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近几年,爆火的剧越来越多,爆火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说这是流量2.0时代,与1.0不同的是,他们不仅仅只靠颜值吃饭了,相比起来,演员这行丑帅,痞帅出圈的人越来越多。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一代流量被固化在饭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足够能打动路人的作品,他们大多是偶像歌手出身,相比起二代流量的演技曝光,一代流量是很吃亏的,随着饭圈的崛起,很多人都知道了一个非常让人讨厌的角色:私生饭,疯狂到哪一种地步不用说,一旦被他们盯上,艺人几乎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了。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关于私生饭这个角色,我们很难定义他们是爱到疯狂还是看中了流量,但从行为处事方面本质上是没有多少差别的,这个角色跟黄牛一样,是所有艺人都抵制的,前不久李现在微博发声称自己目前的生活处于完全公开化,健身,非公开拍摄行程,甚至连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都被私生饭泄露和贩卖。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我敢说这个时代,追星的人几乎占据了社交媒体,即便网络如此发达,有些人依旧欲求不满,总是想要知道更多偶像的信息,似乎这也成为了饭圈中的一种攀比现象,但受害者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为什么我说“艺人”是商品(在这里并非贬义),简单来讲,艺人更像是一个标签,拿钱做事,流量越高,商业价值越高,只不过他们曝光在大众视野,被大家成为公众人物,作为公众人物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人设,就像一件商品,越精致价值越高。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于市场而言,他们需要各式各样符合他们产品形象的代言人,艺人有人设,应当是一件大家心里都明清的事,但多数时候,人们都会忘记,有一段话是取自田馥甄在回复某网友关于艺人这个身份的诠释:“艺人”是提供多样性娱乐的演艺人员。或许是广告明星,能挑选适切的品牌,用自己的形象、影响力演绎能力让品牌被广泛看见,产生双赢的商业价值。之于市场,艺人本来就是某种程度的商品,这是事实也是现实。

我们能够在公共渠道上获取到的艺人信息,本身就是公开的,符合他们的公众形象,但反过来讲,离开了艺人这个身份,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还记得王源抽烟这件事被曝光的时候,一时间网络的攻击铺天盖地,人设崩塌,失去代言是轻,不信任才是致命的,有时候人会想:为什么他会这样,他怎么是这种人?脱粉回踩的有,对家疯狂发通稿的也有,尽管大家都知道有人设,但关键时候没人想起。

我想在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他们享受的、得到的是普通人的N倍,付出是应该的!但本质上,这只是一份工作,有人业务能力好,能圈粉,能赚钱,是本事,捧上天的是身边阿谀奉承的人,有时候正视自己的偶像给出适当的意见,做错了事主动承认并道歉,并非得不到大众的原谅,可有的人陷得太深(太天真),把什么话都太当真。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其实整个娱乐圈发展到现在,我们见证了无数流量明星的诞生,较之于他们的风光,真正能控制流量的是我们观众才对,你可以因为一句:周杰伦是谁,超话排名那么靠后,为什么演唱会场场爆满还抢不到票而去熬夜爆肝打榜,把数据刷到一亿,甩第二名一倍,那为什么就想不明白“艺人”和人是共存的呢?艺人于市场是商品,但人不是啊~

“艺人”是商品,但人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