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宋朝把十国中仅存的六国,至此已灭亡了四个,还有北汉和吴越两国,赵匡胤来不及消灭他们就死了。由继位的赵光义继续完成统一大业。当初“围炉定计取天下”是在赵普家中进行的。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赵普是幽州蓟人(今北京市西南),因避乱迁至洛阳,早年就与闯荡江湖的赵匡胤相识。当赵匡胤跟着柴荣南征北战时,打下了滁州(今安徽滁县),后周丞相范质推荐赵普到滁州当了赵匡胤属下的谋士,老相识见面,自然十分相得。从此,赵匡胤领兵作战,赵普帮他整理内务,安抚百姓,配合得很为默契。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后来扬州受围,柴荣命赵匡胤迅速驰授。偏在这时,赵父病危,赵匡胤要忠孝两全,很是为难,赵普晓以大义:“国事艰难,应以大局为重,明公应心作战,令尊由不才代为照顾,我虽为明公属下,但也姓赵,五百年前同一家,可为明公尽人子之责。”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这样,赵匡胤尽忠,赵普尽孝。杨州之围很快解除。赵父也寿终正寝。为此,赵匡胤很感激赵普,把他视作亲信。随着赵匡胤官越做越大,赵普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要,但他始终没有一个正式官名。陈桥兵变,赵普与赵光义是主谋。“围炉定计取天下”,赵普又是主要策划者。赵匡胤建宋后,后周旧臣一律官任原职,但第二年就把范质等相位免了,由赵普接替相位。赵普对赵匡胤忠心不二。他觉得哪个贤才该推荐,哪个庸才该罢免,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疏。赵匡胤嫌他太烦,有次竟把他的奏折撕了。赵普很耐心,把撕碎的奏折粘拼好,再呈上去,有时赵匡胤拂袖退至后宫,他就会在后宫门口长候,一直要等到赵匡胤回心转意照他的建议办事,他才罢休。

赵匡胤也觉得赵普忠心可嘉,但认为他是小吏出身,读书不多,难以胜任丞相之职,所以劝他多读点书。赵普就在空闲时,闭门读书。他读的书只是一本孔子教育学生的言论,读得很慢,但一定要弄通了才罢休,所以只读了半部。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而来。事实上单靠半部论语,何以能治天下?赵普靠的是他的机灵和圆滑,靠的是他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对皇帝的忠心。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他对赵匡胤的忠心,有时表现得太过分,反而弄巧成拙。有一次,赵匡胤想把建隆的年号改为“建德”。赵普立即为此捧场:“这个年号好,历史上从来没有使用过。”后来赵匡胤看妃子花蕊夫人理青丝时,使用的铜镜上有“建德年造”的字样,说明这个年号以前曾经使用过。此时,他也不过多责怪赵普,但认为他肚子里墨水确实不多,而赵普却为此不安了好一阵子。赵普的圆滑有时也显得太圆太滑。他身为丞相,造一座像样的丞相府也是理所应当,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亭榭楼阁,香料涂墙,金碧辉煌。但他偏要在诺大的一个住宅的正中,按上了一个柴门,以示“清高”。赵匡胤是经常出人赵普之家的,看了这副模样,打趣说:“这个老子到底不纯啊!”那时候道家是自命清高的,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聃。赵匡胤认为赵普并非像道家那样做的清高,所以“不纯”。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赵普的机灵有时也失了灵。他位高权重,许多大臣和属国都要巴结他。有一次,吴越王钱佩派人给他送来十坛“海味”请他“尝鲜”,正在这时,赵匡胤又登门来了,赵普显得十分尴尬和紧张。接说凭他的“机灵”完全可以将事情掩盖过去,但他只想到吃些海味算不了什么大事。谁知赵匡胤听说海味顿时产生了兴趣,说:“吴越的海味是出了名的,快把罐子打开,看看是什么海鲜?”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坛子当众打开了,里面的“海味”竟是块块金子。赵普惊恐万状,连忙解释:“陛下,这事我全然不知,礼品刚刚到,坛子是密封的,也是才打开的。”这种尴尬事情越解释越糟糕。这时赵普完全失去了平时的机灵劲,只求赵匡胤原谅他“不知情”。赵匡胤板着面孔似笑非笑地说:“你是丞相,人家知道你有权有势,当然会想着给你送礼啰!”如果是臣子和百姓送礼,这就罢了,可这吴越名为属国,实为敌国,收受敌国之礼,让赵普有一百只嘴巴也难以说清啊,不过,赵匡胤还是实事求是,把主动“受贿”和“不知情”受贿区别对待,但由此他与赵普保持了距离,疏远起来了。

赵普帮助宋太祖夺得天下,功劳无数,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再说赵普造相府时曾私运过木材。这是犯法的事,不过没有人告发,他的门下趁机干起了贩卖木材的勾当,违反了禁令,扰乱了市场。赵匡胤知道了大怒,要治赵普的罪,幸亏众官求情,赵匡胤看在赵普过去有功劳的份上,只是罢免了他的丞相职务,让他回老家去了。赵普携着老妻,当然也没忘带了那部《论语》,骑着小毛驴垂头丧气向老家行去。他依恋不舍地望着汴京城头,心想着:我总有一天还要回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