具有利用價值;二是你是否懂得做人。

自身實力是硬件,如果你不具備一定的自身實力,那麼,在這個刨開溫情脈脈的面紗後,本質上一切皆進行等價交換的人類叢林裡,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然而,除了硬件也還需要軟件,會做人,就是軟件。它可以在硬件條件相當時使你勝出,甚至還可以彌補硬件的不足。在中國,做人是既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歷史上所有從小人物一步步走上巔峰的風雲人物,無不都在“做人”這門藝術學問上精益求精。

硬件,屬於“先天所賜,或者時也、運也”,對於多數人無法快速改變。例如,家庭出身是硬件,有的人一投胎所擁有的,超過別人一生所有積累;又如,智商是硬件,有的人天生就聰慧一些,這也是無法改變之事;還有的人在時運之下,恰好就能擁有最好的平臺,這也是硬件,屬於天意層面。

因此,華人世界裡歷代的有志者,基於硬件無法短期內輕易改變的客觀性,總是從軟件“學會做人”入手,以圖改善自身境況。

而在“做人”方面的“朋友圈第一聖”,當屬曾國藩了。

曾國藩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出身於湖南省湘鄉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為滿清中興第一大臣。

他的如此成就,在於其深諳做人之道。

會做人的第一條,是以勤補拙。

自身天賦可以不夠高,但篤信勤能補拙,通過勤奮堅韌,提升自身才能。

曾國藩不算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無論同時代還是後世人評論,應該是“中人之資”。比較同時代名人: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梁啟超更是11歲即中秀才。曾國藩從16歲開始參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

但曾國藩勝在不取巧,願下笨功夫:不讀懂上一句,絕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絕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任務,絕不睡覺。

正是憑藉這種不取巧、步步為營的做人做事態度,曾國藩得以戰勝太平軍。所以曾國藩說:“拙看似慢,實則最快。”

曾國藩做人的第二條,是不吃獨食,廣結人脈。

曾國藩早期在抵抗太平軍時,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有功的部下大力獎賞,並針對不同的需求,採用“武人給錢,文人給名”的策略。曾國藩的湘軍餉銀比綠營高得多,士兵所得,除自用外還可贍養家室。將官餉銀不僅更高,還可“沾潤公費”。他還明確制定賞銀規格,用重賞來“鼓好勝之心”。

此外,對於戰爭中的搶劫行為,他“概置不問”,採取寬容態度。湘軍攻下南京後,城中財物被搶劫一空,竟無一銀交與朝廷。曾國藩擔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以後,經常利用一切機會保薦幕僚當官。於是曾國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濟濟。

說到底,就是予人方便,自己才能方便。人性天然就是自私的,只有承認和包涵這種人性裡的自私,並將他人的自私與自己的目標捆綁為同一個方向,才能讓他人全力襄助。

曾國藩做人的第三條,是“事不做絕,留有餘地”。

湘軍打下南京後,不少將領暗勸曾國藩自立為王,推翻滿清。曾國藩明確拒絕。究其根本,還是“事不做絕,留有餘地”的思路。

杜月笙與曾國藩,生活的時代不同、從事的領域不同,本來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的,可是,卻在今日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朋友圈做人第二聖”。這個走黑道的“上海黑幫教父”,和走白道從政位極人臣的曾國藩,在做人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淺談馬雲、李嘉誠、柳傳志、杜月笙、曾國藩的創業異同

杜月笙智商極高,本無須“勤能補拙”,但他個人起點太低,出身過於卑賤,因此,他對每一個機會,都特別珍惜,做每一行,都特別勤奮。

早在當水果攤小夥計時,一般人賣水果,都是得過且過,而杜月笙卻把削水果的技藝,每日勤奮練習,以至於削出的水果堪稱全街第一。成為青幫老大黃金榮的跟班之後,更是事事上心,拎皮包、倒茶水、點香菸、遞毛巾,事無鉅細,親力親為,從無紕漏。杜月笙暗暗觀察並記住從黃金榮及其手下的生活習慣和脾氣秉性,並作為他應對接觸的準則。打雜的幾年,也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只要努力,只要用心,用勤奮和汗水去耕耘,你就會脫穎而出。這背後的道理是,你的一切勤奮努力和積累,會慢慢讓你變得和別人不一樣,最終完成脫胎換骨,那種超越眾人的極其勤奮的做人態度,是很容易被人看出來和感覺到的,於是更容易被寄予厚望、賦予重任。

至於不吃獨食、廣結善緣,更是杜月笙的行事風格。杜月笙在黑道中混,很明白人性的本質,沒有讀書人那麼虛偽、矯情、迂腐、想當然,他深通人性和世間的道理,表現出“極講義氣”,或者更深入地說,是很懂人情世故,四方救援毫不吝嗇。甚至在黃金榮猶豫是否開放大世界給躲避日本人進攻的災民時,對黃老闆說:如果不開放,那麼你就會遺臭萬年。一下點醒夢中人,讓黃金榮這麼一生極度貪財的黑幫老大,把老窩給災民開放,而且還長期免費提供食物。在朋友的銀行出現打問題的時候,杜月笙二話不說,就讓手下徒子徒孫和自己黑幫生意來的錢,全部都存入該銀行,使其度過難關!日本侵華時,國民政府號召愛過企業家將船隻沉沒在長江裡,擋住長江航道,延緩日本軍艦順著長江進入內地的圖謀。多數企業家都不捨得,唯有杜月笙二話不說,把好幾艘大船沉沒在江陰,擋住了長江航道。

至於“事不做絕,留有餘地”,杜月笙尤其做到了極致。杜月笙一生仗義疏財,他臨死時,所有存款財物,只有10萬美元。然而,他還有大把的別人向他借錢的借條。他在死之前,把所有借條全燒了。不讓後人去追債。

杜月笙常言:“要想當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正是因為杜月笙的仗義疏財,顧嘉棠、高鑫寶等人才死心塌地地跟著杜月笙打天下。而杜月笙最終被稱為“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從一個孤兒出身的浦東鄉下小混混,成為產業橫跨娛樂業、金融業和工商業,被譽為“上海教父”的民國最大黑幫頭目,將黑道做到了極致。

再看看“做人”方面的“朋友圈第三聖”馬雲。

馬雲的智商天賦,應該也是極高的,至少和杜月笙不相上下。

關於勤奮努力,馬雲是不在話下的,一個平民出身的英語教師,辭職創業,想要不勤奮,也不可能。你的起點決定了你必須勤奮,因為在最初,你除了勤奮,再無其他。

在不吃獨食利益共享方面,馬雲自然也是深諳其理的。不同於丁磊在網易的股份佔比,也不同於劉強東在京東的股份佔比,亦不同於王健林在萬達的股權佔比,馬雲雖然是創始人,但只佔阿里巴巴的極小的一部分股權。雖然,這也有歷史原因,但其實和馬雲懂得讓利給他人,以換來更堅實的合作,有重要的關係。

至於“事不做絕,留有餘地”,馬雲在對支付寶的處理上,就是很典型的作法。承諾支付寶隨時可以上交國家,給自己留下了後路。在十年前,淘寶本可以將京東扼殺,但馬雲的留有餘地的想法,使他相信任何公司獨霸電商領域,都是可能給自己種下禍根的,於是,他容忍甚至主動為京東的成長創造了條件

相比之下,李嘉誠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中,獲取了天文數字的利益,但是,他完全以一個商人的逐利角度,一旦發現有更穩妥的投資目標,就毫不猶豫地從中國大陸撤資。儘管,從其個人行為上講,並無有悖於商業精神之處,但是,其中所流露出的機心,過於在意私利。

作為商人,追求私利、追求自己家族的資產保值增值,這本沒什麼錯。然而,作為曾經被視為神一樣的華人翹楚,不與自己的國家民族共擔風險,終究是一種失格。缺乏真正的"大家風範”。你即便不以全部身家與民族共進退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人皆有私心,但你李嘉誠實業已經如此之大,財富已經幾代人吃不完,那麼你多多少少也承擔一部分的責任,不把所有的資產全部撤出,哪怕留出10分之1的資產作為對生你養你的民族的擔當,也會讓人高看一些。而此時此刻,我只看到一個精明的徹頭徹尾的商人李嘉誠,他終究在滾滾紅塵中淪為一個尋常價值觀的商人。

很遺憾,我沒能看到一個本有希望留名青史的李嘉誠。而這,如果深究原因,或許和我們華人沒有宗教信仰,缺乏由宗教加持的深度族群認同感有關。

至於柳傳志,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我一度視他為民族的科技英雄。但我現在知道,原來我太天真。過去一百年來,在成為民族英雄還是成為洋人的買辦的選擇題上,無數人主動或被動地面臨這道考題。大多數人都未能做出成為民族英雄的選擇。因為這個選擇意味著前面有無數艱難險阻以及陷阱。

真能看淡個人利益的人,是聖人。聖人總是太少,於是多數人會選擇如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那麼,成為買辦階層,無疑是一條捷徑。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了戰術上。當你抬頭一看,你精益求精的事情,它所在領域己經衰落,它的戰略大方向一開始就是錯的,那麼,其最終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都會遠不如預期。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在此文裡明確說一下:我並不認為柳傳志屬於買辦,我僅僅是,不再認為他是英雄。

認為一個人是不是英雄,屬於每個公民的言論自由,應該被鼓勵。如果,權商勾結到一個國家的國民連對一些企業家也不能置評了,那麼,這實在是莫大的民族悲哀。

行文至此,家人在催我吃午飯。我想最後簡單說幾句,就結束此文:利益,人人皆愛之。但若獨佔利益,只顧吃獨食,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眾叛親離,正所謂“獨利則敗”。劉邦曾問陳平:“我與項王有什麼區別?”陳平回答說:“大王粗野傲慢,項王謙遜有禮。”劉邦又問:“那你為什麼棄項王而歸我?”陳平回答:“對於有功之人,大王你不吝惜恩賜,而項王則很少封賞,士亦以此不附。”

淺談馬雲、李嘉誠、柳傳志、杜月笙、曾國藩的創業異同

古往今來,每一個成就大事的人,莫不是摸透了人性,握住了人心。這些,不可不察。

然而,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很多時候不是高處不勝寒,而是你越往上走,會發現上面總是還會有比你厲害的人。

就像做企業一樣,一家小公司希望上市新三板,上市新三板之後又希望上市納斯達克,即便是上市了,你去股票市場看看和你同樣體量的公司還有多少?比你公司大的公司又有多少?

又比如說我們賺錢,為了賺更多的錢而裝孫子,等到你手裡有錢的時候,發現還有比你之前更大的生意,於是繼續裝孫子,直到裝不下去,就像杜月笙的電影結尾裡演的:“到死了什麼也沒給子孫們留下,很沒面子啊!”

分享經濟未來市場巨大,民意所向,政策給力。大勢所趨,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分享經濟在中國已經步入黃金期!當下參與分享經濟是最好時機!如果你也想參與分享經濟請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