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这么低迷,为什么不停止发新股呢?

唯一技术流


A股低迷,IPO是主要原因吗?停止发新股,A股就能走入牛市吗?

一、政策很明确

“保持IPO常态化”,是今年既定政策,而且有效解决了堰塞湖问题。目前,不但没有停止IPO,而且开设科创板实行注册制,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为什么非要停止IPO搞人造牛市呢?完全没有必要。

只要明确一些基本的上市条件,加强监管,实行注册制,才是正道。企业想上市,你就上啊,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尤其是不能财务造假,你上市就行了。如果财务造假,一律按照诈骗罪重罚,罚你个倾家荡产,还要投进大牢,而且,保荐机构和相关人员一律连坐。现在酒驾明显比以前少,为什么?醉驾入刑重罚在那摆着呢。

如果我有个企业,是做馒头的,只要我不造假,我财务真实,但盈利不稳定,有时一年盈利1000元,有时一年亏500元,我申请上市,你看有人买我企业股票吗?再说了,我的企业就那德性,我会去申请上市吗?

二、市场很需要

股票市场的本质,就是提供融资的场所,同时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回报的地方。如果股票市场不IPO,那存在还有意义吗?让有进有退,成为常态,才是正常的市场。其实,一定程度上说,市场是最有效的。你上市的企业是好是坏,市场自然会给出基本公正的评判,靠某个机构在那忙活,是不行的。

香港市场最近出现的部分个股,一天没有一手成交量,就很能说明问题。就象现在注册一个公司,要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的门槛很高,把很多人都挡在门外。现在好了,注册公司是方便了,但能不能生存下去就是个问题。将来股票市场也应该这样,IPO一定要市场化,走注册制。

三、关键在制衡

停止发新股,是治标行为,既不能解决已经上市企业的经营问题,也严重剥夺了优秀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IPO不是能不能走牛的关键,关键的是股票市场要有严格的制衡,让融资客、投资者、中介机构、监管者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任何的偏袒和徇私枉法,市场都只会用脚投票。还是那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以前股市走熊,也有停止IPO的时候,但最后真正解决问题了吗?没有,否则现在就不会这样。所以,不要怪IPO,我赞同要常态化发行,要多发快发,市场最终会是公正的裁判。

谢谢您的阅读、点赞和转发。请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或者关注我后私聊,方便加入我的头条股友群交流探讨。


投资悟道


每当股市出现低迷,或者下跌时,总有很多人提出,为什么不停止发行新股。

不错,停止发行新股,或是解决市场低迷、下跌的一种手段,而且,屡试不爽。但是,结束以后又怎样呢?市场的内部环境一点没改,不要多长时间,又要重复“昨天的故事”。待新股发行恢复后,很多人把股市出现的问题,再度归咎到新股发行身上。

新股发行,俨然已经成为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

殊不知,股市低迷或下跌,远不是这么简单。A股真正的问题,是市场环境和企业质量。从市场环境来看,各种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弄虚作假,操纵市场,等等。譬如祥源文化(原万家文化),344次诉讼,竟然没有任何退市的要求,甚至还让违规者套现而去。如此,市场环境还怎么改善呢?

而从企业质量来看,业绩变脸在A已经是常态。为什么会业绩变脸,道理也很简单,企业质量不行,相关部门的把关不行,中介机构提供的中介保障不行。如此一来,自然就会出问题了。企业质量不高,股市还怎么可能会好。

如果说停止发行的话,应当是对那些质量不高的企业叫“不”,而不是所有企业。真正优质的企业,还是要让其进入市场,并加快退市步伐,让垃圾公司尽快退出市场。只有这样,股市的生态才能净化,股市的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好,投资者才不要围着是否发行新股纠结。


谭浩俊


A股市场持续低迷,这与多方面原因有关,但对于近年来持续加速的IPO扩容,也或多或少导致了股市的低迷。与此同时,关键所在,还在于IPO高速发行背景下,还会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潮以及限售股解禁减持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高速IPO发行环境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么股票市场也会存在恶性循环的风险,而IPO持续加速,却成就了股市的持续低迷。然而,IPO扩容却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中国股市的定位需求,这恐怕也与股市扶持实体经济的需求有关。然而,站在市场稳定与发展角度思考,这显然不利于市场可持续发展,但如果市场发生极端非理性表现,可能还是不得不停发新股,来换取股市阶段性的喘息企稳机会,这也是中国股市多年来恶性循环的真实写照。


郭施亮


不发新股,证监会就没事干啦!它就是为发新股而存在的。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益!股市下跌,股民死活与它何干?你以为它会保护投资者利益,那是耍你玩!它保护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世界最熊,没有之一还说明不了管理者的无能,那实再是没有天理啦!


手机用户21910755505


雪球上有人说了一段逻辑,很有意思,节选如下“高层所有的政策、决策,基于一个三层递进结构。最高级别:政治稳定;中间级别:主权稳定;最下级别:社会民生

所以,如果一个事情只影响社会民生,大概率,可以容忍。上升到影响主权稳定,就视情况而定,但被容忍的概率就大大下降了。但如果一件事影响政治稳定,放心,一定不会被容忍。”这样就很容易分析出为什么不会停IPO ,首先IPO涉及巨多的企业融资问题,这个已经有了政治性(好多企业老板都是各地的人大或政协),比如那个贫困区提前IPO那个例子;股市设计之时,就是为了企业融资而来,不是为了屁民的投资;至于股市股民的问题,要按照市场化,


只如初见32046672


连这个问题都要问,中国的股市就是圈钱,没上市的时候,公司啥都好,业绩都很靓丽,只要一上市,圈钱到手,就立马变脸,还有各种不记成本的减持,很多科技公司也都是属于伪科技之类的,只要会编故事都可以上市的,然后再来看看排队上市的都是一些什么公司,香飘飘,卖奶茶的,全聚德,卖烤鸭的,我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上市的理由,如果能推动我们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改变我们现在各种生活观念的科技,如果需要资金,这样就可以融资,其他的都是耍流氓,富了少数人,要我们全体股民买单,总有一天会玩不下去的。


夏天168238265


确实,现在A股的日成交量创了熔断以来的新低,前几日甚至出现了低于1000亿的“地量”,而上证指数也似乎有跌破2638点的迹象,市场可谓极度萎靡。


那为什么不出台政策停发或者减速发行新股呢?我个人觉得:按照目前的市场,对于监管层而言,还远远未到停发新股以刺激市场的地步。

自2016年以来,证监会开始着手解决新股IPO堰塞湖现象成了他的第一要务,在他的引导下,新股以下饺子的速度发行,即使到了目前市场极度萎靡的情况下仍未停止。就在上周证监会还审核披露了两家企业的IPO,募资金额不超过40亿元。

之所以不停发或减速发行新股,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监管层觉得目前的A股估值其实还没到低估的地步,即使下跌也是价值回归,对长期来说是利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长久以来A股炒作的风气。因此监管层对股市下跌选择视而不见,别说停发新股这种重大利好,就连吹风打气的消息都没有。


小鳄鱼丶阿Q


楼上说A股低迷不是靠停发IPO就能够涨起来的,这一点我反对。

现在的A股就是上缺政策下缺民心,当然最重要还是后者。然而,A股散户的民心已经被磨到了一个最低迷的阶段,这个时候政府的任何有利于股市的动作都可以成为对民心民意的一个呼应,停发IPO事不算大,但是对士气有很大的提振作用,只有散户的“心意”上来了,才会有资金进来炒股,市场活力才会慢慢好转。

当然,仅仅靠停发IPO的确不足以就让A市走牛,因为现在的行情已经是积重难返,要出政策就应该贸易战初期股市正常下跌的时候就要出了,可是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来保护广大投资者。犹记得当年肖钢为了治理股灾给券商下了个死命令:今天上午10点钱必须有1000亿资金进来拉,这样的强制措施都挽不回A股走雄的趋势,因为散户的“心”已经对股市失望至极了,由此可见,救市当“救心”。

A市从来都只是一个政策市,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这是股市毕经的阶段。在这样的市场中,散户的情绪变得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大家的心情都好了,觉得投机能挣钱了,股市才会好起来。也只有政府出台能够让大家心情好起来的政策,才算是真正的在救市。

停发IPO只是一个手段,A股未来需要政府帮忙的地方还很多,任重而道远啊。





震股篩金


  • 这个问题这样解释,股市是干嘛的?先弄清楚。

  • 新股是干嘛的?在弄清楚。

  • 新股发行对谁有利,继续弄清楚。

  • 新股发行对谁不利,接着弄清楚。

  • 把这些都弄清楚了,为什么发新股不停,就一目了然了。

  • 发新股除了小散损失点钱以外,没别的毛病。

  • 发新股除了小散损失点钱以外,那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 所以,为什么不发?

  • 为什么要停?

  • 如果发新股你能天天得利的话,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 股市是利益争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就讲一个利字。

  • 把利字弄弄明白,其它的全都不是事。


女娲补天造人


融资乃证券市场的基石,如果失去融资功能,股市的作用将大为降低。IPO对于股市的涨跌没有直接关系,就如降低或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一样,只是一个金融工具而已。

与此相反,如果只注重融资,而忽略投资利益的市场,同样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从而影响股市的稳定。如果在投资者情绪较大的背景下,还执意将融资置于投资者利益之上,同样将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不仅大大降低股市的融资功能,而且将导致各种金融风险的产生。比如最近发生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就是因此而来的。

其实,管理层已经放缓IPO的速度,但全年融资总量,似乎还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叠加退市股票寥寥无几,使得A股市场容量过大,间接拖累了A股指数。

然而,动辄暂停IPO亦勿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既要顾及中小企业融资,又要保证投资者的合理财产收益。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新朋友,感谢老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