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太原出「實招」

10年前,太原市每天的生活垃圾不到3000噸;到2017年,已經達到5300多噸,幾乎翻了一倍。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太原市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設垃圾從源頭分類、到終端處理的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如今,全市有廢品回收站800個,年回收各類可回收物30萬噸,佔全市生活垃圾總廢棄量的14%。踐行垃圾分類,全市上下形成聯動機制,力爭在2020年底前,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2020年,太原市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將達35%

2017年10月,《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正式頒佈。其中提出的總體目標是:2018年制定出臺《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有法可依”,在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開展垃圾分類進單位、進機關、進校園、進車站(機場)、進公園、進體育場;進企業、進賓館、進飯店、進商場(超市)、進市場、進商鋪、進寫字樓;鼓勵居民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編制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專項規劃,根據前端垃圾分類情況,推進終端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和收運體系建設。

2019年推廣試點經驗,擴大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進公共機構、進相關企業的範圍,積極推進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大力推進垃圾分類的軟件、硬件收運體系和終端處理設施建設,為工作任務的完成奠定基礎。

到2020年,在公共機構、相關企業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完善各類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和終端處理設施,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到35%。

太原市已經連續3年把垃圾分類治理納入立法項目。2016年出臺了《太原市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於去年5月1日施行;2017年制定了《太原市建築廢棄物管理條例》,於今年5月1日施行;4月26日,太原市人大對《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進行了審議,待通過審議後,將於年內正式出臺,使太后市垃圾分類的建設和管理納入法制化管理。

太原即將出臺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對不按垃圾分類處理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罰款,違反分類投放規定將承擔法律責任。已經實施的《太原市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則明確規定,太原市禁止任何個人從事餐廚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理活動。餐廚廢棄物的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實行聯單信息化管理制度,將餐廚廢棄物與非餐廚廢棄物混合投放的、擅自處理餐廚廢棄物的、未執行餐廚廢棄物產生臺賬和聯單制度的等行為,都將予以不同程度的罰款。“到2020年,太原市將基本建立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推廣模式。”太原市市容環衛局副局長時中瑛表示。

初步建立垃圾專項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

除了頂層設計、法律規範的制定和完善,太原市在垃圾分類基礎設施方面也加大了建設力度。“我們正在加大垃圾處理設施終端的建設,已經在清徐縣規劃建設了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範基地,基地裡有相應的一系列垃圾處理設施,包括兩座焚燒發電廠,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汙泥處理、糞便處理等各類垃圾處理設施。”時中瑛介紹道,現在太原市已有近3000家飯店納入專業化收運,餐廚垃圾處理廠一期已經投入使用。

太原市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範基地佔地1398畝,目前已建成日均2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在加緊推進,二期生產線設備調試已經完成,達產後日均處理500噸。同時,加快3000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目前主體框架正按計劃正常施工,力爭年底第一臺焚燒爐運行。加快汙泥汙水處理項目建設,汙泥處理能力為700噸/日,汙水項目處理規模為1200立方/日,目前主體框架基本完工。

此外,陽曲縣還將建設日均18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電廠,並將現在的同舟焚燒發電廠升級改造為1500噸,這些項目將在2—3年內陸續建成。

記者瞭解到,太原市按照先易後難、分類治理的思路,現在初步建立了垃圾的專項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

對一般生活垃圾的處理,同舟焚燒發電廠日焚燒處理1300噸,侯村衛生填埋場日衛生填埋3500噸。實行分類收集,不僅能改善環境,還能綜合利用資源。目前,同舟焚燒發電廠年焚燒發電量達1.1億千瓦時;侯村衛生填埋場建設了填埋氣回收加工系統,年產天然氣1千萬立方米。

對餐廚垃圾的處理,由太原天潤生物能源公司負責,實行收集、運輸、處理一體化運行,一期工程200噸/日的餐廚垃圾處理廠於去年6月投運。目前,項目單位已與餐飲單位、旅遊飯店、學校食堂、醫院食堂、單位食堂對接,累計處理餐廚垃圾4.3萬噸,日均200噸,達到設計能力。

對廢舊衣物的處理,協調4家社會單位,在街巷、小區設置舊衣回收箱5000個,日均回收20噸,加工為工業棉、無紡布等,實現了資源化利用。

對大件垃圾的處理,由各區環衛隊到居民小區、街巷樓院定期收運,集中到11處拆解站進行人工拆解、歸類堆放、分別處置。萬柏林區將可利用的木材加工為桌子、凳子等,作為公益品向福利院、學校、周邊居民免費發放,實現了廢物利用。目前,全市日均收處大件垃圾80噸。

對裝修垃圾的處理,除新開發小區和臨街門店裝修,由物業公司和單位僱用專業渣土運輸車輛處置外,各區環衛部門義務收集,運往渣土消納場規範處置,日均收處115噸。

垃圾分類需要廣大老百姓的配合,更需要建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與此同時,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仍存在明顯短板。“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四個環節都需要建設配套設施,必須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這既需要廣大老百姓的配合,也需要各級部門從不同的方面去管理,建成從前到後一整套鏈條。”時中瑛認為。

目前,部分城市對生活垃圾先分後混,只是在投放環節配套了分類投放的垃圾桶;有些城市加強了配套設施建設,但在處理環節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有害垃圾運輸和處置能力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清運處置不及時;廚餘垃圾量大、含水率高,處理難度大。“實施垃圾分類,核心在分類處理。如果只強調源頭分類投放,沒有相配套的終端處理設施,最終還是會混在一起,達不到分類效果。”時中瑛強調,目前正與規劃部門討論,準備規劃選址建設中間環節——分解中心,因為只有源頭分類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中間分解,把不同垃圾送到不同的地方進行處理,處理不了的才送到終端處理中,這樣才更科學有效。

垃圾分類涉及方方面面,初步統計,太原市需要在1.729萬個各類機構單位和3439個居民小區展開,涉及面廣,需要全市上下形成聯動機制。

今年,太原市將在所有黨政機關中率先施行。年內還要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單位和小區,其中包括758個機關和事業單位、158個居民小區。

此外,太原市還在全市機關、學校、超市、小區設置廢舊電池回收箱 1400個,實行預約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結合,用水泥箱固化存儲。

全國垃圾分類從46城擴容到294城

一年多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由點到面、逐步啟動,並將在今年底前在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全面部署。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系統建設。其中,41個城市正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14個城市已經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或規章。21個省區市已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

今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確定,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關於垃圾分類工作,《意見》指出: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到2020年,實現所有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全覆蓋,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第一批分類示範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推進農村垃圾就地分類、資源化利用和處理,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本報記者 尤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