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再现打车难,借力多业务拉高估值?

【滴滴再现打车难 借力多业务拉高估值?】

近日,猎豹发布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滴滴出行App的活跃渗透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滴滴一路水逆,疲于应付网约车新一轮竞争的同时,用户增长遇瓶颈、打车难问题抬头、安全事件频发。在如此困局之下,那些滴滴赖以支撑估值的重要砝码——“国际化”、“汽车产业链”、“无人驾驶”究竟谁更能发挥作用?

滴滴再现打车难,借力多业务拉高估值?

这几年,我们看到滴滴在整个大出行市场十分活跃,汽车后服务、分时租赁、汽车金融、共享单车、无人驾驶都已被纳入版图,甚至也曾染指外卖这样全新的领域。

我们姑且可以将这些业务分为两类:重资产和轻资产模式。前者包括汽车后服务、无人驾驶,后者包括分时租赁、汽车金融。短期来看,轻资产模式的业务可能会很快遭遇瓶颈,而重资产业务虽然属于滴滴战略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短期内很难盈利。

从分时租赁到汽车金融,无论是前期重资产模式尝试失败,还是为了尽快布局,滴滴通过做平台切入这些业务多少有些妥协的成分。而且在线上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滴滴想单纯依靠流量变现,很难带来强壁垒和高额利润。

滴滴再现打车难,借力多业务拉高估值?

而在重资产布局的业务方面,持续的高风险投入也考验着滴滴。以汽车后服务为例,除了滴滴,京东(收购淘汽档口)、阿里(“车码头”业务)等互联网巨头都在争相布局这一万亿市场,滴滴提供汽车后服务也是对车主价值的深度挖掘,但汽车后市场却并不那么好进,15年车服企业的倒闭潮就印证了这一点,作为一个重线下服务的行业,互联网企业或许并不具备太多优势。无人驾驶则更不必说。

对滴滴来说,依靠这些尚且需要它输血的业务为估值做贡献,似乎还不太现实。如果滴滴分拆车服业务,也可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虽然滴滴剥离车服业务,有利于其实现IPO目标,但这些业务后期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还是疑问。布局车服业务是滴滴试图借助平台优势打造交易闭环,但平台流量并非万能。过去几年,滴滴开拓了滴滴巴士、滴滴汽车电商、滴滴物流、滴滴医生、滴滴游戏、滴滴看房等子业务,其中不乏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业务,但最后都无疾而终。现在看来,滴滴距离生态梦的实现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汽车售前售后“猫腻”多 “三包”落地待加强】

25日,中消协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分析显示,2018年上半年,交通工具类投诉共25,014件,同比增长28.5%,投诉量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三位,占商品类投诉的15.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投诉所占比重最大。投诉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合同问题以及售后服务问题等方面。

【小鹏汽车欲再融资 量产交付待考】

日前有消息称,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正计划寻求6亿-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成立4年来,小鹏汽车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目前市值超过50亿元。此前,小鹏汽车官方曾向媒体透露,2018年公司融资目标为10亿美元。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正处在量产交付的关键期。根据此前官方透露的交付时间表,小鹏汽车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始量产交付,明年完成第一个3万辆的交付目标。但有媒体日前探访小鹏汽车肇庆自建工厂时,基地依然荒芜。

【东风、江淮、安凯轻型客车销量“腰斩”】

安凯客车、上海申沃客车、东风商用车和江淮等商用车的客车部分上半年销量同比均出现下滑。其中,东风、江淮、安凯客车的轻型客车部分降幅约为50%,几近“腰斩”。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导致这些企业销量下降的原因是受到客车环保标准升级以及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等多个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例如东风、江淮商用车等商用车企业的产品在成本控制、技术升级等方面还不特别成熟,最终导致销量出现两位数以上的下降。

滴滴再现打车难,借力多业务拉高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