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合法杀人,究竟是“疑罪从无”还是“种族歧视”?

美国的法律为何又一次袒护了杀人犯?

被杀害者真的是无辜或是充满正义吗?

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名叫Markeis McGlockton的黑人与女友一起去商店购物,Markeis下车后先进了商店,由女友负责停车,由于当时商店停车场没有空车位,女友就将车停到了残疾人士停车专位上。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Markeis的女友

要知道,在美国即使是残疾人车位没有被占用,也是不可以停的。这和地铁上老弱病残孕座位永远不可以被正常人坐一个道理,但Marksis的女友却没有注意到。

这个举动引起了店里一个顾客(Michael Drejka)的不满,并和Markeis的女友发生激烈的争吵,另一位进店的顾客急忙告诉经理外面有人因为抢车位发生了争吵,Markeis这才知道自己女友卷入其中。

Markeis出于保护女友的想法,将那名顾客推倒在地。激动的顾客掏出手枪,一枪就射到了Markeis的胸口,送医后不幸身亡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Maekeis被射杀

命案发生后,当地警局根据佛罗里达州“就地防卫法”认为杀人者当时确实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属于正当防卫,不应受到逮捕。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当地黑人的抗议。

但是警长表示,如果当时Markeis没有将顾客推倒,也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正因为Markeis的这个举动,给自己送上了“催命符”。但是,其女友表示,他仅仅是为了防卫而已。目睹这个事件的还有他们不满5岁的儿子,亲眼看见他的父亲被杀。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是“就地防卫法”不是“就地正法”

在美国“合法杀人”的法律排名第一的当属这个“就地防卫法”,翻译成英语就是stay on your ground,而佛州是最早颁布此项法案的州。

这条法律具体是在讲,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着的时候,没有做任何犯法的事情,突然受到了生命威胁,他该怎么办?这个法律言明,他本人可以进行任何程度上的武力回击。也就是说,杀人了都可能不犯法。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这项法案引起最大轰动的就是2012年的“齐默曼事件”。

当时佛罗里达州一个社区内,一个17岁黑人男孩马丁刚买完一瓶冰红茶准备去他父亲家,进入小区之后,被当时的治安人员齐默曼盯上,齐默曼自认他行踪可疑,并报告了上去。

不久后,马丁和齐默曼发生了口角,齐默曼处于自卫,开枪射杀了年仅17岁的黑人男孩。马丁随后被拘捕,控告二级谋杀,法官认为当时齐默曼确实遭到了攻击,而且没有吸毒和酗酒,神志清醒,最终由于多方证据不足,连过失杀人都不能被控告,齐默曼被当庭释放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齐默曼

“就地防卫法”不是在袒护任何一方!

“齐默曼”事件和这次“停车位”事件一样都激起了“种族歧视”者和少数族裔的仇恨情绪,引起佛罗里达州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但是,我们仔细一想,难道“齐默曼”和那个被推倒的白人就不是受害者了吗?难道一定要对伤害过少数族裔的人都进行判决才是“政治正确”吗?

就像是“齐默曼事件”后被告律师所说的一样,其实“齐默曼”本人的母亲是西班牙人,讲道理他本人虽然是白种人,但也是少数族裔。律师在最终走出法庭的时候面对记者说:“你们这些媒体,把乔治绑在手术台上,没有麻醉,在他身上疯狂地解剖,然后把他变成一个怪物。”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最公正平等的判断应该是对案件本身,而非把矛盾都集中在了“黑人”这个问题上。

当然,美国一贯对“黑人”问题非常敏感,在美国的课堂上,如果一个教授疑似对学生有种族歧视的言论,控诉一旦成立,对这个教授最严重的惩罚,可能是终身不得教书。

有人会问:难道所有的判决都要考虑“少数族裔”的感受,而不考虑是非吗?美国的法律永远不会这样做!因为……

“程序正义”

2004年,美国一名法学教授(Brian Kalt)提出在“黄石公园”某处犯罪,在理论上可能真的不会受罚。这是怎么回事?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首先我们要知道美国法律的一些基本情况,假设有人在黄石公园某地成为“失足青年”,那么审判的人是来自这个州,同时也来自这个辖区的陪审团。

这个陪审团是由多人随机组成,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背景。当然,如果被告看不上其中的某个人,认为他心存偏见,那么被告也可以要求换人。

话说回来,在黄石公园的这个区域,属于交叉地带,同时存在三个州,但是只有一个法律管辖区,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法院啊!!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黄石公园地图

被告可以要求法院,找到犯罪发生地的州和管辖区的陪审团,然鹅,并不会找到人……因为根本没有同时跨越三个州的陪审团存在啊!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美国黄石公园

于是,法院的审判就停滞了......但这也是在理论上来说的!

一个叫Michael Belderrain的男人曾在黄石公园非法枪击一头麋鹿,政府想要在蒙大拿州审判他。但他辩称,将他送往犯罪发生地以外的地方进行审判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法官驳回了他的辩词,称这只是的“无伤大雅的错误”。

美国宪法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

“疑罪从无”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豆瓣TOP100的一个电影《十二怒汉》,一生必看电影之一,可以说是美国宪法精神的写照了。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电影《十二怒汉》海报

这个电影在说一个来自贫民窟的未成年儿童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证人言之凿凿,所有的证据都对男孩非常不利,法庭根据程序组织了一个12人的陪审团,这个陪审团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职业,有商人、修钟表的、银行家和职员。如果判决成立,这个男孩会被立刻执行死刑。

但如果这12票中有一票反对,罪名就不能成立。当时所有人都很急躁,认为这个案子没有必要被判决,应该赶紧投票,大家好回去忙自己的事情。要么投弃权,要么投有罪,只有这两个选项。

黑人因争端被杀,美国种族歧视,是否会再被推向舆论风波

但只有8号陪审员提出了质疑,投了反对票。最后由于八号“无罪”的申辩,不断有人加入到无罪的阵营,在长时间的相互博弈之后,原本不在意这个案子的很多人,都开始认真的思考,最后……

所有陪审团成员认为,男孩无罪!

说到这里,再回头看看这次的“停车”事件,受害者家属无论如何哭诉,Markeis也无法复生,也许那个开枪的人也没有想到会是致命一击。我们只能依靠“程序的正义”努力还原案件的经过,给双方带了最为公平的审判。

而那些利用对受害者的同情心和网络舆论,混淆真相的人,恐怕才是真正的“恶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