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無法填補中美貿易爭端造成的大豆供應缺口?時間會說明一切

繼昨天專欄作家凱倫·布朗剛剛撰文稱,隨著美中兩國貿易戰升級,從長遠來看,中國最終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一旦如此,可能會對美國大豆市場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今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Swarthmore學院的政治生態學家Gustavo Oliveira卻撰文稱,中國不能指望巴西來填補中美貿易爭端造成的大豆供應缺口。我們來看一下這位政治生態學家用來論證的原因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他稱是因為南北半球大豆供應時間不同上的差異性。的確,美國大豆在9月底至11月期間收穫,而巴西大豆在2月到5月期間收穫。這意味著近來中美貿易衝突發生在巴西大豆收穫及出口旺季,充足的供應使得中國公司可以避免進口美國大豆。但是,別忘了大豆的保存期限高達3年之久,只要貨源夠充足,時間應該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巴西無法填補中美貿易爭端造成的大豆供應缺口?時間會說明一切

第二,中國的大豆年需求量超過了巴西的出口能力。但注意這指的只是今年的情況,往後的情況還真不好說。他稱,如果不買美國大豆的話,中國的需求量超過了全球出口能力。2017/1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700萬噸。雖然巴西今年大豆產量高達1.19億噸,但巴西加工商每年也需要加工至少4300萬噸大豆來滿足國內養殖行業的需求,使得巴西大豆出口供應只有7600萬噸。這意味著距離滿足中國的需求還有2100萬噸的缺口。阿根廷今年生產約3700萬噸大豆,低於上年的5780萬噸,因為天氣乾旱,但阿根廷不會年年乾旱,對吧?

第三,巴西出口面臨嚴重的結構瓶頸以及政治不穩定。這的確是巴西農產品出口的硬傷。上月全國性的卡車司機罷工造成交通中斷了近11天。中國在南美出口基礎設施的投資可能再度成為最高優先權,但是在時間框架內他們無法改變現狀。

巴西無法填補中美貿易爭端造成的大豆供應缺口?時間會說明一切

當然,我們也不希望中美之間真的會打起貿易戰,但若真的打起貿易戰來,小編相信美豆也並非不可取代。其實,世界上還存在廣袤的亟待開墾的土地,隨時可以轉種大豆並出口中國。而且,我國已經開啟了糧改飼作物種植結構性調整,·只是受限於大豆作物的非轉基因品種,因此大豆單產有限而總體收益不高,農戶種植積極性收挫。但是,相信這一切都可以通過科技力量得到改觀。

再說,為了避免全面貿易戰,中國可能同意進口更多美國大豆,令2014年以來一直在巴西大力投資的中國公司大為懊惱,這些公司正在努力打破美國供應商的壟斷地位。雖然中國和美國的貿易爭端不僅僅在於關稅和供應,而且還是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的較量。尤其這涉及到定價能力,以及近來兩國金融及儲備貨幣措施帶來的結果。中國公司在南美的投資雙管齊下,因為南美逐漸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貿易戰的長期影響可能最終是中國在南美基礎設施的整合。這也可能推動大豆定價的變化,從CBOT交易所的美元定價到中國大商所的人民幣定價,這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巴西無法填補中美貿易爭端造成的大豆供應缺口?時間會說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