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大跌原因起底:是供应过剩,消费低迷还是屠宰场故意压价!

3月19日全国外三元均价为10.23元/公斤,换句话理解就是全国外三元均价已经接近5元,而实际上大部分地区已经跌破5元,养猪进入亏损阶段。那猪价大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后市会是什么样,面对这样的市场,我们该怎么应对。我一直在思考这些答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春节后猪价大跌,且一发不可收拾。是供应过剩,消费低迷还是屠宰场故意压价?

猪价大跌原因起底:是供应过剩,消费低迷还是屠宰场故意压价!

屠宰场压价,乘机获得高利润

我经常听到网友说看到猪价大跌,但是猪肉价格却没有跌多少,所以把猪价大跌的原因归结到屠宰场压价,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们来看看屠宰场的利润吧,据某劵商调研数据,辽宁某屠宰场1--2月毛利同比去年是下降,1-2月毛利率4%(包括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购销差100元/头,去年同期毛利率4.8%,购销差110元/头。大家都知道中小屠宰场以鲜肉销售为主,白条价格与生猪价格高度相关,屠宰场只有在屠宰量较大时期才能获得较高利润。下游屠宰企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在消费淡季,屠宰场也难以获得高额利润。

屠宰场补充库存冻肉,那只是个别企业行为

猪价大跌原因起底:是供应过剩,消费低迷还是屠宰场故意压价!

第二种说法是屠宰场乘机补充冻肉库存,等待猪价涨起来时再赚钱,前段时间政府公布的1万吨猪肉收储对现在的猪价来说就是杯水车薪,我反而更加关注企业自发的补充库存,而实际上根据我们目前调查的数据,只有部分深加工企业(生产火腿等肉制品)和大型屠宰企业会做冻肉库存。但介于猪价仍未探底,这部分量并不大。

所以,我认为猪价下跌并不是某个企业或屠宰场集体操控,更多还是因为供需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造成,换句话来说就是供应过剩,需求低迷造成。那究竟是供应多了多少,需求又降了多少,哪个影响更大一点呢?

供应过剩,产能大量释放

之前我一直提到一个观点,无论是供应还是需求增减都是一个渐进过程,去年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供应紧平衡,而反应到猪价上面,相当一段时间涨跌两难,但实际上2018年元旦后,供应已经开始增加,我们知道从母猪配种到生猪上市大约需要1年时间,猪价下跌背后是生猪供应能力的快速增加。而2016年11月到春节前猪价回升,直接导致一大批母猪集中配种。另一方面春节前的猪价下跌导致部分网友把猪压栏到春节后出栏,这直接导致节后出现一波出栏高峰,据我同事数据显示,1--2月份出栏量与15年同期基本持平,我们就不难理解此时猪价这么快就跌到5元了。

不要只看母猪数据,很多网友被能繁母猪数据误导,我觉得首先能繁母猪是持续下降的,但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成绩快速提高,据我们调查数据,很多家庭猪场母猪年上市量已经达到18头,而一般养猪企业都在20头以上,生产成绩提高是生猪产能增加的主要因素。

猪价大跌原因起底:是供应过剩,消费低迷还是屠宰场故意压价!

消费低迷,需求下降导致

而我们再来看消费,消费趋于饱和并逐渐下降,这是铁打的事实。这里我举三个例子来说明消费问题。1、我一同事他们家是杀猪的,往年同期每天是一头,现在只有半头猪;2,我们来看城市消费数据,蔬菜,水果近几年是持续上升,而猪肉消费是稳中有降,牛羊肉是小幅上升。而如果拿我们身边情况来,每个家庭消费习惯都有类似的变化,在家吃饭次数少了,而在外面吃饭,猪肉吃的也是少了。

据券商调研数据,辽宁地区今年节后猪肉消费明显减少,较往年相比下降严重。据对省内14个市场321个摊位的猪肉消费量统计:2016年节后猪肉消费较节前减少了10.4%,2017年节后消费减少了26.4%,2018年节后消费减少了45.7%;

我想说的今天决定猪价涨跌的根本原因仍是供需关系,这个猪周期和以往猪周期最大区别是是来自消费端的变化,当产能在逐渐恢复,猪肉价格虽然下降,但消费并没有伴随着增加,这与货币贬值,居民购买力下降有关。当然,这样市场变化是整个产业需要共同考虑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控制自己的成本,是努力跑赢猪价!只要自己的成本比猪价低,自己就能赚钱,只要自己的成本比别人成本低,自己就能少亏点。所以,对所有的猪场都一样,那就是降低成本。

猪价大跌原因起底:是供应过剩,消费低迷还是屠宰场故意压价!

未来猪价很长一段时间将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我们家庭猪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降低成本,尤其是饲料成本。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增加,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也在水涨船高。但是降低成本是我们撑下去的唯一出路,再难也要死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