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上的吊橋

從永福縣城,前往百壽鎮的路,是一條依山伴水的山路。

路在河的一側,一路西行,路隨河轉,河跟路彎。

大概河是從永福的西部發源,河的名字就叫西河。

西河還是一個名字,叫永福河,這有點奇怪,其實西河並不是永福縣最大的一條河流,永福縣最大的河流叫洛清江,西河只是洛清江的一條支流。

但為何要將永福河的名譽給予西河而不是洛清江呢?據我推測,永福縣城的原址,是在西河江畔的百壽鎮,西河是永福最初的發源地,所以,西河又稱永福河。

從永福縣城到百壽鎮,足有百里之遙,一路穿行在高山峽谷地帶,像極了咱灌陽的二十五里峽,而且是放大版的二十五里峽,這個倍數的數值,是四倍之多。

山路不寬,然而車少,可以將車慢慢地開,盡情欣賞路邊的風景,而不必擔心後車的催促。

人間四月,無處不綠,右邊是山,偶爾還會見到幾個村莊,安插在山坡的綠樹梯田之間。

路左邊是河,河水清得發藍,在山谷間緩緩流淌,河岸一般長有綠樹,一排排,一長條,像一隊隊的衛兵,護衛著公路的安全。而西河像一個頑皮的小姑娘,時而緊挨著路,時而又遠遠地離開,若離若即,讓人難以捉摸。

河的對岸,多數是延綿的群山,群山之間,偶爾還會有幾個村莊。

公路在這邊,西河在中間,村莊在那邊,如何能達到對岸呢?.

溝通兩岸的,只能是橋了。

如果對岸是人口多的鄉鎮,可能會架起寬敞的混凝土大橋,大橋的造價,當然不會便宜。

但是,對岸是人口少的小村屯呢?造大橋顯然是花不來,也當地百姓無力負擔造橋的費用。

但人們又不能不過河,西河兩岸的人們,想出的辦法是架吊橋。

從縣城到百壽,一路過來,吊橋的數量眾多,數量我沒有細數,估計足有十多座之多。

相對於大橋,吊橋的造價,顯然是便宜多了。

西河上的吊橋

但畢竟是造橋,也算大事一件,還需集全村之力,獻計獻策,多方籌集資金,以竟全功。

這座吊橋的橋頭,立著三塊石碑,內容我沒有細看,大致雋刻有造橋的事由和捐資人員名單,以萬古流芳。

西河上的吊橋

吊橋的上游,新修了一座混凝土橋。

混凝土橋通了之後,估計很少人會走吊橋了。

西河上的吊橋

混凝土橋的橋面不高,估計漲大水的時候,水會漫過橋面,大橋設計時已考慮了這點,兩邊的攔擋,是用水管制成,這樣的設計阻水小。

西河上的吊橋

人走吊橋之上,有點晃晃悠悠,第一次走的人,還真有點擔心會晃下橋去。

西河上的吊橋

當地人走貫了,就習以為常了。我問旁邊的一個當地人,他們還會開摩托車過橋。我沒問他能否過小車,怕被人翻白眼。即使橋面的寬度能過小車,但鋼筋和木板能否承受小車的重量,是個疑問,人的生命,可不是拿來開玩笑的。

西河上的吊橋

站在吊橋之上,穩住身子,拍一張橋面。

西河上的吊橋

向下遊拍一張。

西河之上,還有很多座的吊橋,我只選了其中的一座來拍照,其它的吊橋的內容和形式,大致相差不大,窺一斑可知全豹,看一橋可悉全橋,也算長了點見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