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準測量的一般操作步驟

通常我們工地上使用的導線是四等水準導線,對於四等水準測量的相關技術要求如下:

當然有些規範上的要求對視距有些不同,好像有一種規定是視距不大於80m,這裡我們取100m,依照老規範。

四等水準測量觀測應在通視良好、望遠鏡成像清晰及穩定的情況下進行。一般採用一對雙面尺和DS3級水準儀。這裡介紹一下

DS3級水準儀的技術參數:即為每一公里水準測量的中誤差為±3mm,物鏡有效孔徑不小於28mm,放大倍數不小於38倍,水準管劃分值:20″/2mm,

由於四等水準測量要求視距不大於100m,所以視線長度一般為30m—50m左右。最為適宜。安置水準儀的測站至前、後視立尺點的距離,應該用步測使其相等。

另外對四等水準的要求如下:

視線高度>0.2m,前後視視距差≤3m, 前後視視距累計差≤10m,紅黑麵讀數差≤3mm,紅黑麵高差之差≤5mm.

1、三等水準一個測站的觀測步驟:後-前-前-後,即為黑-黑-紅-紅

(1) 照準後視尺黑麵,精平,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讀數,並記為(1)、(2)、(3)。

(2) 照準前視尺黑麵,精平,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讀數,並記為(4)、(5)、(6)。

(3) 照準前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記為(7)

(4) 照準後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記為(8)

這四步觀測,簡稱為“後一前一前一後(黑一黑一紅一紅)”,這樣的觀測步驟可消除或 減弱儀器或尺墊下沉誤差的影響。對於四等水準測量,規範允許採用“後一後一前一前(黑一 紅一黑一紅)”的觀測步驟,即可以忽略儀器下沉而造成的對數據精度的影響。

2、測站數據的計算與檢核:這裡我們把前後視讀數記作以m為單位:

後視距 (9)=[(1)—(2)] ×100m

前視距 (10)=[(4)—(5)]×l00m

對於視距的要求,四等視距S≤100m

前、後視距差 (11)=(9)—(10)

對於視距差的要求,四等視距差S≤±3m

前、後視距差累積 (12)=本站(11) 上站(12)

對於視距差累計的要求,按照表中,四等視距差∑S≤±10m

同一根水準尺黑麵與紅面中絲讀數之差:

前尺黑麵與紅面中絲讀數之差(13)=(6)十K—(7)

後尺黑麵與紅面中絲讀數之差 (14)=(3)十K—(8)

四等水準要求紅黑上下絲讀數之差誤差≤3mm

(上式中的K為紅面尺的起點數,為4.687m或4.787m)

黑麵測得的高差 (15)=(3)—(6)

紅面測得的高差(16)=(8)—(7)

校核:黑、紅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

或 (17)=(14)—(13)

四等水準要求紅黑麵尺高差之差≤5mm

高差的平均值(18)= [(15) (16)±0.100]/2

=(15)- (17)÷500

在測站上,當後尺紅面起點為4.687m,前尺紅面起點為4.787m時,取十0.100,反之,取-0.100。

接下來是一個工程實例

有一條匝道A匝道,起點處有一個水準高程點BM01,h=227.9

終點處有一個水準高程點DO 004,h=228.564.

我們從BM 01出發,在中間加密水準導線加轉點TP1,TP2,TP3,TP4,TP5附合到DO 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