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高考非满分作文

你的“正确”,来于你“正确”的角度

——2018年重庆高考作文

被事实证明的沃德的“正确”,来于他的思维选择。回答同样的一个问题,“如何加强对战机的防护”,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首先就有一个思考对象范围的选择。是选择对所有出征战机加以防护?还是选择出征之后、幸存有机会返航的战机?

能够从返航回来飞机上的弹痕,想到对弹痕多的地方加强防护,这是典型就事论事的“亡羊补牢”思维。羊子从某个缺口被狼叼走了,自然是要堵住这个缺口。如果就羊圈缺口、就战机弹痕多的部位防护而言,加强防护也未尝不可、无所谓绝对的“正确”与否。

沃德的选择之所以被视为“正确”,其实是判断“正确”的思维不仅停留于此、而是更进了一步——推论到其他战机由于其他部位的疏于防护而未能返航。同样是要加强战机的防护,但在“战机虽被击中但能够返航”与“战机虽能返航但却敌方击中”二者当中,判断的基准点不同,“正确”的答案也就难免一样。

无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还是“哪里弹痕少就加强哪里”,都属于问题导向。只不过前者注重“眼见为实”摆在面前的问题,后者则在“冰山露出一角”之余兼顾了其他全部。应该说,由于观察、判断的基点不同,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来“正确”答案。

这就像,看见一片生有蚜虫的树叶。会有人想到,马上举起杀虫剂,对准这片树叶施药除虫。还会有人想到,赶紧观察一下这棵树,看看其他树叶、其他的枝条是否潜在虫害。当然,可能还有人会做的事情,围着这棵树走走转转,关心整个林子其他目前没有表现症状的树子,该不该适当予以准备防护。

这还像,上新街在每个“早高峰”都要堵车。协勤与交警每天早上,都在上新街指挥交通,忙个不亦乐乎。估计也有偶然路过堵点的人在想,为什么每个“早高峰”这里都要堵得一塌糊涂?究竟是哪些群体的车、哪些类型的车要在这个时候经过这里?不排除的是,也许还有那么一两个“沃德”,会在上新街三岔路口举目四望,然后沿着发散出去的每条通道,边走边思考道路拓宽改建、或者具体时段对具体车型限行疏堵。

抓紧清除树叶已经出现的蚜虫,对整棵树都进行防护,或者对整片树林采取预防性措施,每一种选择都能给出一个“正确”答案。现场指挥车辆有序通过,引导部分车辆避开路段“早高峰”,或者拓宽道路、适时车辆限行,每一种方式无疑都可以被认为“正确”。

你站在哪里,是什么时候,你看到什么,你能做什么,这些都能决定,你给出的“正确”答案可以与众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