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揭露了梁山中不为人知的内部矛盾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揭露了梁山中不为人知的内部矛盾。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揭露了梁山中不为人知的内部矛盾

宋朝时,正统的儒家思想、古老的道家思想和舶来品的佛家思想已逐步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主旨都是要老百姓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的压迫,现在生存环境不好你还可以等来世吗,来世就好了。这样的精神雅片长期麻痹着人民的神经,对于生存状况相对较好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更是比较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思想意识。宋江受传统教育影响颇深,再加上他非常孝顺老父宋太公,而宋太公更是传统观念的卫道士,更使得宋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造反一生的结局,他要尽最大努力改选这些绿林草莽,这就使他和晁盖间产生了矛盾。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揭露了梁山中不为人知的内部矛盾

宋江到梁山后,看到的一切都和他想的格格不入,因此他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试图把梁山引入他所谓的正道。他利用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一步步实现了“和平演变”。他先是说服晁盖众人,把造反性质的“聚义厅”改为忠顺性质的“忠义堂”,一字之差,性质已变。接着,他又着手抓兵权,搞小集团,只要有军事行动,就以“杀鸡焉用牛刀,有事小弟服其劳”为借口,抢着出兵。在战事中,逐步组织了自己的小圈子,先后把秦明、呼延灼、花荣等一批封建将领,多数是抓住之后,亲解其缚,纳头便拜,痛哭流涕地讲明自己上梁山是不得以而暂栖身,日后一定想法为朝庭效力,用厚黑手段把他们请上梁山,结成死党,为日后接受召安集结力量。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揭露了梁山中不为人知的内部矛盾

晁盖人虽厚道,但也很精明,他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正在进行的阴谋,所以在二打曾头市时,他一定要自己带兵出战,不幸中箭负伤。按以前的交情和宋江当时的威望,晁盖在临终前理所当然地应当把权力交给宋江,但他对宋江已经绝望,不想让宋江等人毁掉来之不易的梁山大业,又不好直接说不让宋江继承的话,因此,才在临危时定下谁擒住史文恭即为梁山之主的遗命,可惜当时宋江羽翼已丰,非他莫属了。成为梁山之主的宋江迫不及待地要实现他寻求招安的梦想。一方面排除异己,一律不重用造反思想严重的刘唐、阮氏三雄、李俊、张横等人,几次差一点杀了多次捨命救他的,但又阻挠他接受招安的李逵(他是真的想杀掉李逵),重用封建将领出身的头目;一方面千方百计找门路寻求朝庭招安,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梁山好汉们浴血奋战活捉了宋朝四大权奸之一,与不少梁山兄弟都有血海深仇的太尉高俅,本应把高俅碎尸万段为弟兄们报仇,而宋江却又一次拜倒在高俅脚下苦苦哀求,让众多弟兄寒心!在放回高俅仍然没有达到招安的目的后,他甚至于不惜再一次使用厚黑手段,拜倒在高级妓女李师师的石榴裙下,终于得到了招安的机会。但也被朝庭权贵用驱虎吞狼之计,让他与方腊两败俱伤,残兵败将又被权贵一个个收拾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断送在宋江手里。

梁山起义的失败,实际上是传统观念的胜利,代表了作者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当矛盾不可调和,晁、宋不能两存时,他选择了让晁盖死去,让宋江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起义军一步步引上他所谓的“正路”,即使是后来宋江等全部遇害,他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封建正统文人眼中真正的忠臣所为。

说来晁盖也真是运气不好,梁山对外行动,宋江出去每次都大有斩获,而晁盖偶尔出去一次就把自己的命给送了。晁盖是带了二十名兄弟去曾头市的,他们是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这份名单很有意思,首先吴用不在里面,吴用虽是晁盖劫生辰纲时就在一起的老兄弟,但现在显然晁盖已经认定吴用投靠了宋江。另外,林冲、刘唐、三阮、杜迁、宋万、白胜,晁盖自己的班底除了一个开酒店的朱贵几乎全部出动了,这批人也就是宋江上梁山时坐在左边一排的9个头领中的8位。再看剩下的,徐宁是汤隆骗上梁山的,基本没有派系色彩,呼延灼是降将派系的,石秀、杨雄也不算宋江的嫡系,孙立是登州派系的,邓飞是饮马川这个小派系的。和宋江嫡系拉得上关系的只有穆弘、张横、黄信、燕顺、欧鹏、杨林6人,但都不算十分亲密。宋江嫡系中的嫡系如花荣、秦明、李逵、戴宗等一个也没有。再看晁盖中了曾头市之计后,亲自劫营时所带头领的名单,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除林冲外,晁盖带了刘唐、三阮、杜迁、宋万、白胜等7人,清一色的自己兄弟。而林冲缺席是因为晁盖另委以重任,为后军接应的主将。从这两份名单也能看出,晁盖在梁山能依靠的基本上还是自己火并王伦后,宋江上山前的那拨老同志。晁盖在梁山的处境可见一斑,宋江的嫡系们恐怕正在山上看晁盖的笑话。

晁盖攻打曾头市为什么不带吴用,揭露了梁山中不为人知的内部矛盾

晁盖毕竟实战经验不丰富,初战无功后,急于求成,中了曾头市的诈降之计。虽有经验丰富的林冲劝谏,但晁盖不听,终于中伏。混战中晁盖自己也中了史文恭一箭。后面接应的林冲拼死救援才将晁盖等救出,退回梁山。也许是上天刻意的安排,晁盖中的一箭是一支毒箭。

晁盖自知命不久矣,宋江更是一脸做作,像侍奉亲爹似地侍奉晁盖。但宋江的心思,晁盖如明镜一般。梁山的一、二把手高来高去明争暗斗已经不少时候了,两人表面上均做的滴水不漏,旁人的感觉或许是晁宋之间的革命情谊、兄弟情深。但相互之间的暗盘功夫,两人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终究今夜就要决出胜负。晁盖心不甘愿,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深处也许会有一丝后悔,当时不该去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并收入组织,但一切都已经晚了,今夜之后梁山就是这位宋老弟的天下了,而自己的死正好解决了宋老弟的一切问题。晁盖犯了太多的错误,不该太相信自己的驾驭能力,特别是控制宋江这样的属下,不该每一次行动都让宋江率队导致尾大不掉,至少也应该扶植一些其他头领,平衡一下宋江的实力。不过现在晁盖还有最后一击的机会,自己已经无望,但也不能让你宋老弟赢得如此轻松。晁盖看着旁边一脸悲哀、嘘寒问暖的宋江,他知道这位宋老弟正在利用着自己最后的剩余价值,就等自己说出:“愚兄死后,贤弟就为山寨之主”这句话。晁盖心中冷笑,但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在所有兄弟面前当众对宋江宣布遗嘱:“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也是晁盖最后能做的事,说完晁盖就含笑九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