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道德经》中这四个字,保你稳居高位,长久平安

读懂了《道德经》中这四个字,保你稳居高位,长久平安

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湖南长沙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二十八岁时,曾国藩考中同进士(即进士中的第三个等级),此后,十年之中升迁七次,连跃十级,三十七岁时即已官至二品,有清一代,殊为罕见,可谓平步青云。

然而,曾国藩官场得意的盛年之时,却正是大清王朝的衰微之际。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读懂了《道德经》中这四个字,保你稳居高位,长久平安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危难关头给了曾国藩大展身手的机会。当时的清政府八旗军和绿营军由于长期腐化堕落,已经是不堪一击。清政府只能借助地方组织起来额武装力量来对抗太平军。而此时,曾国藩在家乡湖南一带组织了一支地方团练,也就是湘军。

读懂了《道德经》中这四个字,保你稳居高位,长久平安

湘军的成立为曾国藩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然而,早期的湘军,可以说是屡屡败绩,惹得曾国藩几欲自杀。

但曾国藩终究没有气馁,本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执着精神,不断汲取教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和作战之法,使湘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的劲旅。

后来,在围剿太平天国和攻陷天京的作战中,湘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国藩更是统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当时,长江下游三千里的水面上,几乎所有的军船上都飘扬着湘军的旗帜,曾国藩的气焰如日中天,天京陷落之后,他的威望更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

读懂了《道德经》中这四个字,保你稳居高位,长久平安

湘军

然而,树大招风,在曾国藩的权势与日俱增的同时,来自朝廷和地方上上下下的各种非议和猜忌也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咸丰皇帝虽然对他委以重用,但也并非没有疑忌,这一点,曾国藩可谓心知肚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心中自有盘算。

曾国藩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但是道家思想在他的身上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本人酷爱《老子》一书,对老子哲学深为通晓。曾国藩此时虽然手握重兵, 但亦不过是一个地方大员,力量实不足以与整个清政府相抗衡,明哲保身之道,只有谦退,如此才可以避免因功高震主而遭遇不测。

他在给自己的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余家目下鼎盛之际,沅(指曾国荃)所统近二万人,季(指曾贞干, 原名曾国葆,为曾国藩幼弟)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弟者,曾有几家?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以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说,我们曾家兄弟几人现在都手握重兵,处于鼎盛之际,但是,太阳升到了中天就会下落,月亮圆满了之后就会开始亏缺,斗斛满了人就会去把它刮平,而人的气势过盛了,上天就会将他削弱,上天是无形的,但是他会假借他人之手来削弱过于强盛的人。如果等别人来削弱自己,那时后悔也就太晚了。

曾国藩在信中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与其让别人来削弱自己,不如自行削弱。因为自行削弱尚可保全,如果等别人来削弱自己,结果可能就很凄惨。

基于这一认识,曾国藩在平灭太平天国后,还未等朝廷开口,就主动提出了裁军。在实力最为强盛的时候,曾国藩选择韬光养晦,最终远离凶险稳居高位,全身而终,长久平安,实为上上策。

读懂了《道德经》中这四个字,保你稳居高位,长久平安

咸丰帝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即道冲不盈四个字,道是什么呢?道是虚空而不可见的,但是使用起来却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追求完满和圆满,因为完美和圆满不能持久。世间万物遵循兴旺衰亡的规律,事情发展到一定限度,必然会走向反面律。

所以,兴旺发达之时要居安思危,切莫妄自尊大;功成名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骄傲自满。任何事情不要做绝做满,最好留有余地。名满天下更应该谦虚待人,唯有如此,才合乎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