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一分钟

大家谈

5月18日“一分钟影像大赛”十周年活动海报正式发布。由此,十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5月-11月期间,活动主办方将通过网络、电视、线下等多种形式,围绕“一分钟影像”的历史、当下、未来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此期间,“三生”也将推出“一分钟大家谈”系列,邀请文化艺术界名流,聊聊他们与“一分钟”的故事。

本期,三生酱有幸采访到了著名摄影家、美术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当代影像研究院硕士生导师祁和亮先生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祁和亮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当代影像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上海海上水墨画院执行院长

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Q:赵妃蓉

A:祁和亮

Q:祁老师,上海“一分钟影像”大赛举办十年以来,您觉得这个比赛最吸引您的是哪一点?

A:这个大赛最吸引我的是多年来它始终坚持对影像艺术的探索,每一部作品都试图从画面、空间、音乐、旁白、叙事节奏上作出创新和突破,“一分钟影像”的作品时长都是一分钟,但因为表现内容、技术手段和思想深度的不同,实际上它带给观众的心理时长差异是很大的。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作为艺术家需要始终对社会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然后通过艺术的创造去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这是很难很难的,我觉得“一分钟影像”的创作者必须具有哲学性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去完成这种提炼、升华和表现。好的作品一定是和现实生活产生勾连的,既能让人看得懂,也能触发观众深层的思考,并能成为对某种现状作出改变的推动力量,比如环保的主题,比如揭示当下人们内心焦虑的主题等等。

Q:在您多年担任大赛评委的过程中,哪些作品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几年前有一部作品是通过动画的手段描述一个窨井盖,透过它来表现城市的喧闹杂乱,窨井盖看上去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普通事物,以它作为作品的切入口既简单又容易表现,通过简单的事物来表达深邃的思想是最难的,但这部短片的创作者做到了。

2016年大赛有一部获大奖的短片是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雅·苏卡普拉佩的作品《这是我的舞台,你的呢?》。

《这是我的舞台,你的呢?》印尼 阿雅.苏卡普拉佩

祁和亮评语

几只小猫围绕着演讲台嬉戏打闹,人类努力维护的象征着话语权的讲台被次序扰乱,作品用轻松而幽默的视角投射出权力机构表面之下的虚弱,充满机智。

《袜之恐惧》 爱尔兰 贝阿·马克马洪

去年还有一部获得最佳“音效类”的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爱尔兰的艺术家贝阿·马克马洪创作的《袜之恐惧》。短片运用富有表现力的音效语言,让一个荒芜萧瑟的阶梯场景具有某件事件正在发生的暗示与隐喻,也让人想起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所传递出来的叙事张力。

Q: 您曾说过“使用任何设备拍摄制作成一分钟长度的短片,用以记录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这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 我觉得对一分钟影像的创作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短短一分钟的时间里使作品具有思想的内核,画面本身的质感、色彩还原度、音效处理等等都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但它们最终都是为呈现创作者的思想而服务的。创作者必须结合自身的经验,对生活对社会有深刻的体察,将自己的内心沉潜下去,才可能获得冷静客观独立的思考。

Q:您有没有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创作,参加一分钟影像大赛呢?他们有什么收获吗?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A:我常常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参加“一分钟影像大赛”,不在于是否能获奖,而在于他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社会和自己内心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人文思想的建设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我在学生参加比赛前总会先让他们思考现在社会上让他们感触最深,他们最想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比如有学生观察到上下班时地铁很拥挤,不少人对礼仪的遵守就会缺失,而这实际上体现了人们的公共素质,进一步思考的话它就牵涉到人们内心的秩序感和社会外在的秩序感,有时它们是一致的,但有时它们会有冲突。有了这些基本的思维路径以后,我才会引导学生去写出文字的稿本,结合音乐的选择,再写出分镜头本,做这些事的时候还需要理清叙述的节奏,哪里是高潮哪里是低潮,要让人们能看懂作品在提示什么,想要改变什么。

年轻学生的思考力是很旺盛的,我们不能去抹杀它们,而应该去更好地引导他们,我通常都让学生上报三个选题,选出能打动我的才会让他们进入创意的下一步。通过参加比赛,看其他选手的作品,听专家的点评,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收获,创作的过程是特别能锻炼人的,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在近年收获了一些奖项。

Q:您能谈一下对“一分钟影像”大赛未来的展望吗?

A: “一分钟影像”大赛在上海已经举办了十年了,随着手机成像功能的日益强大,我相信三年以后手机拍摄的影像就能超越单反相机的成像级别,我相信运用手机进行影像创作是未来的趋势,会越来越普及,这对于“一分钟影像”大赛的举办是有益的。

现在来看大赛的影响力还有限,希望当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后,更多人能参与到大赛中,去创造去传播,扎根于现实的土壤,通过影像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积极进步。

一分钟大家谈:|祁和亮:艺术家要有哲学思考力

一分钟影像参赛作品上传邮箱:

[email protected]

1.时长必须为1分钟的影像作品,形式內容不限。

2.参赛作品请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及联系电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