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业营销,从非竞争就走向合作

1.竞争

竞争是什么?

百度百科里这样解释:竞争是个体或竞争是指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提起竞争,我们会想起什么?曾经的360与腾讯大战;优酷与土豆激烈战斗;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激烈竞争;现在的“头腾大战”;ofo、哈罗与摩拜的“三足鼎立”……

在经济转型期间的中国市场,我们看到了什么,坚持成本领先,这样会逐渐落入到利润减少、缺乏发展所需血液的境地;坚持差异化,会出现同质化的竞争对手和差异化的竞争对手在抢占客户;走聚焦之路的企业会发现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聚焦点越来越小。

最后,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企业都进入到价格竞争的怪圈中。我国彩电行业辛酸的竞争血泪史佐证了这一点。

异业营销,从非竞争就走向合作

2.从竞争走向合作

缺乏竞争的合作没有动力,而缺乏合作的竞争必然混乱。从同行业惨白的竞争历史中,企业家们似乎意识到竞争并不能取得预期收益,必须要合作才能实现双赢,于是战略联盟高调出场。

从同行业传统竞争对手合作到产销联盟,从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同盟到Sun公司和EMC公司的联姻相继见诸报端,但利益永远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当相互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联盟也就面临瓦解。

曾经福特汽车公司与美国主要汽车轮胎厂商Firestone的联盟可谓源远流长,但在福特汽车召回事件中,在涉及到最终的责任方时,福特与Fireston相互指责、推卸责任,成为当时企业联盟之间争执中影响面最广的一幕。而数据证明70%的联盟以失败而告终。

由竞争走向合作的企业,终究一朵灿烂的烟花,刹那芳华后就是无尽的虚无。

异业营销,从非竞争就走向合作

3.从非竞争走向合作

以往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都偏向于研究同行业内企业,而且强调强强联合来形成行业内无可争锋的竞争优势地位,不管竞争或合作都存在对于同行业内的企业来说都有限定的发展空间,成本和利益分配不均很容易导致企业竞争或合作走向消亡。

一个企业联盟今天可能会很成功,但明天可能就会一夜蒸发,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市场环境催生了一种不以利益争斗为基础的跨行业合作——异业营销。

买家电赠送婚纱影楼的折扣券,在麦当劳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看到TCL主打产品的展示,购买洗衣机能获赠免费洗衣粉,异业整合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企业双方和顾客整体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异业营销的魅力所在。

异业营销,从非竞争就走向合作

-END-

更多内容请关注【数字壹】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