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篇之打造武術之鄉品牌

時間:2018-08-03 06:51來源: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

衡水日報新聞熱線:0318-2073456 衡水晚報新聞熱線:0318-2065067、2061234

梅花拳是在深州影響廣泛的另一特色拳種。“沱南俠”韓其昌在家鄉深州北溪村一帶練習梅花樁拳,學成後進京授徒,成為北京“三俠客”之一。



深州篇之打造武術之鄉品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張玉林(右)在指導學生習練形意拳。 高佔峰 攝


深州篇之打造武術之鄉品牌深州市梅花拳大師、第十七代梅花拳傳承人尹春購帶領大家習練梅花拳。 高佔峰 攝


深州篇之打造武術之鄉品牌形意拳祖師李老能紀念碑揭碑儀式。 高佔峰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武術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總體氛圍中孕育、產生和發展,它深刻凝聚著中國哲學的智慧美學的意境、藝術學的神韻。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動下,近些年來,深州市立足形意拳發源地、全國武術之鄉的優勢,大力傳承傳統武術文化,傾力打造全國武術之鄉品牌,推動形意拳、梅花拳等傳統武術不斷髮揚光大,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深州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西北部,總面積1252平方公里,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7個鄉鎮,465個行政村,人口57萬,耕地140萬畝,是形意拳的發源地,全國武術之鄉。深州歷史悠久,漢初設縣,隋初置州。1994年6月撤縣建市。作為近代有名的“武術之鄉”,深州本地拳種很多,不下二十種。其中,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自祖師李老能創立以來,不斷髮揚光大,影響全國。形意拳第五代傳人張玉林曾多次被邀請出國參加中華傳統武術交流活動,把中國“俠義文化”傳播到國外。梅花拳是在深州影響廣泛的另一特色拳種。“沱南俠”韓其昌在家鄉深州北溪村一帶練習梅花樁拳,學成後進京授徒,成為北京“三俠客”之一。至今,當地習練梅花拳之風仍然甚盛。八卦掌大師程廷華、程殿華兄弟二人也是深州人,程廷華技藝高深,經常代師傳藝,人稱“眼鏡程”。

一、文化沿革

深州市是全國武術之鄉、形意拳發源地,自古習武之風甚盛,名人輩出。清朝末年,深州市竇王莊村人李老能在所學山西祁縣戴氏心意拳的基礎上創立形意拳。李老能姓李名“能”,字“能然”,自號飛羽,由於武藝高強,晚年人送尊號“神拳李老能”。

深州形意拳基本屬於象形拳,按天地萬物化生之理而編,內通臟腑經絡、奇經八脈,是傳統東方哲學思想和醫學、導引術及技擊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具有理論技法完備、個性鮮明的特點。形意拳以三體勢為基本樁步,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動物的捕食及自衛動作而成,即所謂“象形而取意”,如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鷹、熊等等。以五行拳為基本訓練,以十二形拳為應用,有進退連環、安身炮、雜式捶等套路和刀、槍、劍、棍等器械,還有內功、散手等功法、技法。形意拳以動作樸實、勁力精巧、體用兼備、內涵豐富等特點而深受人們喜愛,形成了技道並重、內外兼修、流派繁多、卓立於武術界的獨特風貌。

清朝中後期,針對當時西方列強的入侵和鴉片對人民的毒害,李老能提出“武術救國,強國強種”的主張。他打破武林保守的陋習,廣收門徒,傳播形意拳,在此後的百餘年間,深州大地上前赴後繼湧現出許多聞名全國的形意拳大師。十九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深州形意拳在河北和山西傳播的時期。深州境內,形意拳大師李太和、“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雲深,“聖手秀士”劉奇蘭,“北俠”、“單刀李”李存義,意拳宗師王薌齋,一顆顆閃亮的明星照耀武林,光彩四射。

清末民初,在深州形意拳傳人李存義、王薌齋、孫祿堂等著名武術家的帶動下,拳師們紛紛從農村走向京、津、濟、滬、寧這些全國性或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傳播武術、弘揚民族文化;或擊敗外國大力士,洗刷“東亞病夫”的恥辱;或在軍隊中擔任武術教官。他們的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影響,深州形意拳隨之名聞天下。在他們的影響下形成了“中國形意拳群體”,參與人員之廣、影響範圍之大、時間之久遠,湧現的名人之多,堪稱奇蹟,深州被尊為“武術第一鄉”。至今,深州仍是國內外武術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經常有人來訪拳。

二、保護傳承

從1982年開始,深縣人民政府將農曆正月初十定為“深縣武術節”。在1995年、1997年深州市成功舉辦了兩屆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吸引了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名形意拳愛好者前來以武會友、切磋技藝。1995年以來,深州形意拳代表人物張玉林應邀赴英國、加拿大、俄羅斯、阿塞拜疆、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文化交流。特別是深州舉辦了“首屆國際形意拳交流大會”之後,習練形意拳在深州蔚然成風,掀起了全民武術健身熱潮。1996年,深州市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近年來,通過舉辦形意拳交流研討會等形式,有力地擴大了形意拳在國內和國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截至目前,深州市擁有近10家武館校、120多名武術教師、560多名拳師。

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深州形意拳這一寶貴的傳統歷史文化,深州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2008年6月,國務院公佈、文化部頒佈形意拳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幾年來,深州形意拳術家們多次參加香港、澳門等地舉辦的武術搏擊賽,並擔任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武林大會裁判,在國內外有力地宣傳推介了深州形意拳。

三、發揚光大

代表人物傳承有力。形意拳第五代傳承人張玉林自幼習練形意拳,14歲拜師學藝,勤學苦修數十年,始終致力於形意拳推廣與發展,最終成為深州形意巨擘和國際拳術大師,先後擔任中央電視臺武林大會專家評委等職務。多年來,張玉林堅持義務授拳,推動形意拳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弘揚形意,強身健體,門徒學子,遍及海內外。2012年12月,張玉林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6月25日晚10時,CCTV4《天涯共此時》欄目——《功夫中國之形意拳》首播,張玉林應邀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建華、臺灣體育大學研究員鄭博應等一起做客央視,對形意拳起源、技擊特點和養生健身功效等做了詳盡介紹,並深入探討了形意拳在兩岸的傳承與推廣,進一步弘揚了形意文化,推動了形意拳的發展與傳承。

標誌建築實現突破。2011年夏,為傳承武林薪火、弘揚形意文化,經過緊張施工,投資15萬元的形意拳祖師李老能紀念碑在深州建成。該碑採用漢白玉材質,碑高5.88米、寬1.82米、厚0.59米,設有5級臺階,碑身背面為《李老能祖師紀念碑記》,洋洋灑灑千餘字詳細記載了李老能的個人生平、學藝過程、歷史地位、武術貢獻等。在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深州市武術協會、深州形意拳協會於2011年開始牽頭籌建形意拳文化園,旨在更好地“傳承傳統武術、弘揚形意文化”。歷時4年,深州市形意拳文化園一期工程完工,累計投資130多萬元,佔地8000多平方米。文化園,正對大門的是一塊刻有“形意聖地”的巨石,東北部建有形意拳祖師李老能紀念碑,祖師之子李太和以及弟子劉奇蘭、郭雲深等形意拳先師紀念碑在下手位置依次排開,文化園東、西兩側立有龍、虎、猴、馬等形意拳“十二形”石碑,碑刻栩栩如生,展示出形意拳“人之形為物之形,物之意以人之意悟之”的立法之本。幾年來,衡水市委宣傳部、寧夏固原市委宣傳部有關人員及各地形意拳師、愛好者多次進行實地參觀、調研拜謁。

交流研討成效突出。2013年以來,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州市連續舉辦七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交流研討會”,每屆都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數百名形意拳拳師、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形意拳愛好者,共商形意拳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發展、推廣問題。活動中,他們還拜謁形意拳祖師李老能紀念碑,參觀形意拳文化園,相互切磋技藝,交流研討心得。2017年11月24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與深州形意拳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形意拳高峰論壇”在衡水學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術專家、學者,形意拳愛好者,衡水市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戳腳翻手拳、張氏功力拳等武術傳承者和愛好者,與衡水學院體育學院師生代表總計300餘人參加了此次論壇,推動了形意拳的挖掘、整理、傳承、發展。

武術“六進”成果豐碩。近年來,深州市深入開展“武術六進”活動,帶來了校園武術、社區武術、鄉村武術、企業武術、機關武術、軍營武術等的創新,促進了形意拳等武術拳種的傳承健康有序開展。目前,深州市在263所中小學校設有武術課,通過中華武術精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慾、創新欲,成效明顯。2016年12月,由衡水市教育局、體育局和深州市政府主辦,深州市教育體育局承辦的2016“體彩杯”衡水市中小學生暨武術之鄉武術大賽在深州中學舉辦,來自衡水市各縣市區的中小學生武術代表隊共計700餘人參加比賽。比賽分設梅花拳展示、太極拳展示、形意拳展示、深州武術隊展示、深州傳統器械展示、傳統拳術比賽、自選及規定拳術比賽、短器械比賽、長器械比賽、武術對練比賽、集體基本功比賽、集體太極拳比賽等十幾個項目,分中、小學組,男子組、女子組等多個組,經過激烈角逐,現場評出單項、組別名次。此次比賽進一步普及了中華武術、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推動了全民健身。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形意拳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深州市攝製完成宣傳片《武林瑰寶—形意拳》。深州市農民張軸歷時數年,走訪400多個村莊,深入挖掘流傳在民間的武林故事,主筆撰寫出版了40餘萬字、章回體深州民間英雄史詩——《深州武林故事》,演繹了自明朝至今80餘位武術名家的英雄傳奇,275個武林故事為讀者勾勒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武術名家傳奇畫卷。全書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武術文化內涵、武術精髓展現給讀者。

梅花拳古稱梅拳,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傳統拳種之一,據傳已有3000多年曆史。由於過去練功技擊在樁上,梅花拳也叫梅花樁,是干支五勢梅花樁的簡稱,屬崑崙派。梅花拳沒有固定的招式,其基本套路為“樁步五勢”,練習時需靜立站樁,之外就是“行步”。梅花拳理講究“拳無拳、藝無藝、無藝之中有真藝”。該拳集佛、道、儒三教思想於一身,融文、武、醫學於一爐,文武雙修,具有極高的技擊與養生價值。

十九世紀末,梅花拳傳入深州,自此以深州市北溪村為中心,梅花拳逐漸發揚光大。梅花樁名家、“沱南俠”韓其昌等武術大師名震一時。韓其昌為深州市北溪村鄉院頭村人,自幼愛習武術,曾拜北京、天津的多名高師習武。1913年,拜武強縣的梅花拳第十五代傳人尹墨池為師,專攻梅花拳。經過苦練,韓其昌全部熟悉領悟梅花拳的真諦,多次在深州一帶打擂,無人能敵。他拳藝超眾,品行端直,嫉惡揚正,是非分明,為人慷慨,經常救人急難,照顧鄉里,人稱“沱南俠”,意為滹沱河南部行俠仗義的武術大家。1929年,在民國政府舉辦的第一屆武術擂臺賽上獲得銀樽獎,他的名字及梅花樁拳也因此享譽全國。90歲時,韓其昌擔任北京市梅花拳研究會會長,為有載以來梅花拳第十六代傳人。

韓其昌之子韓建中子承父業,一生從事傳統武術的習練、教授和傳播,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三級警督。韓建中親手栽培的數百名搏擊高手,一直擔任中央首長的保衛工作。現退而不休,仍擔任北京市梅花拳研究會會長、中央電視臺《武林大會》總裁判長等職務,在多項體育節目中擔當策劃、主持、評議、裁判、特邀專家,為我國的武術傳播事業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07年,深州市梅花拳大師、第十七代梅花拳傳承人尹春購等武術大師成立了深州市梅花拳研究會,組織成立了梅花拳文化大院,定期組織全國性比賽活動,推進梅花拳進校園,促進了梅花拳的傳承與發展。2009年6月,“深州梅花拳”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州市還創建了深州梅花拳碑林文化園。該文化園於2016年3月籌建,2017年3月竣工,佔地1300多平方米,內置梅花拳歷代先師紀念碑及演練場。為保護傳統文化,弘揚梅花精神,2017年4月,深州市舉行梅花拳交流大會暨碑林文化園揭碑儀式。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梅花拳師及愛好者共計300餘人齊聚深州,拜謁梅花拳先師,切磋交流技藝,推動梅花拳保護、傳承與發展。

目前,深州市按照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正在規劃打造形意拳旅遊文化綜合體,努力把深州打造成形意祖庭,武林聖地,大力發展傳承形意文化,向全國乃至世界推介宣傳深州!沐浴著十九大的春風,形意之源,武術之鄉——深州市的武術文化傳承之路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引領形意拳、梅花拳等武術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深州與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交流的橋樑和紐帶。

(責任編輯:water) 聲明:
·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衡水新聞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本網刊登的服務信息、聯繫電話等,均為公益性質,請您在參考使用時須謹慎,如有問題請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並通知本網刪除此信息。
·電話:0318-2065027 衡水新聞網 傳真:0318-2023128 郵箱:[email protected]
·稿件處理時間:9:00—1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