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激素的葡萄和沒打激素的葡萄怎麼區分?

花兒與美食


您好,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解答您的疑問。

這個問題的存在證明:多數人還是擔心吃到打過激素的葡萄,怕對身體有影響。

這裡我想分享幾個點:

1.打過激素的葡萄有危害嗎?

對於葡萄打激素,打的是植物激素,而且以赤黴素居多,尚無任何證據證明赤黴素對人體健康有影響;所有葡萄都含有植物激素,沒有激素,葡萄不能正常生長髮育,葡萄激素只能調節葡萄生長,對人體根本不能起任何調節作用。科學的使用激素,採摘期大於安全生產間隔期,能確保果實中的殘留量低於最高殘留限量,葡萄激素對人體不會造成影響。

引用專家觀點:水果種植有時候要用到植物生長調節劑來促進結果,由於植物生長調節劑也被叫做植物生長激素,所以讓人們產生了吃水果會吃下激素的聯想。其實植物激素雖然也叫激素,它的化學成分與動物激素完全不同,是不會在人體內起到激素的作用的。有些植物含有類似雌激素活性的成分,有時也叫植物雌激素,但是它們在植物體內並不起到調節生長的作用,不是植物激素,只不過它們的化學結構碰巧和雌激素相似,一旦進入人體,能夠跟雌激素受體結合,起到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只不過這種作用很微弱。大豆中的異黃酮就是屬於植物雌激素,但是它們的雌激素活性很弱,除非吃得非常多,否則是不用擔心的。

相比植物激素,動物激素對人的危害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2.民間流傳辨別激素葡萄方法

據瞭解消費者可以從外觀和口感兩方面辨別。首先可以瞭解葡萄品種的正常成熟期,在購買時,如果每一顆葡萄顏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相反,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區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則說明這串葡萄沒有經過催熟。而且,自然成熟的葡萄外皮上會有一層薄薄的白粉,一擦就掉。從口感上說,催熟的葡萄不甜,而自然成熟的葡萄口感較為甜滑,果梗部分顏色較為新鮮。


總結,打沒打植物激素不可怕,關注農藥殘留才是重點。建議只要能保證買的葡萄沒打農藥,洗乾淨後,可以連著皮一起吃下去。


健康營養小課堂


個頭大的葡萄,是打了激素嗎?

葡萄在生長過程中,為了使其果實膨大或成熟,可能會使用細胞分裂素類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俗稱膨大劑,但基本上都在安全範圍內,因為大量使用反而適得其反,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在使用。個頭大小與是否使用膨大劑沒有關係,它主要受品種、生長環境等因素影響。

不同顏色的葡萄營養上有什麼區別?

市面上常見的葡萄顏色有白綠色、紫色、黑色和紅色,它們在營養和食療功效方面略有差異:紫色葡萄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這兩類物質都是非常強的抗氧化劑,能夠對抗和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有助預防衰老;黑色葡萄除了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外,鉀、鎂、鈣等礦物質含量要比其他顏色的葡萄略高一些;紅色葡萄含有逆轉酶,這種酶有助減緩動脈壁上膽固醇的堆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白綠色的葡萄在抗氧化方面要低於深色葡萄,中醫有“白入肺”、“肺主皮毛”之說,認為白葡萄可補肺氣,有潤肺功效,適合咳嗽、患呼吸系統疾病及膚色不佳的人。總之,每種顏色的葡萄都有自己的特長,大家可以不同顏色換著吃。

葡萄大小跟營養有關係嗎?

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因為葡萄個頭大小受多個因素影響,如品種、田間管理、天氣等,所以硬要將葡萄的大小與營養掛鉤是不科學的。用於釀酒的葡萄品種一般要求果粒小,果皮厚,有種子,出汁率高;而鮮食葡萄一般追求果粒大,果皮薄,外觀漂亮,種子較少。

無籽葡萄是用了避孕藥嗎?跟有籽的營養有啥差別?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無籽葡萄,分為單倍體無籽型和技術無籽型。例如,我國栽培面積較大的巨峰葡萄,本身是產生種子的。但如果在葡萄盛花期及幼嫩果穗形成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黴素進行處理,便可以抑制種子發育,促進果實膨大,從而獲得無籽的巨峰葡萄。通過赤黴素處理的葡萄,不僅能夠達到較高的無核率,還有增加果粒大小的效果。赤黴素是國際認可的生產上常用的植物激素,合理使用對人體沒有害處。另外,這種植物激素與傳言中提到的“避孕藥”無關,因為避孕藥屬於動物激素,對植物而言是沒有效果的。其實無論有籽還是無籽葡萄,只是品種上的差異,營養上並沒有明顯區別。

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嗎?必須要洗掉嗎?

葡萄上的白霜是果蔬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也被稱為果粉,屬於生物合成的天然物質。這類化合物不溶於水,而溶於氯仿等有機溶劑,所以無論是用水泡,還是洗、搓都不能徹底除掉。事實上,葡萄屬於不易生蟲的水果,且現在種植中大多采用套袋的方式,用到高濃度農藥的幾率很小,因此如果確定是葡萄自身的白霜,則沒有必要洗掉。從一定程度上說,帶白霜是葡萄新鮮的標誌,但確實也不能避免個別商戶噴灑低濃度的殺菌農藥。區分方法是,正常“白霜”分佈自然均勻,並不覆蓋葡萄表皮本身的顏色,讓葡萄看起來會更加漂亮。藥劑“白霜”外觀分佈不均勻,其中還會有暗藍色的痕跡。

葡萄皮到底能不能吃?

葡萄皮中含有白藜蘆醇,有一定的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增強免疫能力等作用;其中的花青素具有強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等功能,所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有道理的。需要提醒大家,在吃葡萄皮之前一定要將葡萄清洗乾淨。

葡萄籽跟用其命名的保健品食療價值一樣嗎?

葡萄籽中含有豐富的白藜蘆醇、單寧和類黃酮等活性物質。葡萄籽直接吃口感苦澀,易造成口舌發麻。葡萄籽保健品是指葡萄酒廠的下腳料,經曬乾後分離葡萄皮、葡萄梗後所得產物,其濃縮了葡萄籽中的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需要提醒的是,雖然葡萄籽之類的保健品抗氧化性很強,但研究表明,大量吃反而對健康有害,因此最好在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服用。

挑葡萄,果粒越緊密的越好?

這個說法並不對。因為果粒過於緊密,生長時其基部接受的光照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果粒頂部紫色而底部為青色的現象,造成不同部位的葡萄味道有差別。另外,果粒過密還容易因擠壓破碎而感染病蟲害。因此,適度鬆散的葡萄更值得買。

葡萄每天吃多少合適?哪些人應該少吃?

葡萄雖然營養豐富、香甜可口,但也不能多吃,每天吃的量以200~350克為宜。葡萄性寒,經常便秘、脾胃虛寒的人應該少吃。

葡萄怎麼清洗最乾淨?

先用流水成串沖洗後,再用剪刀將其剪成方便清洗的小串,如果不嫌麻煩,可以剪成單粒,注意不要刺傷果肉。然後,將其用清水浸泡10分鐘左右,這個過程中可以加少量麵粉,幫助吸附葡萄表面的灰塵等髒東西。最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韶韶生活


植物體內有五大內源激素,生長素,赤黴素,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在果實開花結果和膨大階段期,生長素,赤黴素分裂素旺盛,在果實成熟後,種子成熟老化後會促使作物自身分泌脫落酸和乙烯,起到上色增甜的作用,人工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不同的合成激素,目的是為了保花保果,或者膨大增色,

而生物類物種包括人類,體內同樣有很多激素,女性生孩子就和植物開花結果一個原理,一個卵子在受精後著床在子宮壁上,此時細胞急劇分裂,當胎兒發育完全後,體內各項激素正常後會釋放信號,母體隨即開始產生催產素,在催產素的作用下,孕婦的骨盆會打開,產道肌肉會變得鬆弛柔軟,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如果妊娠期超過十個月骨盆未打開,則說明胎兒某一個器官還未發育成熟,而胎盤因為超時老化影響胎兒發育,就必須人為的進行干涉,對孕婦使用人工合成催產素,促使骨盆打開,同樣,作物在生長期完成後還未成熟,就要使用人工合成的乙烯進行干預,脫落酸隨之升高,果實裡的糖分和花青素隨之升高,水果就會成熟上市。

一般葡萄上使用激素分三個階段,拉穗,蘸穗,膨果,多使用赤黴素,拉穗的目的是讓葡萄串型整齊,蘸穗的目的是讓葡萄產生無籽,膨果的目的是讓果粒大而均勻,這都是生產優質葡萄必須的工作,而後期使用激素,多為乙烯利,合理使用能促進提前成熟,但是過量使用,雖然成熟早,但是貨架期短,葡萄三天後果粒發軟,容易掉顆粒。我們在購買葡萄時,抓住果柄搖晃葡萄,如果掉粒多於五六顆,可以定性為過量使用乙烯利。

對專業不瞭解,不要隨便發這些文章,所有的作物自身都會有內源激素,為了抵抗惡劣氣候帶來的災害,適量科學的使用激素,就是為了確保我們不餓肚子,農民種地不易,且行且珍惜,!


未使用激素處理的夏黑葡萄,果粒大小不均勻,沒有商品價值。

正確使用激素處理的夏黑葡萄,果個勻稱,穗型好,商品價值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fc4dd98f0dbe2aec65bd497328dcb0f\

本色農業


最近也是經常看到關於如何區分打激素、農殘、黃麴黴、轉基因、打針西瓜的教程,個人也是表示難以理解,我們人類真的有這麼一雙“火眼金睛”嗎?針對這一問題,科學興農也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個人認為這些所謂的教程真的不靠譜!大多數人也都是憑藉自己的主觀膩斷所做出的回答,缺乏嚴格的科學理論依舊。所以大家也真的不要過分高估我們人類眼睛的識別判斷能力。

大家關心食品安全問題的心情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是也請不要急病亂投醫。對於農業農產品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公眾所擔心的焦點出現了問題,就本問題來說,擔心咱們所食用的葡萄是否打了激素?事實來說,常有聽到因為農殘超標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事故,倒反而沒有聽到說因為農產品激素問題所引發的時間。

大家一提到激素問題,就聯想到近些年媒體動不動報道出來的所謂小孩“性早熟”問題,但是所謂的植物激素和人體的性激素是一回事嗎?關於這一問題之前也曾經提及,做了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翻一下。人體當中的激素雌激素和雄性激素兩大種類,雖然也包含有其他激素,但是和農業生產當中所使用的激素卻有著天壤之別。

農業生產上所常用的激素有:赤黴素、生長素、乙烯、細胞分裂素等,這些激素無論從分子式還是分子結構方面同人體的激素都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兩者雖然也都稱之為激素,但是卻並非一種東西,公眾所擔憂的也可能正是聽到激素而引發的擔憂。

像植物中也有一種激素與人類激素較為類似的種類:大豆異黃酮,其分子式和結構同人類的雌激素有些接近,當攝入較多的大豆的時候,對於人體的激素水平能夠起到微量的干擾。但是就葡萄來說卻沒有這樣的能力。

葡萄生產上所應用較多的激素有:細胞分裂素、乙烯利,前者是用來膨大果實,促進果實增大;而後者則是希望能夠催熟。兩者對於人體都無法構成安全性威脅。因此科學興農說公眾所關注的導向有些問題也正在這裡,相比來說,個人覺得更加應該去關注農殘問題。

其實說起來關於激素的問題,剛剛也有提及,如果說肉眼去識別,這個確實說有難度,能夠做到的恐怕也只是推測,因為人們可以憑藉的也就是一雙眼和口感嗅覺了。對於對於催熟的葡萄或許成熟度比較一致,而自然成熟的葡萄當中成熟的先後性還是有所差異的。而口感方面,催熟的葡萄或許會不夠甜,因為畢竟成長的時間不足,但是這也不是萬能的方法。

綜上來看,關注打激素的問題,似乎有些偏離食品安全問題的重心,關注農作物食品農殘及動物製品激素超標的問題才應該是今後的導向。

以上就是科學興農為您分享的幾點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興農


噴過激素的葡萄穗子顆粒零散很好看,這是噴過九二零的結果,把穗子拉開使顆粒不那麼緊湊了,有些顆粒從圓形變成有點長條狀了,增加了葡萄穗子和顆粒的美感。

然後就是噴過催熟劑(乙烯利)和膨大劑(氯吡脲),葡萄的顏色格外黑,顆粒大小很勻稱,幾乎沒有什麼大小粒,果皮厚,用手捏一下感覺果肉彈性少,容易出現稀薄的果汁

沒用過任何激素的葡萄市面上很少,因為不用激素美感達不到,消費者從眼觀上就不會選擇它,不好賣,所以逼著果農使用激素。

真正不噴激素的葡萄:顆粒大小不勻稱,穗子裡面往往夾雜著青澀的小顆粒,果實顏色深淺不一,有一種晶瑩剔透的眼觀,果皮薄,摘下一顆粒用手捏一下,不容易流淌果汁,感覺果肉的硬度高,買回家去,自然放置十天也很少有掉顆粒的現象,而噴過激素的一過夜就會掉很多顆粒


A強哥31




在葡萄種植中,為了保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一般在生產過程中都會使用花序拉長劑、果實無核劑、果實膨大劑、催熟劑等等這些化學藥劑。這些藥劑的使用計量也是在允許範圍之內。是否食用這種葡萄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如何辨別使用激素的葡萄,一般從幾個方面來區別:

  1、使用催熟劑催熟的葡萄份量較重:一般來說,催熟的水果的明顯特徵,就是份量比較重。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與自然成熟的相比要重很多,容易識別。

  2、氣味辨別:自然成熟的葡萄,能聞到該品種的特有果香味,催熟的不僅沒有果香味,甚至還有異味,催得過熟的果子往往能聞得出發酵的氣味。

  3、自然成熟與催熟的區別:儘管經過催熟的果實呈現出成熟的性狀,但是果實的皮或其他方面還是會有不成熟的感覺。如催熟的果皮顏色鮮嫩、果蒂發青。


讓你種植更輕鬆


我老家種有幾棵葡萄,每天都是左右鄰居的孩子去欣嘗。剛開始幾年,個小青皮酸澀。後來有一年回老家玉林過年,蓋了個大棚,幾條藤蔓都往上爬,快結果前後,打過農藥,又噴過保果靈。以後每年臘月,我專門去古屋找自然倒塌的磚泥。老時人建房都喜砍用含沙量高的田泥加上切斷的稻草用牛踩踏經風化一週後用人工一隻一隻地印製出來,這種泥磚建房絕對環保,且冬暖夏涼。這種年代久遠的磚1212含磷鉀肥很高,特別是上硝發白的,不論何種蔬菜和果木用它都很好,根青表亮,不瘋長,病、蟲害極小,用來種葡萄個大,勻稱,青甜,以往的酸味少了許多。據我觀察對比,自家種的跟市面上打有激素藥是有分別的。自然熟的比較稀疏,果與果之間很少有壓扁或壓變形的,而且果子中有熟的,有半生不熟的和有生的。撕開皮時有點韌性,帶有一種清新酸甜香味,自然熟的有點尖底,激素的是半圓的,且顏色暗淡。自然熟的枝蒂保持青綠,激素半青半枯。自然熟的有韌性,激素的易折斷。自然的放一個星期不會爛只是皮鄒,而激素的就有藥味或煤油味,。


家和萬事興144188260


打了激素的葡萄和沒打激素的葡萄怎麼區分?

現在市面上葡萄逐漸上市,看著又紅又大的葡萄,很多人會擔心這葡萄是否會打了激素,問賣家的話,賣家肯定不會說出實情,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自己來判斷了。判斷葡萄到底有沒有打激素,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判斷。

1.看外觀。首先要了解葡萄不同品種的成熟期,如果是在正常的成熟期成熟的,大多數沒有打激素,如果是反季葡萄,就要小心了。如果一串葡萄每一粒葡萄的上色程度好,顏色深,亮度高,就有可能是打了激素,反之一串葡萄可以區分出成熟度好和不太成熟的果粒,就有可能是自然生長。



2、手感不同。在買葡萄的時候,可以用手捏一捏果粒,如果果粒飽滿有彈性證明是自然成熟,如果捏的時候軟趴趴,就有可能是打了激素。


3、口感不同。如果是自然成熟的葡萄,會聞到葡萄的清香味,吃起來也會很甜滑,相反如果打了激素的葡萄,聞不到葡萄的香味,吃起來也會酸澀,和外表的顏色形成反比。。


農人馬小妞


這麼說吧,規模化種植的葡萄園基本上沒有不打激素的。所謂“植物激素”是一種生長調節劑,在管理上屬於農藥範疇,但和農藥的作用、機理並不一樣。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科學家們發現植物體內有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比如乙烯、赤黴素等。這種激素控制著植物的生長髮育。到四十年代,人們開始進行人工合成類似物的研究,並逐漸推廣使用。如今,植物生長調節劑已在世界上廣泛應用於農業和林業生產。

中國也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就開始生產和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了。這種農業投入品的應用,不僅能大幅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大大改進了農產品的品質。

葡萄種植上普遍採用的“膨大劑”,就是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一類,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質合成,提高座果率和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黴酸。不僅是葡萄,西瓜、柑桔等園藝作物也都普遍使用。

有些人懷疑一些長得“奇型怪狀”的水果就是使用了植物激素所致。其實這主要是管理不善導致的,或者是育種家們的最新傑作,新品種的推廣給人們帶來了更豐富的選擇。大量田間試驗早已證明,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合理使用下對水果的品質沒有明顯不良影響。如果真是使用不當,比如提高劑量或處理不均勻導致農作物局部的植物激素濃度過高,往往會出現畸形果、裂果等藥害症狀,這種從外觀上就能看出來,一般會作為殘次果處理、很難上市的。

植物生長調節劑這種東西對人體有沒有危害?由於植物和動物這兩類物種的生長機理差別太大,所謂植物激素和人類使用的激素完全不是一回事。加上管理機構在批准農藥登記時規定了用藥時期、劑量和施用方法,標註了使用範圍和安全間隔期等,即使有點殘留也對人體不會有影響。


三農記者董峻


這種葡萄往往也被良心葡萄酒廠拿來釀酒(這種酒往往口感澀酸微甜),這種有籽葡萄往往沒有購買者所擔心的赤黴素干預。其相較於無籽葡萄對食用者的好處也往往更多更大,日常有陽光充足照射的葡萄因光合作用其外表皮色澤普遍較深,韌性也較強,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揉搓也更難四分五裂,而有這種情況的葡萄使用外激素的情況往往較少或更合理,完全可以放心購買食用。

且,即使使用了外激素(內激素為葡萄本身所具有而技術型外激素施加是種植戶通過施膨大劑來增加所種植葡萄的座果率和個體葡萄飽滿度、均勻度、份量並縮短成熟期)的葡萄在國際上也是通用且受認可的,沒必要過於擔心,畢竟利大於弊。亦比我所推薦的小粒、厚皮、帶籽葡萄口感表現更好,食用過程也更爽口。

但對追求食用功效的購買者來說,對葡萄皮和葡萄籽的要求應高些,因為對付身體自由基和膽固醇的白藜蘆醇和花青素甚至類黃酮等活性物質皆隱身於葡萄皮和葡萄籽中,而這些物質對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腦血管,抗氧化甚至增強免疫力,對付身體癌細胞生成都有極大功用,而葡萄籽的另類副作用相信購買者也不可能瘋狂到大量食用的境地。

另外,目前我國葡萄經一再改良和優選其抗病和品質已有很大提高,所以葡萄的購買不應也沒必要心存太多顧忌,在出果期使用低毒農藥的情況也往往較少甚至匪夷所思,所以對葡萄存在的“白霜”(自然生成新鮮表現)無需心生擔憂。

而種植戶如想加強葡萄外觀色澤可通過淺施鉀肥和鈣肥,同時將其混合液通過噴霧器在藤蔓和葡萄上薄施並同時注意陽光對葡萄束的光合作用就會漂漂亮亮了,而無需其他吃力不討好附加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