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徽6死3傷事故後,碧桂園全國停工,8月1日上海工地又著火?

心繫V娜


不可能的,只要楊國強在碧桂園一天,碧桂園就不可能悔改的。

孔方兄注意到了問題描述中的一個細節:火災是發生在14:30分左右,這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好不好?地面溫度可能高達50℃以上,鋼筋水泥的工地上,可能溫度會更高。碧桂園是有多著急啊,這麼熱的天還要工人趕工,中間停2~3個小時不行嗎?(下圖即為楊國強)

不能停啊,楊老闆還要賺錢啊,農民工你們絕不能慢下來啊!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銷售額高達4124億元,平均每天23億元。在安徽6死3重傷的事故之後,碧桂園確實是在7月27日晚上宣佈全國停工,據澎湃新聞報道,但是到了31日(此時實際停工也才3天),碧桂園已經復工的工地超過2400個,全國尚有60餘個項目仍未完成整改,暫未復工。

(下面兩張圖,就是楊國強說的“我夢想中的碧桂園”,截圖自碧桂園的年度報告)

一天損失23億,停工3天就69億,楊老闆都心痛啊!

9330.57億元的負債,每天利息就3000多萬元,3天就是1個億,楊老闆睡不著啊!

還有2.82億平米的(截至2017年年底)土地等著碧桂園去蓋樓,楊老闆著急啊!

出了事故?管它呢?賠就是了,反正樓照著蓋,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碧桂園不會改,因為要改它早就改了。

6月24日,碧桂園上海奉賢項目售樓處模架坍塌,造成1人死亡,9人受傷。7月12日,碧桂園杭州蕭山項目地基裂痕,路面塌方,讓緊鄰項目的一棟三層小樓成了危房。7月27日,碧桂園六安城市之光項目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死亡6人。8月1日,上海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工地內發生火災。

這還僅僅是安全事故,更不用說全國各地的碧桂園業主掀起的維權行動。

碧桂園不會改,除非老闆將企業的良心找回來。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如果沒有外力強行介入,相信碧桂園會一如既往的高週轉生產下去。

(碧桂園口號)

快速獲得高額回報本身是房地產商的初心,無可厚非,只是碧桂園在這條路上走的太遠,讓我們看不到影子了:自己監理,自己施工是他們的傑作,自然賺的盆滿缽滿,但也是一條下策,因為這種繁盛背後是以太多人深陷安全隱患為代價的。如果繼續如此,這種情況根本不會改善,只會愈演愈烈。

(杭州碧桂園)

眾所周知,

房地產開發商、施工單位和監理構成了工地上的三方力量。這三者相互牽制,其中,監理的任務是監督施工單位按照圖紙、規劃和國家規範來操作,既代表開發商的利益,更代替未來的業主們保證工程質量。為項目的完滿實現保駕護航。

然而,碧桂園董事局果斷放棄了聘用監理。他是這麼想的,首先,假如一年開發1000萬平米的地,監理費按10元/平米收取,那麼公司就要花掉1個億在監理身上,而在楊主席看來,監理就是純粹混日子,自己還要貼錢,如果所有監理都自己來做,那碧桂園將多出1億利潤;其次,如果自己監理,可以大大提高項目進度——進度是項目管理的靈魂,進度越快,兌換利潤的速度也就越快!

(安徽碧桂園)

之後不久,就開始了“自行監理”之路。

其實,甲方、監理和施工方三方需要分屬不同的集團。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甲方會用自己的施工隊,也會用自己的監理。

然而,根據法律規定,監理和施工方絕對不能有利益關係。說白了,以免穿一條褲子。

但是在事實上,監理和施工方是碧桂園自己人的情況經常出現,大多數施工方和監理方都是碧桂園自己的子公司,大家一查便知。

缺少了監理,施工方也就沒有了約束。一切為了項目進度服務,所以就出現了在碧湖園“自監”的這幾年,房屋質量一路下滑,甚至事故頻發的現象。

與其說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不如說給你一個五星期造的家。

團隊特邀嘉賓:颶風娛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為什麼又是碧桂園?難道非得逼著拿國內第一房企開刀嗎?

客觀地說,各種事故有較多偶然性,且房地產項目,一個項目可能就是單獨法人單獨公司,沒辦法追責到總公司,總集團去。

但問題是為什麼碧桂園的事故接二連三,追責聲音一浪高一浪?

我們關注區塊鏈技術,是因為如果成功運用,它能從高科技層面解決信任問題。

現在我們遇到的最大考驗就是彼此信任出問題了。

普通民眾對企業形成強烈的不信任鏈條和趨勢,食品方面,醫療健康方面,現在是居住環境,房子質量,幾乎多數環節都不讓人難完全安心。於是恐慌蔓延,不信任蔓延。

這與粗放式發展模式息息相關。

人們對量的要求,對“有”的要求,升級到對質的要求。

再加上傳播方面,信息流動無距離,碧桂園等企業迎來了空前的質疑和考驗。

另外,財富積累不均,幾十年高速發展,這一領域積累了太多不滿,甚至怨恨了。美國500強企業無房產公司,我們的房企卻規模巨大,進十家成為500強。

碧桂園以高品質著稱,追求好而高質量的生活方式,如今接連打臉,實在讓人憤怒。

企業宣傳的和自己行為方面,相差巨大,不滿自然累積且擴大。

最後才是企業經營層面,碧桂園的“高週轉”模式,快速拿地、快速開發建設、快速銷售以及快速回籠資金。

這樣的打法是為了降低企業損失,卻也讓員工異常焦慮,讓合作方壓力無窮。原本的風控和流程都急劇壓縮,風險釋放,於是悲劇頻繁發生。

在如此風雨飄搖的複雜環境下,國內行業龍頭還如此不給力,真讓人心痛,所謂社會責任分,真要打零分。

同仇敵愾,集中抗外的大環境中,且要內部產業、企業給力呀。

只能說心痛,心痛,這些都是太悲傷的故事。


財經作家邱恆明


表面上說全面停工,實際上問題又發,雖不能說死不悔改,也離死不悔改不遠了,這就是大型房企碧桂園。

既然對安全生產都如此漠不關心,對人的生命都麻木不仁,我們更擔心的是,碧桂園對工程質量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態度了。

記得30年前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習建築預算時,一位老教授面對一些單位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大樓採取加固措施時,在大樓周邊加固幾個柱子,就認為已經起到防震作用了,這位老教授說,有沒有用,只有等地震來了才知道的話。對碧桂園建設的房屋,到底質量如何,也許,也只有等到地震來才能知道了。所謂的防幾級地震,也可能只有碧桂園自己清楚。

想想也是,一個連人的生命安全都不管不顧的企業,說他們會重視房屋質量,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比如會不會使用瘦身鋼筋,會不會偷工減料等。

也正因為如此,對碧桂園建設的房屋,購房者只能用腳來投票了。至少,在購買碧桂園開發的房子時,必須多長個心眼。房子,光看外表是不行的,光聽企業宣傳也是不行的。


譚浩俊


碧桂園模式已經越來越充滿血腥味了。可碧桂園發家於此,斷舍離難呀!

所謂碧桂園模式,就是搶工期,高週轉。碧桂園的經營理念中,速度永遠排第一,成本排第二,質量排最後。這種考核模式下,工期逼死人,趕進度要人命,太正常了。

碧桂園模式之所以大行其道,有著深刻背景。首先,從開發商而言,資金緊張、融資壓力大,高週轉成了市場競爭的法寶。碧桂園將“456”升級為“345”,即3個月開盤、4個月資金回正、5個月資金再週轉。其次,地方政府歡迎這種拿地快、建設快、銷售快模式。碧桂園成為當地房價上漲的推手。最後,施工方,拿到更多的趕工費,加班費,可以多賺錢。



為了趕工期,質量安全管理必然放鬆甚至失控。2014年,楊國強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己做監理,埋下了此後事故高發的又一禍因。

近幾年,碧桂園模式更加激進,帶動碧桂園2017年銷售業績行業登頂。碧桂園模式成了行業風向標,竟連以品質管控著稱的萬科也被這種模式拖下水。

中國房地產公司的發展,此前多憑藉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紅利,如今到了拼公司競爭力的時候了。新的時代,已經不是單純追求速度的時代,而是追求發展質量的時代。

如果公司對市場缺乏敬畏,對客戶缺乏尊重,質量不管不顧,這種掙錢發財模式,遲早把公司帶入萬丈深淵。

…………………………………………………………………


史晨昱


說實話,我對於碧桂園今天的處境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 這不是事後說風涼話,放馬後炮,而是早有預兆。

2018年4月11日,一份碧桂園的內部文件得到曝光。董事長楊國強親自批示道:“設計院接到營銷戶配及設計要求後,當天內出圖(通宵)。”

哪怕是定製一套衣服,都需要量體裁衣,根據不同人的身材體型設計版式,更何況設計建築呢?儘管碧桂園存在標準化的產品模組,但各個地段的地質環境和當地施工水平都有所差異,要求設計師在來不及實地考察的情況下通宵當天出圖,難免會造成具體施工時的隱患。

楊國強的經營哲學,用《三體》裡的一句話評價,就是“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原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吳建斌在《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以財務之眼看楊國強和他的地產王國》一書中提到,楊國強曾經如此評價自己:“坦白講,我是一個不按常規出牌的人,像個瘋子。”而在2018年4月的一份公司文件中,楊國強將“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做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事。”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陷入一個怪圈:企業的發展完全取決於能投入多少錢、拿多少地,能用多快的速度開盤發售回籠資金。對此,碧桂園提出了“四五六”政策:“拿地後四個月開盤,五個月資金回籠,六個月資金回正”。這一政策完全是以資本運作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在其中看不到房子本身的質量問題,只看到了資金的流動。

可是,房子畢竟是給人住的啊!


王瑞恩


前有萬科,後有碧桂園,都是玩高週轉的寡頭房企,工程出事故,碧桂園肯定脫不了干係,尤其是在連續出事故的情況下,確實沒有整改到位。但是這裡面要分清一個問題,事故責任肯定在施工方和監理單位沒有解決安全隱患,這是內因;碧桂園存在沒有及時痛定思痛,持續高壓運作,可以說是事故的外因。

題目中說的不願悔改,我覺得所有的房企都存在這個問題,一個追求利潤而且在風口浪尖的行業,房地產業,錯過一天也許就是天壤之別。一個政策的落地就可以決定一個房企的存亡,所以他們都要爭分奪秒。前有萬科的5986後有碧桂園的345,他不是第一個乾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房企的模式以前是拿地-施工-銷售,質量是最重要的環節,要的是口碑;現在已經是拿地-拿地-拿地到銷售-銷售-銷售,無限循環,施工這個環節已經被弱化了,房地產成為了一個高槓杆的遊戲,玩的是資本滾動,施工環節是越短越好,最好可以縮減到沒有(開玩笑QAQ)。

這種高壓的措施,強迫式縮減工期必然伴隨有安全隱患。按照網友的專業說法:房子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組成的,鋼筋國標沒問題,混凝土是商品砼來的,質量比以前人工攪拌的還要好,問題主要出在工期快上,一般商品砼3個小時初凝,24小時終凝,72小時受載,現在兩三天一層的進度,柱絕對是疲勞受力,更別說樓板剛澆完砼兩三個小時拼命的吊上層的材料上來。質量肯定是不敢恭維,不能說一定有問題,起碼說不夠認真。精力都放在趕工期上,那麼其他問題就容易被忽略,其中安全隱患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所以說,碧桂園應該悔改的是這種不顧質量的高壓運轉方式,而事故的鍋肯定是先扣在施工方的頭上,一碼歸一碼。


不立而立


每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都絕非出於偶然,其背後必然有著深層次的人為因素在內!

總部位於廣東佛山的碧桂園是目前中國著名的住宅開發商之一,2017年該集團以5500億銷售額躍居業界第一。


相較一般的中小房企,諸如碧桂園這樣的業界巨頭由於其雄厚的實力與鮮明的理念更能獲取公眾的親睞與信任。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這兩句經典之語出自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

碧桂園是否讓社會變得美好我們無從確認,不過社會確實感受到了碧桂園強大的存在,這種存在是源於它“高週轉”經營模式。

“高週轉”一方面讓碧桂園在短短數年之內從一線城市擴張到數量眾多的三、四線的城市,使得它能夠快速崛起。而另一方面“高週轉”所帶來的快速擴張的背後也隱藏著嚴重的安全隱患,這也是碧桂園為公眾所詬病之處。

今年4月以來,碧桂園在多地的項目工地都發生了安全生產事故。根據媒體的相關報道顯示:4月7日,碧桂園在廣西崇左的一處二期工程的在建工地發生坍塌,造成1死1傷;6月24日,

碧桂園在上海奉賢區海灣鎮的一處在建工地發生模板坍塌,造成1死9傷;7月2日,碧桂園在河南安陽市的一處在建項目發生火災;7月12號,碧桂園在杭州蕭山所前鎮的前宸府項目上一在建工地發生基坑坍塌,造成路面斷裂,水管爆破;7月19日,碧桂園在河南淅州的一處在建工地發生火災。而7月26日,碧桂園在安徽六安市的一處項目工地上由於在建的板房發生坍塌,更是發生了6死3傷的重大安全事故。

從表面上看,這些安全事故的發生似乎只是巧合或者意外,但是吧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僅僅歸咎於天災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在我看來事故背後的人禍才是真正致命的誘因。

一般來說,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規定;第二、上位者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第三、從業者在生產、作業中存在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

碧桂園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其下屬的建築工地接連發生火災或者事故,顯然與上述幾種人為的誘因是存在直接聯繫的,這些人為的誘因有從業者個人素質的因素,但為主的還是在於企業的管理與監督的職能落實不到位。

如果碧桂園真如楊國強所說的有良心、有責任感,那麼我想相應的施工建設過程必定是以遵循規範、保障安全為前提的,類似的事故必定不會一再出現。

六安事故發生後,碧桂園曾經表態已經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單位立即停工,徹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隱患。

然而現實情況是,在隱患沒有完全排除的情況下碧桂園便選擇了強行復工,在這種前提下8月1日其所屬上海工地再發火災其實早已屬於必然的結果。

將資本最大限度的利益化的同時完全忽視了安全、忽視了誠信,這便是如今的碧桂園所展示給公眾的企業形象!面對這樣的企業如今又有多少人願意繼續予以信賴和追捧呢!



通城丹妹


碧桂園接連出事的原因——高週轉

如果有朋友在碧桂園工作應該知道,碧桂園有一串暗號式的管理法——早期的“567”法,要求買地之後5個月開盤銷售,6個月現金回籠,7個月達到收支平衡;後來升級成“4568”法,即4個月賣樓,5個月回款,6個月現金流為正,8個月再投資。據說最新的標準已經是“345”法。

“高週轉”大法是碧桂園在業內的殺手鐧,其實很多地產圈的人都很羨慕碧桂園的做法,只恨自己的制度和管理做不到碧桂園那樣的週轉速度,畢竟資金週轉的越快,可以買越多的地,蓋越多的樓,賺越多的錢。

舉個例子:一個樓盤總投資10個億,假設可以賺5億元,A企業慢工出細活,2年交房一個樓盤,賺了5個億;B企業高壓高週轉,半年交付一個樓盤,那麼兩年可以交付4個相同的樓盤,賺取5*4=20億元,你說誰不想高週轉。但是趕工肯定帶來的就是質量問題,最基本的倒板混凝土的凝結總需要等待時間吧。

幾個月以前,碧桂園曾經有一個關於“高週轉”的文件在業內流傳的很廣,就是“當天內出設計圖(通宵)”; 恐怖不恐怖,拿地後當天要設計師出一個樓盤的設計圖,我想即使是通宵,設計師能拿出什麼樣的圖紙出來,這樣的設計沒有反覆推銷及複核,不會出錯嗎?我想碧桂園連連出事,與這不無關係。

碧桂園為何不願意悔改?

碧桂園不是沒停工,只是它的停工是走個過場而已,7月27日晚上開始停工,但是據澎湃新聞報道,但是到了31日,已經復工的工地超過2400個,我不知道碧桂園短短3天是如何複查了全國2400個工程。其實碧桂園不願意悔改的原因,都是因為一個字——錢;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桂碧園銷售4136.8億元(較去年上漲43%),領先恆大及萬科約1100億元(要知道2017年度,碧桂園領先萬科僅270億,領先恆大僅350億元),所以說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是有多瘋狂。半年4136.8億元,平均一天近23億元的銷售額,你讓楊老闆怎麼忍心停工。

PS:2017年碧桂園銷售5500億元,銷售面積6016萬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已經快趕上去年去年了,這週轉速度得提高了多少。

我們再以碧桂園2017年的年報來看,2017年碧桂園利潤總額為287.5億元,平均每天淨賺7877萬元,按照今年銷售增長43%計算,2018年每天的利潤可達1.12億元,你讓楊老闆如何忍心停工。停1天少賺1.12個億,停一個月就是近34億元。

總結

之前安徽六安坍塌事件,碧桂園發佈聲明中還提到:“事發時,當地降雨量達70毫米/小時,短時風速7級”,看到這我就想笑7級的風速配上70毫米的降雨量就抵抗不住,讓人如何信任你?按照這個標準,來一個颱風,沿海基本得重建了。

而且即便陽光普照,碧桂園也照塌不誤——六安已經時繼上海奉賢項目、杭州蕭山項目後,碧桂園在近一個月內發生的第三次坍塌。今天這起上海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工地火災事件,我們看看發生的時間下午約14:30分,就知道碧桂園對工程是有多趕了。

綜上所述,大家這兩年購買碧桂園的房子還是多長個心眼,畢竟質量問題是個很麻煩的問題,也希望碧桂園能從這些時間中吸取教訓,不要為了暫時的利益而讓自己曇花一現。


鯉行者


最近一段時間,碧桂園的日子很難過,事故是一起接著一起,估計楊總國強最近肯定睡不好覺了,焦慮之下,本來就不多的頭髮估計要越發稀少了:

1、6月24日下午4時50分左右,

碧桂園在上海奉賢海灣鎮的一在建小區發生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建築模架坍塌,導致死亡1人、受傷9人

2、7月12日上午8點左右,碧桂園在浙江杭州蕭山區所前鎮的一在建小區“碧桂園前宸府”,其南側道路路面有2處沉降,面積大約100平方米,不過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3、7月26日23時40分,安徽六安碧桂園城市之光建築工地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十六人被緊急送醫,其中6人死亡、3人重傷。

4、 7月27日,碧桂園表示全國2798個在建工地進行停工整改。但是短短三天之後,8月1日下午2點半,江蘇南通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項目就發生了起火事件。

此外,7月29日,碧桂園在青島市黃島區的一個項目開盤,結果現場凌亂不堪,發生了人員踩踏事故,被有關部門緊急叫停,並要求其進行限期整改。

有因必有果,不顧客觀規律,強行快速發展,多年積下的隱患,一朝爆發了,碧桂園真是“禍不單行”,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也怪不得別人,現在只能“自求多福”了!

碧桂園以“快”起家,看來真是要“成也是快”,敗也是“快”了!碧桂園深耕三四線城市,連筆者老家的縣城都有碧桂園項目了,每到一處,碧桂園的房價必是當地的領跑者,只是你這樣的快速發展,事故頻發,真是讓人感到擔心,房屋質量真的能撐得起你的高房價嗎?

有人問,碧桂園為什麼在中午大熱天,晚上十一二點還要開工生產呢?沒辦法,那麼高的負債率,不抓緊開工建設,抓緊回籠資金,那麼高的財務成本真的吃不消啊!它不是不想改,只是真的“不能”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