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武林——一九二九年杭州國術大賽紀錄

真實的武林——一九二九年杭州國術大賽紀錄

有關這次比賽的介紹,來源於九十年代的《武魂>>雜誌,作者為凌耀華,作為上世紀我國開展的大規模傳統武術挖整活動浙江省的項目負責人,其文章觀點客觀,引用的史料公正。

這次比賽由浙江省國術館承辦,遍邀各派高手,就想看看“到底誰的功夫好,誰的不好”,比賽規模空前,政界要人胡漢民、孔祥熙、孫科、宋哲元等均為大會題詞,在近代很有影響。

比賽歷時六天,比賽過程十分精彩(據說,因無錄像資料不好判斷但戰況慘烈,與幾次國考及全運會的比賽不可同日而語,被稱為"拼命擂臺”),但比賽結果令人驚奇——

和尚道士紛紛落馬,南拳不敵北腿,桃李滿天下的名門宗師被乳臭未乾的後生追得抱頭鼠竄,來自深山老林名山大川的神秘高人難過首輪,比賽的優勝者皆為中央國術館的學員...

讓我們認識一下當時的國術吧!看看當時對武術界的影響吧!再與現在的散打比較一下吧!

1.名滿天下的高手名不副實的比比皆是,名氣大的不一定能打,或者不敢上擂臺,或者經擂臺一檢驗,優劣立顯,用另一名家趙道新的話來說,就是"要麼被打破了頭,要麼被嚇破了膽”。

2.大部分傳統武術不能實戰,乃是"虛設的套子”,不能臨場實用,被當時形象地稱為“空頭拳術”,而優勝者自報家門時雖都是五花八門的傳統門派,但無一例外的暗地另搞一套獨有的格鬥訓練,訓練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個別人身上可推測一二,如亞軍獲得者朱國祿兼練拳擊,其打法當時遭一太極名家非議,說“不合國術”,其弟朱國禎要與名家請教,名家不敢迎戰,在深秋的天氣裡竟滿面是汗,看來朱的打法有拳擊加腿之嫌;獲得第十三名的趙道新搞了個心會掌體系,借鑑了西方的訓練體系,趙曾對國術的弊端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散打王的裁判津門二張曾受教於趙,張洪俊曾獲全國散打比賽亞軍。

3.都說武術門派無優劣,但這次比賽南派選手普遍不敵北方拳師,南拳選手第一輪全部敗北,有的剛交手就被打敗,有的簡直無還手之力,後為照顧南派,抽籤時將南北分開;另太極打法毫無建樹,四兩難撥千斤。

4.比賽對社會上的空頭拳術痛刺一針,“要學打擂臺的拳術”成為當時練武者的要求,但持藝者看到其真實效果,反而出現一個空前保守的局面,那些為數不多的技藝再也不許傳人。如此看來,今天廣泛流傳的我們六千萬武術愛好者練習的傳統武術是否多半是那“空頭拳術”?

5.傳統與散打勢如水火嗎?這次比賽沒有看到高深的內功,沒有發人於丈外的場面,看看優勝者的打法吧,王子慶運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術打法獲得冠軍,其不招不架甚至中招反擊的打法頗像散打,且身高體壯,以力降人,非傳統觀念的以巧取勝,倒合乎現代比賽分體重級別的觀念;朱國祿借鑑拳擊打法,善於聲東擊西,虛實結合,想起了人們對散打的指責:拳擊加腿;第四名曹宴海,公認的第一高手,不怕“起腿半邊空”,以裡纏外踢,勾掛起落易如手臂的腿法橫掃各路豪傑,因照顧面子,讓拳獲得第四,與重視腿法的散打還是有著相近的一面。其實現在的散打在試驗階段主要在武漢體院和北京體院進行,其領頭人分別是溫敬銘和張文廣,都是當初中央國術館的學員,散打和傳統的關係他們應該更清楚。

6.高手在民間嗎?高手不食人間煙火嗎?有一江西老僧上臺比試,被打塌頭骨,抬上救護車;最後比賽的最優勝者都是中央國術館的學生,相當於現在的國家隊,且多來自河北山東,民間未見高手。

看看誰是當時真正的高手吧!第一名河北王子慶,第二名河北朱國祿,第三名河北章殿卿,第四名河北曹晏海,第五名河北胡鳳山,第六名安徽馬承智,第七名山東韓慶堂,第八名山東宛長勝,第九名山東祝正林,第十名山東張孝才。

1929年杭州國術大賽前十名資料

第一名王子慶河北保定柏鄉縣人,時年三十歲,幼從名師劉春海先生習藝,盡得其技,精擅少林拳,尤精摔角,任職中央國術館,性情敦厚,有古豪俠之風範。

第二名朱國祿河北定興縣人,時年二十九歲,幼從王桂亭習形意拳,任職江蘇警官學校。

第三名章殿卿河北保定新安鄉人,時年二十五歲,十二歲時投王香齋及楊振邦兩先生之門習藝,精於翻子拳、摔角、形意拳,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

第四名曹晏海:幼習滑拳,1928年4月,進入中央國術館學習國術,從馬英圖習通背,從郭長生習劈掛,後隨孫祿堂習拳。

第五名胡鳳山:形意。後隨孫祿堂習拳。(具體不詳)

第六名馬承智:1888-1977安徽藿丘人,幼從黃樹生習少林門諸藝。甚具功力,能用手指拈碎綠豆,且周身上下不怕踢打,能舉手僕人。後隨孫祿堂習拳。

第七名韓慶堂:近代北少林長拳傳人,山東即墨人,精嫻北少林武技及各項點打摔拿功夫,尤精擒拿術。

第八名宛長勝:山東,查拳馬金鏢之門生。(生平不詳)

第九名祝正森:山東人(拳種生平不詳)

第十名張孝才:山東,查拳馬金鏢之門生(生平不詳)

資料補充:

朱國祿是16歲練形意拳,18歲棄武從文。1923年朱國祿21歲時被其兄朱國福叫到上海,做朱國福的拳擊陪練。並加入朱國福創辦的武學會,於是再次隨朱國福學習形意拳和拳擊。同時兄弟兩人在上海大世界表演拳擊。1928年首屆國術國考,福、祿、禎兄弟三人同獲最優等,轟動武林。

章殿卿1920年投軍,1925年加入李景林衛隊,同時隨李景林學習武術,後與李景林的女兒定親,得李景林真傳。

曹晏海,幼從蓮闊和尚練習燕青拳多年。1929年從郭長生練披掛,並與郭結為金蘭,以後又拜在孫祿堂、李景林門下習藝,並得到馬英圖、朱國福等人的指點,博採眾長。

胡鳳山,湯士林的弟子,1928年首屆國考獲優等後拜在孫祿堂先生的門下習藝。

馬承智,1928年首屆國考獲最優等後拜在孫祿堂先生門下習藝。

韓慶堂,少林門平敬一的弟子,首屆國考獲優等,後拜李景林門下。

祝正森,青島太乙門楊明齋的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