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與黃光裕的悲劇

胡雪巖與黃光裕,兩人在中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相同之處就是兩人都是各自時代的經商第一人,中國的首富。他們的發家史各不相同,但栽倒的原因卻如出一轍:那就是插手政治惹禍,被貼上標籤,事業成鬥爭犧牲品。我們是否該對我們的文化歷史做一番思考?

胡雪巖的事蹟在今天仍然能流傳於民間朝堂,除了杭州胡慶餘堂的“真不二價”,能與北京的同仁堂"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並駕齊驅以外,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得益於臺灣高陽先生所著的《胡雪巖》系列歷史小說的廣泛傳播,將這位歷史上傳奇男子的事蹟鐫刻於青書。

青燈小時候讀著高陽先生的作品,對胡雪巖真的是佩服的無以復加。他以貧賤的錢莊學徒出身,在短時間中事業崛起、形成近代中國金融事業中的一個異數,成為數百年來絕無僅有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與黃光裕的悲劇

然而,胡雪巖看似牢不可破商業帝國,在五年內全部垮臺,後世對他評價多是窮奢極欲而致敗,如中國前領導人,在參觀杭州胡雪巖故居時,留下“以紅頂商人之老謀深算,竟不過十載,驕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的題詞。

但是胡雪巖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卻是:“成也政治、敗也政治”。胡雪巖依靠的左宗棠,雖是晚清的中興名臣,但和另一位重臣李鴻章卻是政敵。而且左的個性目空一切,加上口無遮攔,在政治上樹敵不少。

左因戰功彪炳,其他人還不敢明目張膽的與他為敵,但這筆賬卻得由被歸類為“左派”的胡雪巖“概括承受”,李鴻章一派認為“倒左必先倒胡”,就是這個緣故。

再者,左宗棠在政治上只是個“個人”,不像李鴻章“門生故吏遍天下”,就是靠著這種優勢,李鴻章聯合晚晴另外一位大商人盛宣懷利用輿論戰,擠兌垮了可胡雪巖的錢莊。錢莊是胡最重要的生意,是資金流的來源,錢莊一倒,雪球效應突如其來,他整個商業帝國也跟著崩盤。

胡雪巖與黃光裕的悲劇

再來看我們熟悉的國美領頭人黃光裕,印象中,黃氏宗族除了在商業上討伐善戰,取得的最高社會榮譽應該來自於2008年奧運會。黃光裕本人、母親曾蟬貞、妹妹黃秀虹一起成為奧運火炬接力手。然而就是在2008年,黃光裕一夜之間成為了人人唾棄的罪犯,數罪併罰,判刑十四年。

這其中的原因,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然而大家仍然可以百度得知,青燈在此不便多加說明。青燈在這裡想探討的是:天下之大,為什麼容不下一方商人的立足之地。

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儒教國家,向來看不起財富,看不起商人。在國民的病態心理中,大凡“商”總與“奸”掛起鉤來。儒家文化告訴我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天下的讀書人彷彿得了最高指示,紛紛“頭懸樑,錐刺股”,玩命似地往政治大道上昂首邁進。身在商途的人也千方百計與政治扯上關係,遠有呂不韋的奇貨可居,近代的則有胡雪巖的紅頂商人,現代的則數不勝數。

胡雪巖與黃光裕的悲劇

這讀書致仕、皇權至上,一方面造就了科舉史上多如牛毛,像范進那樣皓首窮經的人,造就了曹操、朱元璋這些縱橫亂世、運籌帷幄的人;一方面也使天下的商人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稍有不慎即可能萬劫不復。

不管用怎樣的形式與政治聯姻,似乎也未能使胡雪巖們擺脫垮掉的宿命,呂不韋被賜死,胡雪巖被滅門,而他們的所謂政治靠山要麼華麗轉身,要麼官場失勢。

如今,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捆縛在普通百姓身上的繩索一根根解去,隱藏在草根社會的活力瞬間釋放出來,成千上萬的胡雪巖由此誕生,40年中中國人創造的財富讓世界瞠目結舌。在此背景下,倡導建設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社會已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我們應牢牢記取的是,不管建設什麼社會,都要理直氣壯地高舉40年來樹立起的一面大旗——商,我們的《憲法》應濃墨重彩地書寫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唯其如此,為官至上的流毒才會絕跡,胡雪巖與黃光裕的悲劇才可以避免。

胡雪巖與黃光裕的悲劇

題外話:

1、胡雪巖最後破產,清廷唯獨接收做了許多慈善事業的藥局“胡慶餘堂”,還保留了原有招牌,正因為“胡慶餘堂”內有道地藥材,外有行善義舉,在一般人心目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這家藥局也才能在胡雪巖各項事業都兵敗如山倒之際,還能屹立不搖。

2、黃光裕在商業成就方面無需贅言,但他不僅是為中國社會全國300多個城市、為社會提供20萬個就業崗位,還非常低調的參與慈善事業。據不完全統計,黃光裕(不計物品)現金捐贈已經過億。

黃光裕雖然身陷囹吾已十年,但是國美的掌控權仍握在其妻杜鵑手中,她帶領國美的遺老遺少打敗“侵略者”,一寸寸收復失地,用了2年的時間,把公司從虧損8億到盈利12億!

國美最終沒被外人侵吞。這位與夫共患難的弱女子,也翹首以盼,靜待丈夫歸來。

青燈想對大家講述的往事和未來,您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