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中的三和大神

提到深圳,你會想起什麼?

日本作家三浦展的這句話,命名了一個隱秘的群體,他們被稱為三和大神、蹲族和蟄居族。

多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像今天的高考學子一樣,被社會的聚光燈照耀。

然而,時過境遷,因種種機緣巧合,他們失意、失語、失落,慢慢變成沉默的大多數。

他們不上班、不打卡、不結婚、不買房,整天曬著太陽嘮閒嗑,享受著風一樣的“自由”。

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語。。

別人在北上廣打拼,他們在北上廣打盹。

讀懂他們,才算讀懂一個完整的中國。

1

深圳在你眼中什麼樣,估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光鮮的一面,一線國際化大都市,有騰訊、華為、大疆這樣的企業,有高不可攀的房價。

可你知道嗎?在深圳市中心向北10公里,在一個叫做三和人才市場的地方,藏著繁華的暗面。在那裡,有一群數以萬計的人,混得比我們慘,卻在互聯網上被稱作三和大神

如果你在三和人才市場附近,看到一個人趴在大街上,不必驚訝,這就是傳說中的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們,名不虛傳:他們不用上班、不用打卡、不考慮結婚、不考慮買房,整天過著曬太陽、嘮閒嗑,享受著風一樣的“自由”。

趴在地上,可能他是累了,也可能他還沒睡醒。

佛系中的三和大神

大神們囊中羞澀,常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夜晚就在警察觀察不到的街道和公園就地而睡。

這是享受“自由”必須付出的代價。

也許你會說,這群人不缺胳膊不缺腿兒,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要回答這個問題,就直接牽涉到三和大神們的精髓。

在深圳的三和大神,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90後農民工。他們不願做按月拿工資的“廠狗”(大神們對進廠做工人的蔑稱),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工作選擇標準——“來錢快、又輕鬆、一日一結”。

日結的好處是,可以“幹一天玩三天”。這是大神們不變的信條。

拿到錢,就去網吧包夜,玩最火的遊戲,或者網絡賭博。

而大多數時間,這群人無所事事,每天發呆。活不下去時,有些人就把身份證按幾百塊的價格賣掉(通常給不法企業做法人代表),又或者賣掉自己的駕照,換幾日逍遙。

他們也知道,沒了身份證,離開三和的希望就愈加渺茫。可管他孃的呢,大神們要的是今天先快活。

三和大神瀟灑的身姿,在網上引起一場狂歡。有人羨慕大神們風一般的“自由”,有人罵他們是廢物,還有人表示理解。

可書單君卻想說,三和大神不是搞笑、段子般的存在。看懂了他們,就看懂了今日中國。

而且我們也可能會成為精神上的三和大神。

日本作家三浦展寫過一本觀察日本社會的書,叫《下流社會》

什麼是“下流”?三浦展口中的“下流”,還不是我們理解的道德品質低下,而是指這麼一種人:

不僅收入低下,而且人際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慾望等也全都較之一般人更為低下,概而言之,就是對於全盤人生熱情低下。

一句話,簡直是病入骨髓的喪。

以這個標準來看,三和大神簡直條條中槍。NHK採訪過一位三和大神:

“現在還有夢想嗎?”

“去年還有一點,今年一點都沒了。”

“你才27歲,有想過改變嗎?”

“過一天算一天嘛。”

“那老了呢?”

“……老了……老了就老了,就死唄。”

三和大不需要千古留名、腰纏萬貫、出人頭地,哪怕死後有沒有棺材也不在乎,他只想今朝。

可以說,三和大神,就是中國進入下流社會的一個縮影

2

三和大神離我們有多遠?

也許你會說,三和大神的例子太遙遠了,這麼小眾的一群人怎麼能代表中國呢?

起初書單君也是這樣想的,直到我知道了北上廣的“

蹲族”。

所謂蹲族,這群年輕人,高學歷、無業,對待任何事情既不熱血也不奮鬥。他們群租在一線城市,混吃等死。不想回自己的城市,也在一線城市立不下腳跟。

辦公室小L有個同學珊珊,因為工作不順心,辭職在家呆了一年,1萬塊錢都沒有花完。每天在家裡吃飽穿暖,睡覺睡到自然醒,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刷微博,玩電腦。沒有自己的社交圈,對於她來說,這種生活遠比每天應對工作的挫敗感來得舒服。

她不願和父母溝通,也不願出去找工作,更不願花時間讓自己走出來,她給自己設置了限定,認為這就是自己人生的歸宿。

我們都知道,人只要一閒下來就會對自己鬆懈,時間久了就真的站不起來了。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走到了人生的下坡階段,社會競爭激烈,適者生存,不適者就被淘汰。

一個人無論在何時,都要擔負起自己肩上的責任,要麼你永遠不要老,要麼你永遠都不工作,永遠麻痺在現狀中。

小L的朋友就是因為父母投食和自我意識薄弱,失業之後都沒有從失敗中走出來。現在的她已經26歲了,沒有對象,沒有錢,沒有未來,但是她卻很滿意。她說:“

與其考慮將來,還不如快樂生活,活在當下的每一天。

總之,放棄是容易的

蹲族往往喜歡獨處,自我感覺十分強烈。他們找不到跟家人和社會的自洽,維持不了內心的平衡。

別人都在北上廣打拼,他們卻在北上廣打盹。

這種惡性循環如果一直下去,今後只會越來越糟糕,自我封閉意識太強烈足以摧毀一個人的鬥志。

日本作家三浦展曾說:“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是一道人生咒語。

起初我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不都說:人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嗎?直到我看到日本的“蟄居族”才明白,原來這真是一道咒語。

在日本,這樣的群體多達百萬人,他們不工作、不上學,與社會沒有任何聯繫,吃、穿、住、行全都封閉在一個狹窄的房間裡。

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徵:拒絕參加社會活動,沒有任何親密的社會關係,“失蹤”時間超過6個月,最高紀錄蟄居時間長達40年。他們是“蟄居族”,唯一的社交活動就是去便利店買維持生計的食物。

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是中產階級。15歲到39歲之間,且大多數人擁有碩士學歷。整個社會,百萬人憑空消失,長達數年渺無音訊,甚至還有人拒絕走出房門,年邁的父母只能通過食物包裝來確認他們是否還活著。

些人,究竟為什麼會被困在房間裡?

43歲的Shouk uibor已經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7年:“我不能離開房間,就像倉鼠不能離開籠子。”(引自豆瓣看客insight)

他曾經是一家公司的創辦人,在遭遇破產之後,10平米的房間成了他的全世界。在經歷低谷之後,他不斷譴責自己,每天醒來除了吃和上廁所之外,找不到活著的任何價值。

他的內心暴躁,但是無處發洩,無所事事,每天都感覺精疲力盡。而Shourk uibor只是100萬人群中的一個而已。像他一樣的人可以代表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還有一些更糟糕的是,整個人頹靡到連從沙發上爬起來去上廁所,都覺得渾身無力。

還有一些人在長期蟄居生活中陷入某種強迫症,連續洗幾個小時的澡,刷幾個小時浴缸,甚至死後三個月才被人發現。

大部分“蟄居族”和“蹲族”一樣沉迷電子遊戲無法自拔,這是他們逃避生活的一種有效手段,能夠使他們暫時平靜下來。

對於他們來說:逃跑雖然可恥,但是卻很有用。

3

為什麼會出現下流社會?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都這樣?”

在《三和人才市場》這部紀錄片裡,三和的豆漿店陳老闆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和三和大神們一樣,陳老闆以前也是農民工。

但在陳老闆身上,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樣的特質。

陳老闆以前在工廠做工,不幸工傷,右手被機器壓斷,只剩一隻左手。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將是巨大的打擊。重傷之下,抱怨和頹廢都有道理。可是陳老闆說:“我右手沒了,我只有練熟左手。

他用工廠賠付的錢和自己攢下的錢,開了家豆漿店。

視頻裡,他熟練地單手裝豆漿,他用獨臂將塑料袋甩開的剎那,活像個大將軍。

如果是三和大神們遇到這樣的變故,他們絕難活出陳老闆這樣的風采。

陳老闆以及更早期的農民工,所處的時代,物質貧乏,他們有著強烈改善生活的慾望。他們也通過自己的打拼,看到了日子越過越好。他們經歷過磨難,享受過經濟發展的益處,精神上有韌性。

而三和大神、蹲族、蟄居族呢,他們出生在一個物質豐饒的年代。在這樣的時代,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叫“全民富二代”。

無論貧富,每個家庭都把孩子當成寶兒來寵,生怕他磕著、碰著。可以說,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他們父輩那樣的磨難,但仍是精神上的幼童和巨嬰。

當經濟大環境轉為低迷,他們面臨著比父輩更加嚴酷的生存環境。

就像三浦展在《下流社會》書中說的:

當整個社會形成一股上升氣流時,即使個人缺少上升意欲,也可以在不知不覺間隨大氣流一起上升,而當整個社會不再處於上升期時,只有上升意欲極其強烈、並且擁有一定能力的人才能最終得到上升,不具備上述動力的人便只有跌落了

這些人踏入社會之後,唯一感覺到的只有可支配的金錢和時間在不斷減少。今後他們還將結婚、生育,對將來的消費生活仍能保持不變甚至不斷提高,根本沒有信心,因而其階層士氣大為低落。

由低落到佛系,由佛系再到喪,或許只需要生活的幾下打擊。

讀到這一段時,書單君開始理解了三浦展的預言——在未來,或將有40%的人進入下流階層。

4

下流社會時代該如何自處

當階層分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再努力和奮鬥,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圈裡無法自拔。他們放棄高考,放棄夢想,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甚至墮落。

多年以前,通過“高考”的選拔,即使沒有背景的人通過自己努力也能進入中產階級。但是如今社會就要悲慘得多,即使畢業之後還要面臨失業,甚至墜入社會底層。

佛系中的三和大神

而一些尚能找到一份體面工作的畢業生雖然能夠解決溫飽,有著步入中產階級的希望,但是在高房價的壓力下,絕大多數得不到父母經濟支持的年輕人滑入了“下流社會”。

“下流社會”的形成是非常致命的,很多年輕人要麼沒有工作,要麼加班,要麼逃避現實,生活苦不堪言。當你面對職場競爭,婚姻生涯,父母老去的種種壓力下,很多人選擇了放棄,不再當事業和家庭的“中流砥柱”了,心甘情願選擇在“下流社會”中苟且。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何去何從呢?

電影《沙漠之花》中講到:“我們受了這些苦難,一定是為了什麼值得的東西。”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掉自己的鬥志和選擇。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和熱情,就像《沙漠之花》中的女主,出生在荒涼的索馬里沙漠,三歲時被迫接受女性割禮,12歲時為了5頭駱駝被父親嫁給60歲的老頭,赤腳逃婚在沙漠中差點喪失生命。

但是,她並沒有被現實生活所打敗,從真正的“下流社會”中通過自己的天賦和努力成為世界頂級的名模,將一生都投入在婦女解放的事業中。

佛系中的三和大神

真正經歷過絕望的人是不會妄自菲薄的,因為她們都對自己特別狠,也特別溫柔。

你說不要和貧窮的人談夢想,夢想是有階級的。但就是有人衝破種種階層,把夢想給實現了。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帶著自己獨有的天賦和熱情,它可以成就超乎想象的我們。

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即使你是三和大神、蹲族、蟄居族裡的一分子,當你打開大門走出去時,你會發現,這個時代,也有你的一碗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