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吴亦凡和虎扑互相撕逼?

喵酱LAB


这场虎扑与吴亦凡之间的大战还在不断发酵中。与吴亦凡有过合作的音乐人赵钦公开在微博表示“他的能力我知道,我觉得能力差没关系,但说自己热爱Hiphop却一点都不Real就是对这个文化最大的不尊重。”

《中国好歌曲》第三季学员刘夫阳也发声“流量大,不是糟蹋文化的借口。”甚至创作歌曲《皇帝的新衣》直接开怼“你说的话好狂,说要为中国说唱做贡献,其实你更多是在那帮倒忙”。

《中国新说唱》节目里的好兄弟潘玮柏、热狗则第一时间支持吴亦凡。潘玮柏直接发文称“挺兄弟,那是天经地义”;而热狗则是以调侃的方式“我最近发现用skr造句还蛮好玩的耶!”

7月30日晚上,吴亦凡在微博发表了之前承诺过的diss track,并配文称“这首diss track 是对说唱文化的尊重 用音乐回应 抵制网络暴力 争议无休止 但我到此为止”。

就像歌词说的“网络时代 一切太放纵 不用负责 所以都太冲动”。

我们支持各种形式上音乐之间的battle和较量,但是还是坚决和网络暴力说不!


影视口碑榜


去年夏天的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不但捧火了一众 Rapper,就连“爱奇艺”、“抖音”、“小米”这些平台和赞助商都好好的“火”了一把,尤其是“抖音”,上线两年不到,一越成为 App Store 总榜第一的常客。

今年的“新说唱”却没能复制去年的火爆,虽然每一期的播出,依旧能在微博热搜、知乎等平台引发讨论,但是“明眼人”心里都清楚,今年的“新说唱”难以匹配去年的“有嘻哈”。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夏天会平常的过去时,一场大战,正在悄无声息酝酿……

7.25 “虎门事变”

这场“ Diss 大战”可谓是精彩纷呈,但是鉴于许多朋友还不知道“事件”因何而起,这里为大家梳理下整个事件的始末:

虎扑 App 原本只是一个“体育”类信息交流平台,最近几年也在往“电竞”、“泛娱乐化社区”转型,但是相比于“微博”这类的大型综合性社交平台,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事件”带来的热度和流量是巨大的,“虎扑 App”原本在 App Store 总榜(免费)排名不过在 800 名左右,“事件”开始后,虎扑几乎一夜之间上升到了总榜(免费)前一百!

因为吴亦凡的粉丝们需要进入虎扑“控评”,所以虎扑的下载量也“因祸得福”,两天内下载量暴增 10 倍!

而更有意思的是,“虎扑”发言必须要经过“考试”,而“梅格妮”(吴亦凡粉丝昵称)却很难通过“直男”属性的考试,纷纷被“虎扑”拒之门外。

与此同时,万能的“淘宝”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出售“虎扑帐号”,价格不菲…

一场“大战”,渐渐演变成了“闹剧”,可能除了“梅格妮”们很认真,甚至连战场的另一方,“虎扑”的用户们,都不把这当作一场战斗,而是一场“表演赛”。

(“纪律严明”的粉丝宛如一支军队)

最终“虎扑事件”以吴亦凡本人的“Diss 曲”回应结束,“梅格妮”们“鸣旗收兵”,虎扑的用户也没有再“落井下石”。

“大战”过后,没有“输家”

事件渐渐平息,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最终却没有“输家”。

“虎扑”——高流量,高曝光

“大战”的核心之一,自然不用多说,事件期间收获大量曝光和流量。一直以“居高姿态”调侃应战的“虎扑”,除了得罪吴亦凡和“梅格妮”以外,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爱奇艺”——意外之喜

正愁“中国新说唱”没有去年火热呢,一个“虎扑事件”又让“中国新说唱”的热度爆表,“爱奇艺”的榜单排名也得到了巩固和小幅度上升。

“微博”——主战场收货“热度”与“流量”

“微博”再一次证明了,虽然国内众多产品纷纷转型“社交化”,但自己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社交平台。作为“事件”期间的主战场,“微博”无论是从热度还是流量上看,都要远高于“虎扑”、“贴吧”“知乎”等平台。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的转发数、评论数,完全不是其它社交平台能相提并论的。

“吴亦凡”——Diss 赢尊重,曝光量剧增

“事件”的另一核心,“吴亦凡”也获得了巨大的流量曝光,虽然期间被多次“Diss”,但是除了“技术”上的争议,并没有出现人格上或者道德品质方面问题,最后发布“Diss 曲”回应“黑子”,赢得了一些吃瓜群众的尊重,也为近期的综艺带去了热度。

(吴亦凡用“地下”方式回应,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尊重)

“社交文化”冲突,圈子文化盛行

这里首先解读两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问:“虎扑事件”是有预谋的营销炒作事件么?

答:并非有预谋,事件的起因并非空穴来风,且在“事发”之前已经过十余天的“发酵”,这次的“事件”类似与过去百度贴吧的“爆吧”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自发性的可能性比较高。

问:“事发”之后,各方是否存在“炒作”?

答:是的,在“大战”开始之后,虎扑方面和吴亦凡团队均有不同程度的“炒作”,例如虎扑的运营将“点赞”按钮改成“skr”,将相关帖子置顶。

吴亦凡则在回应微博上“宣传新歌”。

回顾整个事件,这次“事件”主要原因并非真正意义上关于“说唱技术”的争论,而是在圈子文化盛行的今天,“社交文化”的冲突,引发的“对峙”。

拿这次事件举例,除开“私人化”的微信、QQ。主要参与事件讨论的有这么几个“社交平台”:

这五个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用户画像”,例如“虎扑”的用户多为“直男”,这些用户通常“直来直去”、“崇尚实力”、“有理有据”等等。而微博上“饭圈”的小姑娘却更狂热,喜欢无条件的支持、维护崇拜的对象,这两者的碰撞直接导致了“虎扑事件”的发生。

包括“贴吧”、“知乎”等,每个平台的用户画像都不一样,社区风格也差异巨大。

例如“知乎”的讨论风格是“辩论风格”,喜欢“事实+辩论技巧”,语言风格多喜爱用“类比”、“比喻”、“排比”等手法,逻辑比较严密,但用户独立性较强,小群体较少。

而“贴吧”则正好相反,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戏谑”,“贴吧”的用户乐于“互黑”,小群体较多,但是一旦有人试图打破环境“平衡”,那么平日互相“讽刺”的“吧友”会瞬间一致对外,各种著名的“爆吧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总结下来,对于这次“虎扑事件”参与的“社区”,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用户画像”,以供参考:

结语

在这个时代,当你在评论对方的“圈子”时,自己其实也身处在一个“圈子”,圈子文化的碰撞势必会摩擦出火花。

这次的“虎扑事件”,不能去单纯的理解成一个“炒作”事件,两个圈子的碰撞映射出来对于“偶像话语权”的问题,和社交文化不同带来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才是真正值得在事后我们去细细思考的问题。


七麦研究院


吴亦凡和虎扑的互撕事件可以说承包了我整个中午的笑点,看着评论里的斗智斗勇,只想感叹一句:高手在民间。

有网友在虎扑论坛发表了吴亦凡的无修音说唱,被吴亦凡粉丝视为恶意剪辑,并举报该链接。吴亦凡发博推广新专的同时,不忘回怼。说虎扑不搞体育来搞我,看来真的很闲。并说自己的音乐不是给他们这些人听的。虎扑也表示因为粉丝要爆了论坛,所以他们自身只是绅士反击一下。

不得不说:真得是闲啊。不仅如此,还看到了全才网友写了降书,其中有这么几句话,说出来给你们欣赏下:我们没有笑话你的专业,大部分人对辣鸡是真的不屑,像语文作业都没有人借,作文不让诗歌体裁才是作孽。小编午饭都要笑出来了。比如说:但是听清楚了谁也不要对我们街开炮,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小姐姐们要微笑,我们爱着这里这里是我们的街道,你们继续拥护你们的王你们的阿炮。

这些词是逗比,但暗讽意味十足。其实吴亦凡粉丝们正常举报黑帖,就被恶意攻击还私信粉丝下体照片?如果吴亦凡粉丝说的是真的,那我这次真的站还有很大晋升空间的吴亦凡。还看过来自虎扑五年老粉的真实吐槽:心寒。

因为在论坛随便带个skr就能点亮几千小心心,但是发其他的主题帖就被关小黑屋。清一色吴亦凡怎么怎么样,路人的感觉就是营销手段,别人回应过了,虎扑还抓住不放,甚至变本加厉。

作为路人的我其实觉得偶像有粉丝捧就好了,路人不喜欢可以无视,没必要去痛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