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最近的热点公司莫过于拼多多——新闻多多,话题也多多。它上市后,很多人都很疑惑,这样一个看上类似团购模式的小程序,怎么就这么容易超过网易严选、淘宝心选和值得买等等这些号称业界良心价的APP?在号称价格不敏感只关注服务消费升级的年代,怎么拼多多就能脱颖而出?而近日“淘宝特价版”已于近日上线,可见其商业模式还是有探讨的价值。

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各种怀疑拼多多的观点也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乃至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激辩了一遍。而其实我们回到商业本质,从企业的角度来观察之,剔除先入为主的负面心理因素,也不陷入“一朝成功遮什么都对”的犬儒思维。

拼多多天时究竟是什么?

很多文章都在写,拼多多抓住微信流量的红利,抓住消费降级的蓝海,有腾讯爸爸,有牛X创始人。但是如果仅仅是靠这些因素就能成功,估计现在成功的就不止拼多多一个了。

以微信流量的红利来说,今天上有微店,下有微商,人人都在分享,为什么偏偏夹杂中间的拼多多能成?原因其实在于暗合了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规律,拼多多和微信的核心杀手应用基因相同。

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什么是微信的核心杀手应用?这个有讲究。微信在什么时候才让马云惊呼?是因为微信红包的出现,微信红包能够短时间逆袭支付宝,其火爆源于它的四个社交基因,目标、规则、反馈系统与自愿参与。四个基因详细分解就是:目标:抢到红包;规则:有限红包,金额随机(或固定),即抢即开;反馈系统:红包对应的金额;自愿参与:主动抢才能参与。这些基因在线下也是支撑很多社交游戏的点,如麻将、斗地主等等。而微信红包把它放到线上,使得用户参与门槛低、操作更简便,所以微信红包火得有道理。同样,拼多多的社交游戏逻辑也是基于这四个基因的模式而成。目标:抢到便宜的商品。规则:必须分享给好友,限定时间内凑满拼团人数才能成功。反馈系统:拼团成功后可以“占上便宜”。自愿参与:主动发起拼团或者加入拼团。这是基于与微信红包同样的基因逻辑,使得拼多多能快速收割微信社交流量的红利。

消费该升级?还是降级?合适才是硬道理!

其次来思考一下消费降级的背景。很多观点认为,拼多多是消费降级。在大多数企业战略焦距在服务上而非价格时,拼多多攻击了低端市场空白区域,快速抢占而成。其实如果仔细想想也不仅是如此简单,我们说所谓“升级”并不能直接理解为“价格上涨,品质上升,服务便利”这么简单。

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很多行业靠升级思维初期很火爆,但是后期往往难以为继。原因在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消费模式不适用。因为中国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多数人口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对于新增网民而言,从线下到线上的消费本身就是消费升级。但这大部分人中,是没有经历淘宝初期发展阶段的,所以即使各方未必愿意承认,但是拼多多很像初期的淘宝——大量用户的消费习惯其实是先考虑价格,再考虑质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因贪图价格便宜得不到好的用户体验,甚至是付出了高价格却得不到好产品。如果能让他们得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更优质的体验,这本身也是一种升级,而拼多多就把这个点做成了战略。

其实,贪便宜真是人性。满足这种人性的产品也不光中国有。在美国常见的一元店或者日本的百元店,也就是针对这种市场。全世界都有这种低价的白牌的产品,只是拼多多把它搬到网上,而且用超级强大的运营推广,将其迅速的放大了而已。

当然除了消费升级与降级这种理论之争,这个模式还有一些不能回避的中国特性:低价的低品质问题、仿冒的品质问题、山寨的升级问题与未来的流量如何有效变现等等问题,都很真实而严峻,对于拼多多来说,也注定是不容易的历炼。

创新的流量来源

说完拼多多天时,再来谈谈拼多多提高流量的手法,这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就像之前分析的那样拼多多用了与微信红包同样的基因,在9亿月活的微信上传播。不但价格上把淘宝29.9的商品卖到19.9,甚至拉5个好友9.9就能拿走,这种裂变思维的运营模式不但吸引大量成交,也成为其最好的推广手段。从数据上看,到2018年2月,拼多多在三线,四线城市的渗透率(21.38%、35.34%)甚至超过手机淘宝 (20.31%、31.50%),这也间接说明了我们上文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属性的定义是正确的。

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除了消费端,为什么那么多供应端的厂商会支持拼多多呢?那时因为淘宝、京东垄断造成的。原来在淘宝屏幕一页至少可以放20-30个商品。而在移动互联网年代,手机屏幕上一页只能放4-6个商品。对于普通商家来说,你的商品进不到淘宝的前三页。基本上可以算是与爆款无缘了。但如果想进前3页,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极高的。同时天猫店铺的高额的成本(开店成本10-30万不等,交易佣金1%-6%不等)扣除这些成本之后在天猫店铺上一件29.9的商品,其实完全可以在拼多多平台中以9.9包邮的价格出售。比如说拼多多上100抽28包的纸巾卖到了29.9包邮。凭借着全产业链压缩成本的能力,算下来造纸企业每单的利润平均下来是9毛钱。不要小看这九毛钱的利润,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原先面对这原材料成本涨价,员工成本提成,快递涨价等多重压力。而拼多多上的大量的定制化的产品,帮他们用规模优势平抑了这些压力。

在商品导流上,大家不知道有无注意到,拼多多刻意回避搜索模式,且没有购物车选项,而是依据每位顾客的偏好,用后台算法导流商品。你可以把它看做是电商平台中的今日头条。因为后电商时代平台稀缺和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借助了低价和社交的方式快速的导流。足够便宜吸引买方市场,能快消足够的量吸引了商家。这才是拼多多最成功的地方。

新物种有许多提升

当然,作为一家极速成长的IPO新贵,从业务层面来考量,拼多多也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提高。例如其客户消费能力不强。拼多多用户2017年人均GMV(即“平台交易额”)约在600元左右。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客单价与买家年贡献GMV(即“平台交易额”)差距明显。根据阿里财报计算,阿里电商平台买家年贡献GMV在7000-8000元之间。

同时,拼多多要发展,就必须“去腾迅化”,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流量来源,提升客单价、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从单个用户获得更多价值,这对拼多多是否能获得高速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来看,拼多多必须要完成从低价战略向品质战略的优化升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拼多多将社交与电商相结合,让电商不再是流量黑洞,同时也让那些真正优秀的商品,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开,获取更多的用户,让那些用户口碑不好的劣质商品被淘汰。如同其流量形态一样,这种对于商品品质的鉴别也是去中心化的形式,商户很难去通过删评论、买水军的方式去影响这一评价体系,唯一能做的就是生产符合用户需求的优质商品。

让好的商品自己会说话,这或许才是拼多多的现在,以及未来。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些希望来捞一把流量红利的劣质商品经营者,与平台之间的矛盾,在这个去中心化自循环的社区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之时,平台从规则层面对这些”害群之马“的限制和惩罚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经济动荡时代下,不管有钱没钱,商品值、有需要才是消费者的人性

除此之外,在优质好货更容易被突出之外,拼多多未来也有机会成为中国柔性供应链的推动者,因为其相较于传统的货架电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C2B基因,更容易让用户需求反向影响商家的生产过程,甚至更往前的产品定位与设计。

总而言之,拼多多作为一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物种,发展迅猛,有其明显的不足,但是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不需要急于对其下结论,对其多观察,多给予时间,可能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商业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