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本文轉自:財經 塗偉/文 蔣詩舟/編輯

7月,註定是屬於自媒體和醫藥上市公司的月份。

前有《疫苗之王》引發了大家對問題疫苗的滔天民意,長生生物因此一蹶不振,退市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7月29日,一篇《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自媒體文章,讓另外一家醫藥上市公司美年健康(002044.SZ)陷入輿論的泥淖。

7月31日,美年健康內部人員在接受《財經》APP採訪時稱:“該文作者譚女士因工作原因已於今年2月份被公司辭退,同時拿到一筆賠償金,還簽了字,但後來反悔了,並申請勞動仲裁。7月24日已經開庭,目前還沒出結果。據瞭解,仲裁那邊不太支持她的新賠償方案,所以才會出現這篇自媒體文章。”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7月31日中午,譚女士透露:“自己家就住在美年旁邊,沒有能力對抗美年,壓力很大。很快就會同美年方面簽署和解協議。”

繼昨日跌停後,美年健康今日開盤再度大跌逾6%,截至收盤,報19.59元/股,漲0.31%。

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假醫門”指控

引起資本市場驚濤駭浪的那篇自媒體文章《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要點如下:

1、一位顧客在美年體檢,各項指標都正常,但沒過多久被三甲醫院查出癌症晚期並已全身擴散。

2、美年使用不同輻射程度的醫療設備,操作人員沒有執業許可證。

3、美年啟用冒牌醫生,違規簽發體檢報告。

4、美年逼迫員工刷信用卡購買體檢卡以取得現金流週轉,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員工。

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針對上述文章,美年大健康很快做出了回應,7月30日發佈官方聲明稱,“美年大健康遭遇有組織的黑公關,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回應要點如下:

1、文章中提到的“患癌客戶”在美年體檢時並無篩查腸癌項目。

2、MR、膠囊胃鏡沒有輻射,美年採購的高端CT均為低於國家標準輻射劑量的低劑量螺旋CT。

3、廣州美年所有醫護人員均持有國家頒發的相關專業資格證及執業證。

就“強迫員工購買體檢卡”問題,美年健康內部人士給《財經》APP的解釋是,銷售人員買卡是完全自願的行為,因為當時有促銷活動。記者追問體檢卡是否可退時,該人士表示不太清楚。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在吃瓜圍觀群眾分不清誰是誰非之際,7月30日晚間深交所下發關注函進行強勢問詢,要求美年健康認真自查公司員工的執業資格證照獲取及有效狀況,是否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等。

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隨後,美年健康又發佈澄清公告稱,自媒體文章為了達到抹黑目的,將其因果關係明顯的所謂“漏診”案例強加於公司,更是用“人死了”這樣的誇大標題誤導公眾,扭曲事實。公告的其它內容與之前發佈的“官方聲明”無異。

此外,美年健康對《財經》表示,體檢機構中有很多人員,比如前臺、引導等都是醫療輔助人員,不需要行醫資質。

是否“抹黑”?

儘管美年健康公告中強調自己是被人抹黑,不過,據《財經》瞭解,這似乎並不是美年健康第一次遭人指控從業人員無證上崗。

2018年6月,湖南當地媒體披露,美年健康因在湖南業務擴張過快,工作人員需求量激增,招收大量不具備從醫資質的人員,從事體檢診斷等工作。湖南都市頻道《都市一時間》欄目在暗訪中發現,在美年健康定王臺分院,做核磁共振的科室當中,7名工作人員中有5人無執業資質。

美年健康內部人士在接受《財經》APP採訪時稱,“湖南的這個事情,據瞭解已經撤稿。”

但據媒體報道,在衛計部門的後續檢查中證實,上述體檢中心的確存在違規情況:一是部分人員不按規定佩戴胸牌,二是存在無執業資格的人員單獨上崗操作。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美年大健康多家門店曾因員工未持證上崗、放射設備等問題遭多個政府部門多次行政處罰。

作為本次事件當事人,爆料人譚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目前她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便就爆料內容做進一步表態,但她所反映的情況都是真實的,對自己所說的內容負責。譚女士強調,自己不是惡意中傷,而是在幫助美年。

另外,對於是否存在“死亡”醫生這一關鍵問題,譚女士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爆料文中的“患重疾走了”的醫生並不是死了,而是辭職了。

市值一日蒸發近68億

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是美年健康,但連帶著一同受傷的是一眾基金機構。

美年健康突發“黑天鵝”,一天市值蒸發68億!29家基金踩雷!

受週末自媒體爆料文影響,市值一日蒸發近68億元。

基金二季度數據顯示,共有29家基金80只產品持有美年健康1.9億股,佔流通股比例14.44%。其中,匯添富基金持股最多,達10637.94萬股,通過10只基金產品持有,佔流通股比例8.08%。

如果按前一交易日收盤價21.70元計算,7月30日當天,這些基金的浮虧將超4.1億元。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下跌的不止美年健康一家,還有整個醫藥。除美年健康外,當日還有楚天科技、博暉創新、九芝堂、艾德生物、智飛生物等跌停,魯抗醫藥、海辰藥業、海利生物、冠昊生物跌逾9%。

7月30日,醫藥板塊指數下跌2.67%,整體市值蒸發近800億元。

此外,7月27日美年健康發佈的2018半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4.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6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98%,增長近10倍。

美年健康解釋稱,此次公司利潤大漲得益於利好政策落地、健康消費升級、健康體檢市場需求井噴的大環境。在此背景下,2018年上半年,公司規模持續擴大,在鞏固和發展團檢市場的同時,拓展了個檢業務;並推出了基因檢測、腫瘤早篩、冠脈核磁、肝超等高端體檢新產品,產品結構優化,盈利增長點增加。

喧囂背後的隱憂

前員工之所以會選擇爆料美年健康,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在於勞務糾紛,究其原因,或許與美年健康近些年過快的發展有關。

2016年,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改寫了民營專業體檢機構美年健康、愛康國賓和慈銘體檢“三足鼎立”的局面。

彼時,美年健康擁有近300家醫療服務及體檢中心;到了2017年,美年健康表示,已佈局400餘家體檢中心;同時,美年健康進一步提出稱,2018年體檢中心整體規模超過600家。

規模的擴大,伴隨著的是公司員工的增加。2015年,美年健康的員工總數是1.39萬人;2016年,這個數字變為1.84萬人;2017年時,這個數字是大幅攀升增加到3.08萬人。

美年健康年報顯示,2015、2016、2017三年,體檢服務人工費用支出分別是3.78億、7.96億、10.74億,同期醫務人員及分院保障員工數分別是7922人、9931人、17239人。

做一個簡單的計算,這三年期間,美年健康每年花在醫務人員及分院保障員工上的年均費用分別是4.77萬元、8.02萬元、6.23萬元,而這一部分人群,正是體檢服務的主體。

可以看見的是,2017年,美年健康在人員規模大幅擴張的基礎上,相關的經費卻沒有跟上,體檢服務人員的人均投入反而低於2016年。這就不得不讓人發出疑問,在控制人力成本的情況下,能不能招來合格的醫務人員,能不能留的住合格的醫務人員?

更讓人擔憂的是,美年健康在民營專業體檢機構當中還算是比較專業的,很多中小民營體檢機構人員並不專業,因為聘請專業人員的成本很高,裡面很多儀器也都是醫院淘汰的二手產品。

“此次美年健康前述事件出來後,其股價大跌也反映了資本的一些態度。”業內人士表示,“民營體檢目前遇到瓶頸,亮點找不到,一旦出了負面的東西影響就很大。資本市場對民營體檢行業的期望值在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