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

負面情緒是洞察心靈的珍貴鑰匙

寫在前邊

我們驚喜發現,五一節前分享的文章《   》,和視頻《   》(點擊題目可直接閱覽),有近兩百萬的頭條號推薦,逾二十萬的閱讀量,以及過萬的轉發和收藏。看來,關於情緒調節的相關知識和內容,是備受頭條讀者們關注的。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關於負性情緒的。說起負性情緒,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為它是不好的,我們恐而避之,一旦遇上就想極力擺脫的,是我們的絆腳石,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糟糕的。可其實,並不然,它也會傳遞給我們某些正面的信息,啟發並引領我們走得更穩更好。

今天的內容,我們試著從正向、積極、又洞察的角度,對焦慮、憤怒、無聊、悲傷等負性情緒進行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以更溫和理性方式,接納和洞察自己的負性情緒,最終有所行動,和負性情緒和解。

PS:文章篇幅偏長,耐心閱讀,才有收穫。另外,閱讀加粗加黑的文字內容可助您快速get文章要點。

正文

情緒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來自於我們的內心。如果你好好的收下這個信息,理解並應對好這封信,送信人就會走了。相反,如果你關門不接待這個送信人,他就會一次次的不請自來,就像一個送快遞的:如果你沒收到,他就得一趟趟的送。如果你關著門,他就得敲門、甚至撞門。白天你不接收,他晚上還會再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在夢中夢見一些我們並不願意看見和接受的畫面。

越大的情緒,包含著越大、越重要的信息,如果你不接受、不解讀,它就會反覆出現提醒我們看見。因為這封信裡,包含著我們內心的重要需要。所以,如果你處於巨大的情緒中,感覺自己很情緒化,先不要自我批判和自我譴責。這絕對不是什麼壞事。

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裡包含著非常多重要的信息,打開這個信息,才能真正地瞭解自己。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所謂真正的“負面情緒”。每一個情緒都是一種語言,都是帶著信息來與我們溝通的。

當我們帶著覺知,而不是無意識去看這些情緒的時候,就會發現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也不存在真正的“負面情緒”。

焦慮 ·調整你頭腦裡的刻度

現在很多人都很焦慮,焦慮讓我們備受煎熬,甚至覺得很可怕。但它本身包含著極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我們能在焦慮中安靜下來,看看焦慮本身,焦慮會告訴你哪裡做錯了,哪裡的界限是有問題的,哪裡該停下來,整理整理,不要一個勁的向前衝。

最常見的產生焦慮的原因是慾望和內在的空虛。你不顧現實而過高的期望自己,有完美主義傾向,或者強迫性觀念。比如你不顧事情的節奏而希望更快、更早、更好。倘若你能深入的察覺你的焦慮,你會看到自己頭腦裡刻度的偏差。把那個刻度調過來,你就會安然而有效。這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你此後很多的挫敗、無望、自責、慌亂和失眠。

憤怒 ·包含著自尊自重的力量

當你不斷的退縮和被侵犯界限,你很難不憤怒。很多你平時無力幹、懶得幹、不敢幹的事情,當你憤怒的時候你就可以做了,而且很可能效率很高。人類很多的作為和精彩,都是一怒之下、盛怒之下做出來的。

儘管每個具體的憤怒的人,他們頭腦裡的觀念、界限千差萬別,並不總是合適,尤其是人在遷怒的時候。但這裡面的傾向是追求自愛和自重。能夠合理表達憤怒的人都不會過於內在受傷,不會患憂鬱症。

但由於我們幾乎沒有學會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總是在壓抑壓抑再壓抑之後,情緒無法控制了才被迫爆發。所以憤怒就成了暴力與發洩的代言。但真正需要去解決的,並不是憤怒本身,而是不再壓抑憤怒。要認識到:我們身體就像一個容器,當情緒壓抑積攢到一定地步,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失控。

學習在每一次情緒升起的時候合理的表達真實的自己,合理的表達憤怒,而不是去壓抑憤怒。

嫉妒 ·告訴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嫉妒來源於我們想要卻暫時還沒有的東西,或者自己覺得不屑、但有沒能獲得的東西。簡而言之:嫉妒就是我們沒能看見、迴避和逃避的內在需要。嫉妒本身是一種飢餓感,它不來源於肉體,而來源於精神。

嫉妒告訴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多麼想要。若你能夠穩住神,不去急於排除這種不快,不去急著詆譭、誹謗、發洩不滿,而是能夠對自己進行細細的觀察: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有很多的飢餓。

填補精神飢餓最好的方法是:先接納自己這裡是飢餓的,然後如果真的很想要,那就去努力,如果自己不想要,那就徹底的把它放下。雖然自我檢查內在需求並不是一條輕易的路,但這是一條通往愛和希望的路。而讓我們難受的嫉妒,正是提醒我們看見需要的信號燈。

悲傷 ·包含著療愈與安慰

通常我們在經歷悲傷的時候我們會做什麼?療傷、獨處、與自己待在一起、求助或者自憐、整個人沒有力量,也沒空思考其他的。很多人都不喜歡悲傷。但細細回憶一下,每一次悲傷之後,我們的內在都會進行一次蛻變和升級。我們會經由經驗悲傷,變得越來越強韌,越來越接納,越來越成熟。

不要去勸說一個正在悲傷中的人儘快走出悲傷。陪著他,傾聽他,對他說:如果你難過就盡情的哭出來。看著他哭個夠,就是對他最好的安慰和愛。相信他在充分的悲傷後會接納那個巨大的失落,並開始新的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和時機來整理、面對自己的內在。悲傷的盡頭是接納與轉化。一個人若能明白悲傷背後蘊藏著的巨大禮物,那悲傷的使命就完成了,他也會越來越不容易產生悲傷了。

壓抑 ·讓你獲得安全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遇到讓自己覺得難捱的情況,我們時常會忍一忍,雖然我們覺得當時有壓抑,但至少當時你獲得了安全:在你沒有能力或者準備去應對那個衝突時,壓抑保護了你。

每一個壓抑都避免了一次我們暫時不願意去面對的衝突。至於我們現在還要不要壓抑,取決於我們有沒有準備好應對一個可能的衝突,或準備好表達真實的自己。

老實說,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出現壓抑的情緒。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依賴父母和他人,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獨立,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不壓抑幾乎是不可能的。壓抑讓我們退回到自己的空間內,讓我們得以喘息和休憩。

壓抑雖然保證了安全,但是確實委屈甚至扭曲了我們真實的自己,甚至有些人會形成了習慣性的壓抑。

如果一個人被鎖在箱子裡很久,他的腿是不能馬上站立和走路的。如果我們有了壓抑的習慣,我們很難在不需要壓抑的時候依舊壓抑,會變的特別的委屈和憤怒。

解除習慣性壓抑的方法是:努力覺察和區分,過去(童年)那些“不得不”的壓抑。然後你需要明白 —— 我現在已經成年了,我真的還需要這樣嗎?現在我的力量與能力,比過去的自己大幾十倍。我已經有能力去改變,有能力真實的表達自己了。

如果我們還願意承受壓抑,那也要接納自己暫時就是這樣的。不要自責和自我傷害。害怕、壓抑的慣性是客觀存在的,解除任何一個習慣都需要時間與力量,不能一蹴而就。

無聊 ·孕育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年少的時候總會感慨人生很無聊,我們在百無聊賴中用很多方法打發和消磨人生。然後人就長大了,高考大學畢業掙錢結婚養家,人變得匆忙沒有空閒的機會,也習慣了用各種聲色來消遣無聊。當我們三十四十五十歲的時候,生命中似乎已經忘記了“無聊”的概念。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事業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又開始問自己:“我內心真正想要什麼,我生命的意義何在?”

人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動起來,動起來和忙起來很容易;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夠靜下來:如果我們能夠在無聊出現的時候,不迴避、不逃避,不急於擺脫這種感覺,與自己內在的感覺見個面,那麼你就會在裡面探尋到生命真正的意義以及自己的真正需要。

無聊或者感覺沒勁,那都證明自己現在的生活、或者自己的現狀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是自己適合的。那麼什麼才是呢?你可以在“無聊”中尋找,如果你能夠在無聊中安靜下來,那你一定會找到!

寫在最後

如果你堅持迴避情緒,你必將被打擾。如果你極力逃開情緒,你將被追上。而如果囚禁它,我祈禱你囚禁不成,因為一旦你成功了,身體就會不得不說話。就像這篇視頻《   》(點擊可觀看視頻)傳達的內容,心理上的問題,如果長期存在,終將以軀體疾病的形式表達出來(點擊文末,助您”瞭解更多“)。

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閱讀書籍、和朋友傾心交流、聆聽靜心音樂、或者接受心理健康評估體驗冥想放鬆等方式,去更深入發現和剖析,洞察出你心底最真實的需求,去釐清它們,去取捨,去行動,嘗試做你力所能及的,去尋求你想要的幫助。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

PEM心理健康評估, 全面評估你的心理健康狀態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

PEM可視化冥想訓練,體驗深度放鬆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和你的情緒充分的在一起,接納而不排斥,去發現,去洞察,改變會自然而然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