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慶高考非滿分作文

你的“正確”,來於你“正確”的角度

——2018年重慶高考作文

被事實證明的沃德的“正確”,來於他的思維選擇。回答同樣的一個問題,“如何加強對戰機的防護”,判斷答案的正確與否,首先就有一個思考對象範圍的選擇。是選擇對所有出征戰機加以防護?還是選擇出征之後、倖存有機會返航的戰機?

能夠從返航回來飛機上的彈痕,想到對彈痕多的地方加強防護,這是典型就事論事的“亡羊補牢”思維。羊子從某個缺口被狼叼走了,自然是要堵住這個缺口。如果就羊圈缺口、就戰機彈痕多的部位防護而言,加強防護也未嘗不可、無所謂絕對的“正確”與否。

沃德的選擇之所以被視為“正確”,其實是判斷“正確”的思維不僅停留於此、而是更進了一步——推論到其他戰機由於其他部位的疏於防護而未能返航。同樣是要加強戰機的防護,但在“戰機雖被擊中但能夠返航”與“戰機雖能返航但卻敵方擊中”二者當中,判斷的基準點不同,“正確”的答案也就難免一樣。

無論是“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還是“哪裡彈痕少就加強哪裡”,都屬於問題導向。只不過前者注重“眼見為實”擺在面前的問題,後者則在“冰山露出一角”之餘兼顧了其他全部。應該說,由於觀察、判斷的基點不同,它們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來“正確”答案。

這就像,看見一片生有蚜蟲的樹葉。會有人想到,馬上舉起殺蟲劑,對準這片樹葉施藥除蟲。還會有人想到,趕緊觀察一下這棵樹,看看其他樹葉、其他的枝條是否潛在蟲害。當然,可能還有人會做的事情,圍著這棵樹走走轉轉,關心整個林子其他目前沒有表現症狀的樹子,該不該適當予以準備防護。

這還像,上新街在每個“早高峰”都要堵車。協勤與交警每天早上,都在上新街指揮交通,忙個不亦樂乎。估計也有偶然路過堵點的人在想,為什麼每個“早高峰”這裡都要堵得一塌糊塗?究竟是哪些群體的車、哪些類型的車要在這個時候經過這裡?不排除的是,也許還有那麼一兩個“沃德”,會在上新街三岔路口舉目四望,然後沿著發散出去的每條通道,邊走邊思考道路拓寬改建、或者具體時段對具體車型限行疏堵。

抓緊清除樹葉已經出現的蚜蟲,對整棵樹都進行防護,或者對整片樹林採取預防性措施,每一種選擇都能給出一個“正確”答案。現場指揮車輛有序通過,引導部分車輛避開路段“早高峰”,或者拓寬道路、適時車輛限行,每一種方式無疑都可以被認為“正確”。

你站在哪裡,是什麼時候,你看到什麼,你能做什麼,這些都能決定,你給出的“正確”答案可以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