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聊一部法國電影,女主是曾出演《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的露易絲·布爾昆。
不過這次她扮演的不再是聰明漂亮又果敢的法國女記者了,而是一個哲學系妹子——《一件幸福的事》。
看海報就能知道,本片說的是一對小夫妻“造人”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還要從女主芭芭拉和男主尼科剛認識那會兒說起。芭芭拉是個影迷,經常去一家音像店租碟看,慢慢認識了在那裡打工的尼科。
影片開場,他們就給觀眾獻上了教科書級別的“影迷互撩大法”——
這邊尼科小心翼翼地鼓起勇氣“請求”《男歡女愛》《誘惑法則》,
左:《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1966) 右:《誘惑法則》(2002)
那邊芭芭拉便裝作拒絕地回應《大幻影》;
《大幻影》(1937)
這邊尼科鼓起勇氣要求《約會》,
《約會》(1935)
那邊芭芭拉依舊拒絕,表示做《夢》。
《夢》(1990)
一直到芭芭拉亮出了《貓鼠遊戲》的影碟,兩人的關係才有了實質性進展。
《貓鼠遊戲》(2002)片名直譯“有本事你追我啊”
之後的一段時間,芭芭拉和尼科都沉浸在二人世界裡,他們約會、相愛、同居、羞羞一樣沒落下。
很快,兩個年輕人決定要把他們的愛情實體化——生個孩子。
然而,自從芭芭拉懷上了孩子,她發現生活中的那些小清新和小浪漫開始紛紛退場,你們感受一下她挺著肚子下床的架勢,離優雅和美麗差了十萬八千里。
這讓身為資深影迷的芭芭拉,把自己比喻成了《異形》裡的女主角,身體被一個陌生人在改變並指揮著:
每天早上不用鬧鐘,肚子裡的孩子就會定時讓她從床上彈起來,
原本吃素的她,也在嬰兒的“催促”下捧著肉排狂啃,
就連芭芭拉的性格也發生了改變,變得神經兮兮,見導師的時候今天笑明天哭,搞得導師一臉懵逼,
到了後來,芭芭拉直接過起了日夜顛倒的生活。
而最讓芭芭拉感到力不從心的是學業,原本她計劃在導師的輔導下寫一篇哲學論文,之後再以助教的身份留校任教。
但此時她肚子裡已然裝不下什麼“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裡的他者問題”了。
而讓她心裡更加不平衡的是,懷孕對於尼科的生活沒有一丟丟影響,他雖然為了孩子換了一份工作,每天外出賺錢養家,但回到家裡還是一副嗨皮打遊戲的懶散樣子,
她偶爾也跟著尼科出門和朋友聚會,但芭芭拉因為張嘴閉嘴就是育兒知識,很快被其他人嫌棄。
慢慢的芭芭拉因為這種孤立感產生了逆反心理,什麼哲學課、產前課統統翹掉,挺著肚子偷偷去電影院裡嗨皮。
但很快,芭芭拉就嚐到了翹課的後果,待產的疼痛讓她生不如死,
醫生遞給她鎮痛泵,她一臉懵逼表示不會用,並開始朝著一旁的尼科發火。
看著眼前狂吼的女人,尼科一度懷疑這個潑婦壓根不是自己心愛的芭芭拉。
最終,經過芭芭拉一系列的吼叫用力,以及尼科在一旁並沒有派上用場的暈倒,那個讓人揪著心的小生命終於誕生了。
然而,生下女兒只是芭芭拉“人生修羅場”的開始,接下來的日子她變成了“行走的奶牛”,只要女兒一哭,她就必須放下手頭的事情照顧孩子,接電話的功夫都沒有。
沒過多久,芭芭拉的“電量”就耗盡,總是一副缺覺的樣子。
眼看自己這邊生不如死,而尼科那邊依舊生龍活虎,芭芭拉忍不住吐槽尼科是“全家睡眠最好的人”,
沒想到尼科漫不經心地回應——沒辦法,我又不需要半夜起床奶孩子,
然後順帶嫌棄芭芭拉生了孩子以後都懶得打理自己。
看到這裡,我估計很多身為人母的小夥伴們這時候都感同身受,做了母親之後就被迫成了全能超人,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堆到了自己身上,而丈夫那邊則仗著一句“孩子又不需要我來喂”直接撒手不管。
而這樣的家庭狀況在實際生活中也很普遍,網友甚至發明了“喪偶式育兒”這個詞。
片中的芭芭拉經歷的也正是這種生活,她比喻自己的生活像《土撥鼠之日》裡的男主角一樣,每天都週而復始地做著同樣的事情。
而這樣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了芭芭拉的心性,她不再像小女孩那樣矜持,毫無顧忌地用嬰兒監護器對著尼科狂喊“記得買痔瘡栓劑”,
整個人也從冷靜變得凌亂,嬰兒車一旦用得不順手,就瞬間暴怒,
雖然每當陪著女兒的時候,她的確感覺到發自內心的幸福,但這份幸福的背後卻犧牲了太多自己的生活。
最終這種壓力越積越多,芭芭拉的情緒全線崩潰,先是朝著打算出門嗨皮的尼科撒氣,兩人大吵一架,
然後她就把女兒交給尼科,自己逃去孃家躲清靜。雖然這個做法態度有些消極,但至少讓平日總是喊著工作忙的尼科,也嚐到了“喪偶式育兒”的那份狼狽和辛苦滋味。
而這也是本片花那麼大的篇幅去刻畫主角們苦逼生活的目的——生兒育女本質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這份幸福絕不是簡單幾句“我愛你”就能解決的,它背後需要人為之犧牲與付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的社會環境總是把“母性的光輝”誇大,要求每個媽媽都要不遺餘力地彰顯母性和母愛,卻忘了當媽這件事兒其實是伴隨著壓力、疼痛和疲憊的超艱難人生挑戰。
本片的同名原著作者、女哲學家阿貝卡西斯(Eliette Abecassis)創作的靈感,就源於她自己當了媽媽後,發現周遭有關母性的討論與自己經歷過的那些帶娃痛苦相去甚遠,彷彿一提到“孕育”這個詞,大家想到的就是父母圍著孩子幸福地微笑的場景,
但實際的帶娃過程則充滿著各種衣衫不整和睡眠不足,這一點人們反而聊得很少。
所以阿貝卡西斯才決定把自己為人母的那段經歷不加粉飾地寫出來,就如同影片展現的那樣,充滿了產前迷茫、產房陣痛、產後抓狂這些看上去一點也不幸福的情節。
不過不論是原著還是本片,最終目的並不是嚇唬觀眾,讓大家“再也不想生孩子”,而是通過這些情節引發觀眾的思考,人們為什麼會想要生孩子?而在本片中,導演也給了觀眾一個答案。
為了孩子的事兒鬱悶的芭芭拉,問媽媽為什麼當初要生下自己和姐姐,媽媽想了幾秒,答道——我深愛著你的爸爸,以至於當時我覺得能和他做的最美的事,就是製造我們自己的愛情結晶。
這時芭芭拉才發現,自己一開始想要孩子的原因也是如此,把自己跟尼科的愛情實體化。
所以到了影片結尾,芭芭拉不再抗拒自己母親的身份,並對母愛有了獨特又富有哲思的感悟——
她(女兒)顛覆了我的生活,她把我推入了我的戰壕,她讓我超越我的極限,她讓我面對完全的愛、犧牲、溫柔和放棄,她把我弄得支離破碎,又把我重組。
而尼科也體會到了芭芭拉當母親的不易,最終兩人和解,芭芭拉也告訴了尼科自己懷了二胎的消息,也許這一次,他們能夠共同完成下一個帶娃的超級艱難任務。
從故事本身來看,這部《一件幸福的事》主要偏向女性觀眾,片中女主懷孕過程中的身體變化和心理變化,戳中了不少媽媽們的內心,很多網友表示彷彿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
不過男同胞們也不要小看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一件幸福的事》其實是一部適合所有成年人看的電影,因為它讓我們明白——
為人父母並非是一件空喊愛與激情的簡單事情,它影響著人的一生,它意味著改變與犧牲,意味著辛苦與付出,也意味著責任與擔當。
當你只有全身心地準備好了,造人這件事兒才真正是一件幸福的事。
閱讀更多 有部電影凌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