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政策性糧食庫存「量質」大清查的兩個細節

有關政策性糧食庫存“量質”大清查的兩個細節

7月2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的通知》,部署開展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部分業內人士一度認為《通知》利多國內玉米市場,但從期、現貨市場的表現來看,事實似乎並非如此,原因何在?

細節一:國務院啟動糧食大清查實屬少見

事實上,細心的讀者都會注意到,此次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牽動的部門不是國家糧食局(農業農村部下轄),而是國務院。這在糧食庫存大檢查的歷史上實屬罕見,也充分證明了目前我國政策性糧食洩庫的緊迫性(參見下表)。不久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所言“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快消化玉米、稻穀等政策性糧食庫存,使之儘快迴歸合理水平”如出一轍。

有關政策性糧食庫存“量質”大清查的兩個細節

細節二:東北大清查時間應該在秋糧上市後

根據《通知》要求,本次糧食庫存大清查的對象是:各類企業存儲的政策性糧食,包括中央儲備糧、最低收購價糧、國家臨時存儲糧、國家一次性儲備糧、地方儲備糧,以及存儲政策性糧食企業的商品糧數量和質量進行清查。我們觀察到,清查時間以2019年3月末(統計結報日)為清查時點,分為準備、自查、普查、抽查、整改五個階段。

2018年下半年,在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陝西、甘肅10個省,每省選擇2個市(州)先行開展清查試點。注意,這裡只是試點,且東北三省一區並未包含在內。

真正的正式清查要等到2019年3月份;

4月底前縣級以上政府督導本區域清查;

5月底前省級政府全面普查;

7月底前省級政府向國家糧食和儲備局提交清查結果;後由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抽查;

10月底前,國務院有關部門向國務院報送大清查工作總結報告。

所以,期待大清查帶來的糧價大幅上漲over,清查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國政府洩庫的決心。即便貿易戰下,國際貿易格局改變,但改變不了“糧食是有生命的”這一事實。按照目前臨儲玉米庫存結構來看,2014年糧源已大部分拍賣(等待出庫),政府下一個拍賣的主體是2015年糧源。即便如此,2015年秋季收購的玉米儲存至今年限也將近三年。徹底扭轉我國糧食庫存品質長期低等的被動局面,這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