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文丨Suri

纵观2018上半年综艺嘉宾的构成,杨迪参加了11档综艺节目,何炅参加了8档,刘维参加了14档,张杰参加了9档,大张伟、华晨宇参加了5档……综艺劳模们串场出现在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中。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笔者发现,“综艺劳模”中音乐出生的嘉宾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音乐人除了热衷于参加音乐类节目,还频繁出现在游戏户外真人秀、脱口秀或出任主持人等与音乐专业全然不相关的节目中,音乐人俨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通告艺人,成为了综艺荧屏常客。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生存困境还是曝光需求,音乐人对综艺的执着

“说实话,我这一段时间真的需要钱”,这句话出自2016年的朴树之口,当时他正站在《跨界歌王》总决赛的舞台上,受邀与王子文现场同台演唱经典歌曲《那些花儿》,朴树一句话揭开了音乐人频繁上综艺一个口子——生存。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音乐人来说,钱一直都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如何带着音乐梦想生存下去,成为越来越难的问题。

在实体唱片时代,盗版光碟十分猖狂,对于版权意识不强的国人来说,盗版光碟意味着“物美价廉”,而对音乐人来说,专辑销量不佳意味着没有钱赚,公司解约,不能生存。2015年李志在北京演唱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所有的专辑销量加上演唱会门票,还不足以承担在工人体育馆办这场演唱会的费用。”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而实体唱片走向没落后,数字音乐的大潮仍然没能为音乐人带来多少好处,相反大环境变得更糟。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种盗版音乐网站都可以下载海量免费数字音乐,人们已经养成了免费使用音乐作品的习惯。

而这时,综艺行业嘉宾天价出场费,为音乐人的生存之路带来了“曙光”。从天娱传媒公布的2017年收入构成来看,艺人经纪业务收入为2.57亿,其中华晨宇单个艺人贡献创收9000多万。这样近一半的比例对于一个传统的纯粹音乐人而言,着实是个不小的数据。

除了可观的收入,音乐人上综艺立人设,圈粉无数的案例在圈内不断上演。如被网友调侃为“拼命挣奶粉钱”的张杰此前一直被部分媒体以“闰土”、“木讷”的形象报道,而周杰伦则被误认为“耍大牌”、“脾气差”,直到张杰初为人父后参加了一系列综艺,“好老公”“好爸爸”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周杰伦在《中国好声音》中的“小公举”形象也让观众认识到他的风趣幽默。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音乐人在综艺节目中适当的曝光,用于维持自身热度,扩展知名度,为自己的音乐作品铺路值得理解。但大范围广撒网式的参加非音乐类综艺,比通告明星和传统的演艺圈明星更甚,关于“炒作”、“捞金”的质疑也不绝于耳,音乐作品输出渐成副业的行业乱象值得深思。

音乐行业回暖,音乐人却成“综艺咖”

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被称为“最严版权令”,消息来得突然也成效斐然,通知下发不到2个月时间里,有220余万首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从各大音乐平台下架,不付费使用音乐作品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盗版下载的恶性循环得到了缓解,行业的春风使国内音乐人在“糊口”上的压力相较之前减轻了许多。现在整个音乐产业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整个音乐市场正在变得更加规范和有序。国内版权环境得到好转的同时,上综艺不再是音乐人不得已放弃音乐梦想的“救命稻草”。

对于部分在综艺领域“一路狂奔”的音乐人而言,想要停下来专心做音乐已经越来越遥远。当音乐人不靠作品上综艺,而是靠“段子手”“深情”“好模范”的人设出现在节目中时,与传统的通稿艺人已经别无二致。如被称为“段子手”的薛之谦、大张伟、李健,都是因为具有很强的综艺感和网感所以受到综艺行业的青睐。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多年没有代表作品最终沦为单纯“综艺咖”的音乐人不在少数,如活跃在《天天向上》《七十二层奇楼》《蒙面唱将猜猜猜》《我去上学啦》等一众综艺节目中的大张伟堪称“综艺劳模”。但如果不是宣传自己的新专辑《阳光彩虹小白马》,许多人都已遗忘了他歌手的身份,曾经的大张伟也创作过《嘻唰唰》《倍儿爽》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但随着他以独特的京味搞笑逐渐在综艺行业获得认可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再无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面世,勉强以综艺维持荧屏热度,正如他宣传自己新专辑时所调侃的那样“我这专辑四年出一次,跟奥运会似的。”

当“综艺感”成为一个艺人是否吸粉的关键,业务能力逐渐被弱化时,也恰恰反应了综艺行业艺人的缺失,全能型综艺嘉宾更是难寻的生态现象。“杨迪”们的走红便是来源于此,能够恰当抛梗接梗,懂得营造综艺节目效果,成为综艺嘉宾的重要参考维度。

结语

从综艺行业来说,更具有网感和综艺感的嘉宾受到欢迎是必然的,近年来国产综艺同质化现象严重,综艺咖音乐人应只是综艺生态走上正轨的过程中的过渡手段而非使节目长盛不衰的法宝,根本解决之道仍在于抓住“全能综艺咖”和自身形式的创新。

目前综艺行业节目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如最新播出的《幻乐之城》,融合了音乐剧、话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通过摄像机多角度、多机位运动和唱演者的配合,打造了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和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振,从综艺本身形式本身而非“综艺咖”选择出发,原创精神值得称赞。

音乐人“综艺变主业,音乐成副业”,才能艺人外流,综艺咖缺失

而对于音乐人而言,国人版权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使更多音乐人不必为了生计被迫参加综艺,虽然音乐人希望获得更多曝光度和经济支持适当参与综艺无可厚非,但“综艺主业,音乐副业”的行业乱象也应得到重视,对综艺和音乐两个行业来说,这个问题都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