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负面情绪是洞察心灵的珍贵钥匙

写在前边

我们惊喜发现,五一节前分享的文章《   》,和视频《   》(点击题目可直接阅览),有近两百万的头条号推荐,逾二十万的阅读量,以及过万的转发和收藏。看来,关于情绪调节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是备受头条读者们关注的。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是关于负性情绪的。说起负性情绪,我们习以为常的认为它是不好的,我们恐而避之,一旦遇上就想极力摆脱的,是我们的绊脚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可其实,并不然,它也会传递给我们某些正面的信息,启发并引领我们走得更稳更好。

今天的内容,我们试着从正向、积极、又洞察的角度,对焦虑、愤怒、无聊、悲伤等负性情绪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以更温和理性方式,接纳和洞察自己的负性情绪,最终有所行动,和负性情绪和解。

PS:文章篇幅偏长,耐心阅读,才有收获。另外,阅读加粗加黑的文字内容可助您快速get文章要点。

正文

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好好的收下这个信息,理解并应对好这封信,送信人就会走了。相反,如果你关门不接待这个送信人,他就会一次次的不请自来,就像一个送快递的:如果你没收到,他就得一趟趟的送。如果你关着门,他就得敲门、甚至撞门。白天你不接收,他晚上还会再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在梦中梦见一些我们并不愿意看见和接受的画面。

越大的情绪,包含着越大、越重要的信息,如果你不接受、不解读,它就会反复出现提醒我们看见。因为这封信里,包含着我们内心的重要需要。所以,如果你处于巨大的情绪中,感觉自己很情绪化,先不要自我批判和自我谴责。这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里包含着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开这个信息,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真正的“负面情绪”。每一个情绪都是一种语言,都是带着信息来与我们沟通的。

当我们带着觉知,而不是无意识去看这些情绪的时候,就会发现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真正的“负面情绪”。

焦虑 ·调整你头脑里的刻度

现在很多人都很焦虑,焦虑让我们备受煎熬,甚至觉得很可怕。但它本身包含着极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焦虑中安静下来,看看焦虑本身,焦虑会告诉你哪里做错了,哪里的界限是有问题的,哪里该停下来,整理整理,不要一个劲的向前冲。

最常见的产生焦虑的原因是欲望和内在的空虚。你不顾现实而过高的期望自己,有完美主义倾向,或者强迫性观念。比如你不顾事情的节奏而希望更快、更早、更好。倘若你能深入的察觉你的焦虑,你会看到自己头脑里刻度的偏差。把那个刻度调过来,你就会安然而有效。这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你此后很多的挫败、无望、自责、慌乱和失眠。

愤怒 ·包含着自尊自重的力量

当你不断的退缩和被侵犯界限,你很难不愤怒。很多你平时无力干、懒得干、不敢干的事情,当你愤怒的时候你就可以做了,而且很可能效率很高。人类很多的作为和精彩,都是一怒之下、盛怒之下做出来的。

尽管每个具体的愤怒的人,他们头脑里的观念、界限千差万别,并不总是合适,尤其是人在迁怒的时候。但这里面的倾向是追求自爱和自重。能够合理表达愤怒的人都不会过于内在受伤,不会患忧郁症。

但由于我们几乎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情绪。总是在压抑压抑再压抑之后,情绪无法控制了才被迫爆发。所以愤怒就成了暴力与发泄的代言。但真正需要去解决的,并不是愤怒本身,而是不再压抑愤怒。要认识到: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容器,当情绪压抑积攒到一定地步,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失控。

学习在每一次情绪升起的时候合理的表达真实的自己,合理的表达愤怒,而不是去压抑愤怒。

嫉妒 ·告诉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嫉妒来源于我们想要却暂时还没有的东西,或者自己觉得不屑、但有没能获得的东西。简而言之:嫉妒就是我们没能看见、回避和逃避的内在需要。嫉妒本身是一种饥饿感,它不来源于肉体,而来源于精神。

嫉妒告诉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多么想要。若你能够稳住神,不去急于排除这种不快,不去急着诋毁、诽谤、发泄不满,而是能够对自己进行细细的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有很多的饥饿。

填补精神饥饿最好的方法是:先接纳自己这里是饥饿的,然后如果真的很想要,那就去努力,如果自己不想要,那就彻底的把它放下。虽然自我检查内在需求并不是一条轻易的路,但这是一条通往爱和希望的路。而让我们难受的嫉妒,正是提醒我们看见需要的信号灯。

悲伤 ·包含着疗愈与安慰

通常我们在经历悲伤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疗伤、独处、与自己待在一起、求助或者自怜、整个人没有力量,也没空思考其他的。很多人都不喜欢悲伤。但细细回忆一下,每一次悲伤之后,我们的内在都会进行一次蜕变和升级。我们会经由经验悲伤,变得越来越强韧,越来越接纳,越来越成熟。

不要去劝说一个正在悲伤中的人尽快走出悲伤。陪着他,倾听他,对他说:如果你难过就尽情的哭出来。看着他哭个够,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和爱。相信他在充分的悲伤后会接纳那个巨大的失落,并开始新的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和时机来整理、面对自己的内在。悲伤的尽头是接纳与转化。一个人若能明白悲伤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礼物,那悲伤的使命就完成了,他也会越来越不容易产生悲伤了。

压抑 ·让你获得安全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让自己觉得难捱的情况,我们时常会忍一忍,虽然我们觉得当时有压抑,但至少当时你获得了安全:在你没有能力或者准备去应对那个冲突时,压抑保护了你。

每一个压抑都避免了一次我们暂时不愿意去面对的冲突。至于我们现在还要不要压抑,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应对一个可能的冲突,或准备好表达真实的自己。

老实说,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出现压抑的情绪。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依赖父母和他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不压抑几乎是不可能的。压抑让我们退回到自己的空间内,让我们得以喘息和休憩。

压抑虽然保证了安全,但是确实委屈甚至扭曲了我们真实的自己,甚至有些人会形成了习惯性的压抑。

如果一个人被锁在箱子里很久,他的腿是不能马上站立和走路的。如果我们有了压抑的习惯,我们很难在不需要压抑的时候依旧压抑,会变的特别的委屈和愤怒。

解除习惯性压抑的方法是:努力觉察和区分,过去(童年)那些“不得不”的压抑。然后你需要明白 —— 我现在已经成年了,我真的还需要这样吗?现在我的力量与能力,比过去的自己大几十倍。我已经有能力去改变,有能力真实的表达自己了。

如果我们还愿意承受压抑,那也要接纳自己暂时就是这样的。不要自责和自我伤害。害怕、压抑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解除任何一个习惯都需要时间与力量,不能一蹴而就。

无聊 ·孕育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年少的时候总会感慨人生很无聊,我们在百无聊赖中用很多方法打发和消磨人生。然后人就长大了,高考大学毕业挣钱结婚养家,人变得匆忙没有空闲的机会,也习惯了用各种声色来消遣无聊。当我们三十四十五十岁的时候,生命中似乎已经忘记了“无聊”的概念。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事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又开始问自己:“我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我生命的意义何在?”

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动起来,动起来和忙起来很容易;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静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在无聊出现的时候,不回避、不逃避,不急于摆脱这种感觉,与自己内在的感觉见个面,那么你就会在里面探寻到生命真正的意义以及自己的真正需要。

无聊或者感觉没劲,那都证明自己现在的生活、或者自己的现状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是自己适合的。那么什么才是呢?你可以在“无聊”中寻找,如果你能够在无聊中安静下来,那你一定会找到!

写在最后

如果你坚持回避情绪,你必将被打扰。如果你极力逃开情绪,你将被追上。而如果囚禁它,我祈祷你囚禁不成,因为一旦你成功了,身体就会不得不说话。就像这篇视频《   》(点击可观看视频)传达的内容,心理上的问题,如果长期存在,终将以躯体疾病的形式表达出来(点击文末,助您”了解更多“)。

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阅读书籍、和朋友倾心交流、聆听静心音乐、或者接受心理健康评估体验冥想放松等方式,去更深入发现和剖析,洞察出你心底最真实的需求,去厘清它们,去取舍,去行动,尝试做你力所能及的,去寻求你想要的帮助。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PEM心理健康评估, 全面评估你的心理健康状态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

PEM可视化冥想训练,体验深度放松

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和你的情绪充分的在一起,接纳而不排斥,去发现,去洞察,改变会自然而然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