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分数明明能上北大清华,却为什么偏偏要去别的大学呢?

半夜三更和鬼玩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当年高考成绩七百三十多分,明明可以选择清华北大的任意专业,却选择了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深圳大学计算机系;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宿迁当年的高考状元,却放弃清北去人民大学社会系;小米创始人雷军,高考成绩盖过同一届考入清华、北大的一批学霸,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是所有高校中的泰山北斗,堪称绝代双骄,每个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考状元、榜眼、探花都会选择清华或者北大。如果国内选拔两所最顶尖的高校,非清华、北大莫属。若有人对你说:他是清华或者北大毕业的,请你认真观察一个细节——这个人在自报母校的时候必定会腰板瞬间挺直了不少,仿若身影在瞬间突然变得高大了一般。

在很多人的思维定势中,总有这么一种想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清北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但是,并非每一个学子都对清华、北大情有独钟。至少,那些神级天才从来都与“从众”这两个字绝缘。在那些牛人看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入清华也好,北大也罢,都很可能会因为竞争太过激烈而在专业上被调剂。当然,一些学霸可能为了面子也会接受调剂,毕竟清北的招牌在就业之时可以对自己所学的冷门专业起到“高斯模糊”的作用,清华、北大出来的毕业生从来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那么,那些明明可以报考清华、北大的学子,为何选择其他高校呢?

首先,那些刚好踩线而没有十足把握被清北录取的学子,他们会下意识间在填报志愿时缩手,因为在平行志愿的情况下一旦被清北退档,就很可能和其他一本中的顶尖高校无缘(从填报清华或者北大的志愿投档到被其退档,所花的时间差不多要走一周到十天左右,而如果浪费了这宝贵的10天时间,其他顶尖高校的投档差不多尘埃落定,后续的平行投档很可能希望渺茫

),很可能只剩下进入二本学校的选择权,这一点对于广大学子而言,打击是致命的。

其次,清华、北大的所有专业并非都是在国内排名第一的存在:协和医学院的医学专业可以秒杀清北医学系,中科大物理学系傲视清北物理学专业,同济的土木工程专业清北比不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专业清北望尘莫及……同样是985工程院校,选择一个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其他顶尖大学的王牌专业同样能缔造大部分学子的王牌人生。

第三,清华、北大虽然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但逼格如此之高的两所高校并非所有的专业都有开设,譬如有些人想学挖掘机,清北就没有这种款式的专业,想学挖掘机的学子自然对清北忍痛割爱,去其他高校深造。

明明在分数上能上清华、北大,却弃清北而改选其他学校,若还有其他原因,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下您的高见,谢谢。


微雨润苗


到了北大清华的分数线,却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学校,这种情况应该来说并不罕见。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下,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希望也能给一些成绩拔尖的学生填报志愿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北大清华作为唯二的两所顶尖院校,它们的招生数量在各省可谓屈指可数。有人说在北京,闭着眼睛也能上清华,这实际上一种不了解情况的说法——每年北大清华在北京的计划数,也只有一百多人而已,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几千上万个。


而在其他省,这种情况更加严峻,以中部省份湖南安徽为例,理科的话,清华只有几十个,北大只有不超过二十个,加起来也就是区区六十人(当然,这个数字每年都有浮动,但是出入不大)。


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全省那么多王牌中学,那么多优秀学生进行选拔,组建成一个全省的重点班(也就是几十万人中的前60名)。


但实际上,你会发现,每年的投档线,北大清华的录取最低分要远远低于它的计划数排名。

什么意思呢?我来给你解读一下。


比如北大清华今年一共招60个,全省第60名的成绩是675,那么实际录取分数线,往往在650分以上。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很多第40~第60名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北大清华,而填报了其它学校的志愿,这就造成了北大清华分数线的下降。


那么,这些原本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会放弃北大清华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虽然能上北大清华,但是不能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你会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报?因为北大清华的招生组和其它学校不一样,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就要到了全省前100名的电话,然后为了避免撞车,他们总是会提前通气,本着分高先报的原则,在正式填报之前,就摸了底,并且把情况告诉范围之内的考生。


热门专业就那么几个,所以如果你分数不高的话,肯定是轮不到你的。因此的话,退一步海阔天空,情愿选择复旦交大浙大之类的次一级学校,搞个热门专业,对现实更有帮助,北大清华毕竟只能光鲜一时。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你喜欢的专业,恰好是大家不感兴趣的冷门专业。比如北大考古学之类的,你就不用担心。


2.北大清华的培养方向和自己的定位不符合

比如搞基础科学研究,这两年有个很厉害的大学,叫做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专项拨款,师资科研资源强大,都是两院院士参与的,甚至住宿环境也优于北大清华。很多消息灵通的考生,一心想投身科研的,就会选择这个学校,比如前两年山东省的理科状元,他的兴趣就是理论物理研究。


再比如搞金融的,复旦在上海,区位优势临近陆家嘴,家里也有在上海的关系,就自然选择复旦。


3.其它现实原因

比如户口问题,这个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一度出现过。马化腾当年高考成绩也很好,已经达到清华分数线,但是他觉得特区户口更值钱,就选择了本地大学。


刘强东92年高考680多分,可以稳进清华北大,但是一心想造福人民的他,因为班主任忽悠,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字面上似乎最为接近,结果后来证明是填报志愿大大失败。


总之,北大清华,在很多人的眼里,是光宗耀祖的,但问题是真的从实际出发,每个人的选择又不尽然相同。

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相对于其他顶尖高校而言,清华、北大,已经上升为一种符号,一种标签。在国内,谈名校,谈顶尖大学,几乎到了言必称清华、北大的地步。



因此,一旦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北大线,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清北,毕竟这是证明自身实力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当然,也有比较理性的考生,能够过滤掉世俗赋予清华北大的浮华光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要知道,即使是清华北大,也并不是每个学科都很强,论医学,北大和清华自己的医学部都比不上协和医学院,对于真正想学医学的高分考生,协和医学院才是首选;在物理学领域,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大,也丝毫不逊色于清华北大;而像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微电子领域,且不说北京邮电,远在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也有不逊色清北的实力;其他专业也是一样,有的学校整体实力比不上清北,但却能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赢得高分考生的青睐。



事实上,不管学校名气如何,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学业,还是以学院,以专业教育为主,清北的光环只有在高考才最闪耀,本科毕业之后,如何发展,还是取决于大学期间自我的学习。

当然,对于上了清北线而最终去了其他学校的考生,往往也是去了国内顶尖尖的高校,比如华五C9一类,而且大多都是去的这些学校最好的专业,所以一点也不亏,学校和专业都顾及到了,做到了鱼与熊掌的兼得。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无可否认清华北大的实力在中国高校中是实力最强的,但是并不是全部专业都是最强的。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擅长领域。北大和清华是综合性的大学,综合实力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强的。他们也是最为知名的,很多没有特定的专业喜好的高分的同学就是报这两所顶级高校。而且他们最为知名,在就业上也最有高校优势。

有一些学校虽然综合实力不如起清华和北大,但是在某些专业上是会超过这两所顶级高校的。一些对专业有着强烈渴望的同学就会先选这个专业最强的学校,尤其是分数很高的同学,他们如果喜欢某些专业,就会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他们更为注重的是获取相关专业最先进的知识,而不是选取最为知名的大学。

当年,雷军以超过清华北大的分数考上了武汉大学,主要是武汉大学最早实现学分制,积累够了学分就能够毕业。当年的雷军也很争气。横扫全部奖学金,第一写的程序成为下一届学生的教材,同时还大二的时候就准备好了毕业论文。

刘强东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先选专业的,他当时的理想是当官,为人民和乡亲服务,然后就直接报了中国人民大学。

当然,清华北大本身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选择,只不过还轮不到我们这种分数差得元去选择。

对吧,说起来就一把辛酸泪。


太平洋电脑网


根据平行志愿录取规则,达到清华、北大录取分数后,档案投给清华、北大的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清华、北大招办感觉招生章程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排队,然后录取到相关专业。

这其中要考虑学生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在所有投档学生中的位次,而且北大的录取规则中还有神奇的志愿级差,也就是你的第二志愿在与填报相同志愿在第一志愿填报的同学排队比较的时候,自己的成绩减掉一定分数与别人比较,分数级差在5分内。。入到清华则按分数排序原则录取。

录取到什么专业,不确定性强烈,那些在成绩上不占绝对优势的学生,未来获得专业录取中的优势较低,选中自己心仪专业的几率极低,降低一个档次的学校,追求满意专业的选择也就在情理之中。

另外,清华,北大,学霸林立,有的学生会在入学后难以适应,容易失落,所谓鸡头更幸福,还是凤尾更激励,只是自己深刻的感受。

我认为,核心判断因素在专业选择。因为各个学校在招收学霸中也常常暗度陈仓,咨询中,我们会告诉学生,关于专业选择的承诺,最具决策价值。


王为愿


小时候我就在想,以后到底是去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呢?后来这两所高校我都没去,因为分数不够。而偏偏有些人分数明明能上北大清华,却去了别的大学,为什么会这样子选择?

人各有志,清华北大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高校,能去这两所高校读书,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可是也有一些人觉得,清华北大不是自己的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这些才是我的菜,才是心目中梦想的高等学府。所以尽管分数达到了清华北大的线,但还是没有去读。


清华北大录取竞争太过于激烈,害怕自己无法被录取上,或者被不感兴趣的专业给录取了。所以宁愿不报清华,去一个好的985高校,读一个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专业,还可以避免无法被录取的问题发生。

专业限制的问题。虽然说清华北大是一流学府,是一所综合高校,但是并不是所以的专业都开设有。有的考生想要学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清华北大就没有开设这门专业,所以只能舍弃清华北大,去别的大学。


考生自身的心理原因。清华北大集结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考上清华北大的没有一个是吃素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可能有些考生会觉得压力太大,不太适应。所以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没有选择去清华北大,而是去了别的高校了。

分数能够达到清华北大的学生,肯定不是一般人。这类人不管去到哪里,也都能够游刃有余。清华北大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为了清华北大的名头,去读四年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大三老学长


选一个好学校固然很重要,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自己喜欢专业才是最根本的,最好的大学带给我们很好的学习环境,但专业才是以后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东西。

而最好的大学它一般指的是综合实力,它的个别专业却不一定是全国高校中最厉害的。当然,清华北大也是如此,比如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学、上交大的临床医学、人大的公共管理与新闻传播学、武大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等,北大清华就比不了。



选专业比选学校更为重要,专业才是你以后真正帮助你生活的东西。

再者,选择一个学校也是个人爱好,有的人他就喜欢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些南方城市的大学。

在那个城市上大学非常重要,四年的大学生活,也是感受这个城市的四年,选择自己喜欢和向往的城市也是非常不错的。

再次,北大清华在录取时,会有一个比例问题,各省份间会存在微弱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分数上了清华北大地分数线,也有可能录取不上。

最后,选择去哪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高考成绩,但并不是成绩决定一切,去哪个大学,其中因素也不是单一的,其中会牵扯到个人爱好、发展机会、文化心理、感情等因素。当然,如果还有哪些问题,欢迎和我交流,联系方式见下。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微信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有些人分数明明能上北大清华,却偏偏要去别的大学,主要是他们要去学习强势的专业!

比如如上图所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虽然有最多的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但是,在具体一些学科上,她们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如果你想学习信息与通信工程,并且有志于去电信系统供职,那么其实你以高分进入北京邮电大学就比进入北京大学要更合适。因为,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你获得的东西要更多。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要在农学方面有所建树,中国农业大学的众多和农业相关的专业也是比北京大学更好的选择。

所以,选择大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寻求专业发展,而不是像选择高中一样必然会有市重点强于县重点的这样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即使不是北大清华也照样可以取得巨大成就。袁隆平院士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他也不是出身于名校,但是因为专业对口,又对自己从事的杂交水稻事业孜孜以求,从而成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


地震博士


很可惜我不是那个“有些人”,不然我的答案将非常具有说服力。

但是,我确实认识或者说了解一些人,他们高考时考到了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分数,但最终选择了其他学校。

那么,这些人去哪儿了呢?


  1. 有一类人,他们选择了去香港澳门台湾读大学。我高中阶段,几乎每年都有那么几个学霸,能上清华北大,最后被香港之类那儿的大学录取,去了那儿读大学。
  2. 还有一类人,他们选择了去复旦、交大、同济等大学。其实他们做这样的选择,也很好理解,毕竟这些大学,其实并不差。
  3. 听说还有一类人,因为自己有独特的志向,比如有志于今后从医,选择了复旦医学院。这样的人,我了解的不是特别多。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我认识的上述第一类人,他们觉得港澳地区的顶尖大学比清北还要好,或者他们只是想体验一下不同的文化环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太想出国。

我认识的上述第二类人,他们觉得自己虽然分数够,但是未必能录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而转专业这件事情又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干脆选择分数稍微低一点,但依然很优质的学校。

我认识的上述第三类人,其实在之前已经叙述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志向。而他们的志向所对应的专业,或许在清北中并不是特别好,或者在全国的专业排名不是特别高,所以他们选择了除清北以外的学校。

以我有限的能力,我所能了解到的情况就是这样。


楼澜小可乐


首先,有学生是不喜欢来北京的,这里面会有很多个人因素,例如更想去上海,或者说要去自己喜欢的人所在的城市,等等……其次,分数能上清华北大,只是说分数够了这两所学校的提档线,但是最终能否真正被录取并不非常确定。再说,分数够了,也能被录取,但是不意味着你可以在里面录到一个好的专业,如果最后被归档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冷门,而且你也没有太大兴趣的专业,就得不偿失。

如果是上面的情况,那还不如去一个录取分数线没有清华北大高,但是也非常不错的学校,例如人大、浙大等等,挑选专业时可选择的余地更大。现在随着就业趋势越来越不明朗,其实很多时候,选对专业比选对学校更重要。

插一嘴,我毕业的高中在省内还算是挺好的,所以很多学生的高考分数其实都是够清华北大的,甚至超出了一大截,但是最终很多人都更愿意选择去香港的名校,因为最近今年香港、澳门的一些好大学在国内的招生力度越来越大,和 清华北大已经形成竞争态势,所以难免学霸们会更愿意考虑,是否要去另一个体制的地区去感受一下教育氛围。

说回清华北大,如果你从中学时代就一直都是学霸,高考分数也很高,这俩学校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一些成绩相对来说不是顶级高分的人,可能进去之后会觉得非常压抑。因为和高中时代不同,两所学校里都是高手云集,所以很多人进去之后会显得不是那么有优势。我就认识一些人,进入清华北大之后就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突出了,身边很多人都比自己在成绩上药更优秀,所以大学四年过的都很有落败感,人也会沮丧。这样的情况下,做出其他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