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竹園 打造“紅色村莊旅遊”

駐馬店網訊焦竹園位於泌陽縣銅山鄉,桐柏山餘脈群山環抱。這裡曾是中共鄂豫邊省委機關所在地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駐地,以此為中心的鄂豫邊革命遊擊根據地為南方八省15塊紅色遊擊根據地之一,為新四軍輸送了大批的軍政幹部,新四軍四師、五師以他們為骨幹組建起來,成為抗日的重要力量,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重要地位。2000年,該地舊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連續幾年,隨著上級對紅色革命老區的關注,扶持力度明顯加大,其中鄂豫邊省委舊址得到修建,在村室、村貌等得到明顯改善的同時,智慧、善良的村民不斷傳承“紅色”文化,也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生活。

修建一新的學校、高標準的村室、村衛生室、文化大院裡笑聲朗朗,走在焦竹園村裡乾淨寬闊的水泥路上,給人的感覺這裡已不僅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更是一個走在前沿的新型農村社區。

群山環抱中,氣勢恢宏的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南側,是一排排乳白色的二層小樓,按照規劃編制,這裡是佔地621畝的焦竹園新型農村社區,全部建成後,社區可容納1299戶,聚集人口5500人。

乳白色的二層樓群中,唯一著彩裝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五彩的繪畫,正在做遊戲的孩子們,不難看出,這是村幼兒園。

高標準建設的村室、村衛生室,都讓社區變得更加成熟。

彎曲蔓延的大沙河從焦竹園村西側緩緩流過,與社區隔河而望,是2011年建成的葡萄基地,2012年產葡萄110噸,銷售收入400餘萬元,周邊村民看到種植葡萄一年多有那麼好的效益,紛紛想加入合作社,後經村委和合作社協商,農戶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農戶參與分紅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從村幹部示範種植帶動,到成立焦竹園農林專業合作社,基地種植葡萄面積已發展到500畝。

以葡萄採摘為主打,以焦竹園葡萄節為平臺,焦竹園葡萄基地在我市叫響品牌後,在該村,200餘畝的棚架梨,100餘畝突尼斯軟子石榴等以觀光農業為主的一個個品牌都與“革命聖地焦竹園”這塊閃耀的“名片”共生共榮。

餘麗是焦竹園村一名普通村民, 依託交通便利、種植、養殖業發達的優勢,她開辦了山羊“保養”場,通過自己組織貨源、代為保養等服務,每年從內蒙古、青海、山西等地運至廣州市場的至少有10萬頭山羊在這裡做短暫的休整。採訪中,村幹部崔正存介紹,村裡共有兩個這樣的山羊“保養”場,僅取羊絨一道工序,可解決近百名婦女就業。

“村裡有可存欄400頭夏南牛的養殖基地,2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20多個,咱就挨著金溝水庫,水產品養殖業也在發展。”說起村裡的養殖業,崔正存一臉的自豪。

有了夏南牛養殖基地,地裡的秸稈也變成了寶貝,一個個規模養豬場,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如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依託革命聖地打造“紅色村莊旅遊”。

今天,悄悄富起的焦竹園已有了更高的發展目標,建設美麗鄉村。

以省級生態村的創建活動為載體,結合村實際,確定了立體種養業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生態建設模式,具體規劃了生活區、商業區、工業區、養殖區、娛樂活動區等功能完善的小區。

按照村委制定的生態農業管理規程,村民實行人畜糞便綜合利用,做到豬進圈、牛進欄。禽畜糞便、生活垃圾和農作物秸稈,經有機處理,轉化為有機肥。在進行新村道路硬化、建設公共設施、清理衛生死角、撤除路邊刺樹雜草等活動中,村民集資60多萬元,義務獻工達1800個工時,做到全民動員、全民動手,以實際行動創建生態家園。

結合焦竹園的現狀地形、地貌等特點,確定總體用地佈局形態以居住社區為著力點,在空間上做到旅遊、農業、居住、休閒、生態“五區”分離。

在產業規劃方面,以旅遊開發、特色種植和養殖為依託,開發具有紅色旅遊特色的餐飲、旅館及土特產加工銷售。

通過村支部書記張崢的介紹,焦竹園村已繪就了新的藍圖,立足焦竹園村的資源優勢,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在把焦竹園革命聖地打造成為豫南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示範基地的同時,成為一張紅色文化旅遊名片,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打造焦竹園“紅色村莊旅遊”,從而更好地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推動城鄉一體發展,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