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太原出“实招”

10年前,太原市每天的生活垃圾不到3000吨;到2017年,已经达到5300多吨,几乎翻了一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太原市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设垃圾从源头分类、到终端处理的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今,全市有废品回收站800个,年回收各类可回收物30万吨,占全市生活垃圾总废弃量的14%。践行垃圾分类,全市上下形成联动机制,力争在2020年底前,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2020年,太原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将达35%

2017年10月,《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其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2018年制定出台《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法可依”,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开展垃圾分类进单位、进机关、进校园、进车站(机场)、进公园、进体育场;进企业、进宾馆、进饭店、进商场(超市)、进市场、进商铺、进写字楼;鼓励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编制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项规划,根据前端垃圾分类情况,推进终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收运体系建设。

2019年推广试点经验,扩大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进公共机构、进相关企业的范围,积极推进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的软件、硬件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为工作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到2020年,在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完善各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和终端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35%。

太原市已经连续3年把垃圾分类治理纳入立法项目。2016年出台了《太原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于去年5月1日施行;2017年制定了《太原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于今年5月1日施行;4月26日,太原市人大对《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待通过审议后,将于年内正式出台,使太后市垃圾分类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

太原即将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对不按垃圾分类处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罚款,违反分类投放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已经实施的《太原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则明确规定,太原市禁止任何个人从事餐厨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活动。餐厨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实行联单信息化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与非餐厨废弃物混合投放的、擅自处理餐厨废弃物的、未执行餐厨废弃物产生台账和联单制度的等行为,都将予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到2020年,太原市将基本建立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推广模式。”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时中瑛表示。

初步建立垃圾专项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除了顶层设计、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太原市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方面也加大了建设力度。“我们正在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终端的建设,已经在清徐县规划建设了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基地里有相应的一系列垃圾处理设施,包括两座焚烧发电厂,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泥处理、粪便处理等各类垃圾处理设施。”时中瑛介绍道,现在太原市已有近3000家饭店纳入专业化收运,餐厨垃圾处理厂一期已经投入使用。

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占地1398亩,目前已建成日均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二期生产线设备调试已经完成,达产后日均处理500吨。同时,加快30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目前主体框架正按计划正常施工,力争年底第一台焚烧炉运行。加快污泥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污泥处理能力为700吨/日,污水项目处理规模为1200立方/日,目前主体框架基本完工。

此外,阳曲县还将建设日均18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并将现在的同舟焚烧发电厂升级改造为1500吨,这些项目将在2—3年内陆续建成。

记者了解到,太原市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治理的思路,现在初步建立了垃圾的专项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对一般生活垃圾的处理,同舟焚烧发电厂日焚烧处理1300吨,侯村卫生填埋场日卫生填埋3500吨。实行分类收集,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综合利用资源。目前,同舟焚烧发电厂年焚烧发电量达1.1亿千瓦时;侯村卫生填埋场建设了填埋气回收加工系统,年产天然气1千万立方米。

对餐厨垃圾的处理,由太原天润生物能源公司负责,实行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运行,一期工程20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于去年6月投运。目前,项目单位已与餐饮单位、旅游饭店、学校食堂、医院食堂、单位食堂对接,累计处理餐厨垃圾4.3万吨,日均200吨,达到设计能力。

对废旧衣物的处理,协调4家社会单位,在街巷、小区设置旧衣回收箱5000个,日均回收20吨,加工为工业棉、无纺布等,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对大件垃圾的处理,由各区环卫队到居民小区、街巷楼院定期收运,集中到11处拆解站进行人工拆解、归类堆放、分别处置。万柏林区将可利用的木材加工为桌子、凳子等,作为公益品向福利院、学校、周边居民免费发放,实现了废物利用。目前,全市日均收处大件垃圾80吨。

对装修垃圾的处理,除新开发小区和临街门店装修,由物业公司和单位雇用专业渣土运输车辆处置外,各区环卫部门义务收集,运往渣土消纳场规范处置,日均收处115吨。

垃圾分类需要广大老百姓的配合,更需要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短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都需要建设配套设施,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既需要广大老百姓的配合,也需要各级部门从不同的方面去管理,建成从前到后一整套链条。”时中瑛认为。

目前,部分城市对生活垃圾先分后混,只是在投放环节配套了分类投放的垃圾桶;有些城市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但在处理环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害垃圾运输和处置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清运处置不及时;厨余垃圾量大、含水率高,处理难度大。“实施垃圾分类,核心在分类处理。如果只强调源头分类投放,没有相配套的终端处理设施,最终还是会混在一起,达不到分类效果。”时中瑛强调,目前正与规划部门讨论,准备规划选址建设中间环节——分解中心,因为只有源头分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中间分解,把不同垃圾送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处理,处理不了的才送到终端处理中,这样才更科学有效。

垃圾分类涉及方方面面,初步统计,太原市需要在1.729万个各类机构单位和3439个居民小区展开,涉及面广,需要全市上下形成联动机制。

今年,太原市将在所有党政机关中率先施行。年内还要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单位和小区,其中包括758个机关和事业单位、158个居民小区。

此外,太原市还在全市机关、学校、超市、小区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 1400个,实行预约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用水泥箱固化存储。

全国垃圾分类从46城扩容到294城

一年多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由点到面、逐步启动,并将在今年底前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全面部署。全国46个重点城市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系统建设。其中,41个城市正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14个城市已经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1个省区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今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确定,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到2020年,实现所有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第一批分类示范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本报记者 尤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