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最近的熱點公司莫過於拼多多——新聞多多,話題也多多。它上市後,很多人都很疑惑,這樣一個看上類似團購模式的小程序,怎麼就這麼容易超過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和值得買等等這些號稱業界良心價的APP?在號稱價格不敏感只關注服務消費升級的年代,怎麼拼多多就能脫穎而出?而近日“淘寶特價版”已於近日上線,可見其商業模式還是有探討的價值。

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各種懷疑拼多多的觀點也從商業模式、營銷模式乃至人生觀與價值觀,都激辯了一遍。而其實我們回到商業本質,從企業的角度來觀察之,剔除先入為主的負面心理因素,也不陷入“一朝成功遮什麼都對”的犬儒思維。

拼多多天時究竟是什麼?

很多文章都在寫,拼多多抓住微信流量的紅利,抓住消費降級的藍海,有騰訊爸爸,有牛X創始人。但是如果僅僅是靠這些因素就能成功,估計現在成功的就不止拼多多一個了。

以微信流量的紅利來說,今天上有微店,下有微商,人人都在分享,為什麼偏偏夾雜中間的拼多多能成?原因其實在於暗合了互聯網公司的成長規律,拼多多和微信的核心殺手應用基因相同。

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什麼是微信的核心殺手應用?這個有講究。微信在什麼時候才讓馬雲驚呼?是因為微信紅包的出現,微信紅包能夠短時間逆襲支付寶,其火爆源於它的四個社交基因,目標、規則、反饋系統與自願參與。四個基因詳細分解就是:目標:搶到紅包;規則:有限紅包,金額隨機(或固定),即搶即開;反饋系統:紅包對應的金額;自願參與:主動搶才能參與。這些基因在線下也是支撐很多社交遊戲的點,如麻將、鬥地主等等。而微信紅包把它放到線上,使得用戶參與門檻低、操作更簡便,所以微信紅包火得有道理。同樣,拼多多的社交遊戲邏輯也是基於這四個基因的模式而成。目標:搶到便宜的商品。規則:必須分享給好友,限定時間內湊滿拼團人數才能成功。反饋系統:拼團成功後可以“占上便宜”。自願參與:主動發起拼團或者加入拼團。這是基於與微信紅包同樣的基因邏輯,使得拼多多能快速收割微信社交流量的紅利。

消費該升級?還是降級?合適才是硬道理!

其次來思考一下消費降級的背景。很多觀點認為,拼多多是消費降級。在大多數企業戰略焦距在服務上而非價格時,拼多多攻擊了低端市場空白區域,快速搶佔而成。其實如果仔細想想也不僅是如此簡單,我們說所謂“升級”並不能直接理解為“價格上漲,品質上升,服務便利”這麼簡單。

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很多行業靠升級思維初期很火爆,但是後期往往難以為繼。原因在於,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消費模式不適用。因為中國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增長,多數人口是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對於新增網民而言,從線下到線上的消費本身就是消費升級。但這大部分人中,是沒有經歷淘寶初期發展階段的,所以即使各方未必願意承認,但是拼多多很像初期的淘寶——大量用戶的消費習慣其實是先考慮價格,再考慮質量,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因貪圖價格便宜得不到好的用戶體驗,甚至是付出了高價格卻得不到好產品。如果能讓他們得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更優質的體驗,這本身也是一種升級,而拼多多就把這個點做成了戰略。

其實,貪便宜真是人性。滿足這種人性的產品也不光中國有。在美國常見的一元店或者日本的百元店,也就是針對這種市場。全世界都有這種低價的白牌的產品,只是拼多多把它搬到網上,而且用超級強大的運營推廣,將其迅速的放大了而已。

當然除了消費升級與降級這種理論之爭,這個模式還有一些不能迴避的中國特性:低價的低品質問題、仿冒的品質問題、山寨的升級問題與未來的流量如何有效變現等等問題,都很真實而嚴峻,對於拼多多來說,也註定是不容易的歷煉。

創新的流量來源

說完拼多多天時,再來談談拼多多提高流量的手法,這也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就像之前分析的那樣拼多多用了與微信紅包同樣的基因,在9億月活的微信上傳播。不但價格上把淘寶29.9的商品賣到19.9,甚至拉5個好友9.9就能拿走,這種裂變思維的運營模式不但吸引大量成交,也成為其最好的推廣手段。從數據上看,到2018年2月,拼多多在三線,四線城市的滲透率(21.38%、35.34%)甚至超過手機淘寶 (20.31%、31.50%),這也間接說明了我們上文新增移動互聯網用戶屬性的定義是正確的。

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除了消費端,為什麼那麼多供應端的廠商會支持拼多多呢?那時因為淘寶、京東壟斷造成的。原來在淘寶屏幕一頁至少可以放20-30個商品。而在移動互聯網年代,手機屏幕上一頁只能放4-6個商品。對於普通商家來說,你的商品進不到淘寶的前三頁。基本上可以算是與爆款無緣了。但如果想進前3頁,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極高的。同時天貓店鋪的高額的成本(開店成本10-30萬不等,交易佣金1%-6%不等)扣除這些成本之後在天貓店鋪上一件29.9的商品,其實完全可以在拼多多平臺中以9.9包郵的價格出售。比如說拼多多上100抽28包的紙巾賣到了29.9包郵。憑藉著全產業鏈壓縮成本的能力,算下來造紙企業每單的利潤平均下來是9毛錢。不要小看這九毛錢的利潤,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原先面對這原材料成本漲價,員工成本提成,快遞漲價等多重壓力。而拼多多上的大量的定製化的產品,幫他們用規模優勢平抑了這些壓力。

在商品導流上,大家不知道有無注意到,拼多多刻意迴避搜索模式,且沒有購物車選項,而是依據每位顧客的偏好,用後臺算法導流商品。你可以把它看做是電商平臺中的今日頭條。因為後電商時代平臺稀缺和商品供過於求的情況。藉助了低價和社交的方式快速的導流。足夠便宜吸引買方市場,能快消足夠的量吸引了商家。這才是拼多多最成功的地方。

新物種有許多提升

當然,作為一家極速成長的IPO新貴,從業務層面來考量,拼多多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提高。例如其客戶消費能力不強。拼多多用戶2017年人均GMV(即“平臺交易額”)約在600元左右。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客單價與買家年貢獻GMV(即“平臺交易額”)差距明顯。根據阿里財報計算,阿里電商平臺買家年貢獻GMV在7000-8000元之間。

同時,拼多多要發展,就必須“去騰迅化”,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流量來源,提升客單價、用戶留存率和復購率,從單個用戶獲得更多價值,這對拼多多是否能獲得高速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長期來看,拼多多必須要完成從低價戰略向品質戰略的優化升級、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拼多多將社交與電商相結合,讓電商不再是流量黑洞,同時也讓那些真正優秀的商品,可以通過社交網絡傳播開,獲取更多的用戶,讓那些用戶口碑不好的劣質商品被淘汰。如同其流量形態一樣,這種對於商品品質的鑑別也是去中心化的形式,商戶很難去通過刪評論、買水軍的方式去影響這一評價體系,唯一能做的就是生產符合用戶需求的優質商品。

讓好的商品自己會說話,這或許才是拼多多的現在,以及未來。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一些希望來撈一把流量紅利的劣質商品經營者,與平臺之間的矛盾,在這個去中心化自循環的社區還未完全建立起來之時,平臺從規則層面對這些”害群之馬“的限制和懲罰也就顯得十分必要。

經濟動盪時代下,不管有錢沒錢,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費者的人性

除此之外,在優質好貨更容易被突出之外,拼多多未來也有機會成為中國柔性供應鏈的推動者,因為其相較於傳統的貨架電商,本身就帶有一定的C2B基因,更容易讓用戶需求反向影響商家的生產過程,甚至更往前的產品定位與設計。

總而言之,拼多多作為一箇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物種,發展迅猛,有其明顯的不足,但是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不需要急於對其下結論,對其多觀察,多給予時間,可能更加實事求是,更加符合商業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